夏日南亭怀辛大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南亭,似应在涧南园,位于孟浩然家乡襄阳郊外的岘山附近。辛大,名未详。大,排行第一。疑为辛谔,为作者同乡友人,常于夏日来南亭纳凉,与孟浩然约为琴酒之会。


逐句释义: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山光:山上的日光。
  落:一作“发”。
  池月:池边的月色。
  东上:从东面升起。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散发:古人男子平时束发戴帽,这里表现的是作者放浪不羁的惬意。
  开轩(xuān):开窗。轩,窗户;门。
  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竹露:竹叶上的露水。
  清响:清脆的响声。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知音:(1)对音律有研究的人。(2)相传春秋时期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以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感此:有感于此。
  终宵:整夜。
  劳:苦于。
  梦想:想念。


夏日南亭怀辛大 题图
《夏日南亭怀辛大》,陈十田《唐人诗意山水百开册》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

  诗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

  全诗写景状物细腻入微,语言流畅自然,情境浑然一体,诗味醇厚,意韵盎然,给人一种清闲之感。

  开篇“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欲取”而未取,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

  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知己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年),唐朝诗人。以字行,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其诗清淡雅致,长于写景,多反映隐逸生活。有《孟浩然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267首,句二联。(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