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 (思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下为公”是孙中山重要政治理念之一。

大同,中国古代思想,指人类最终可达到的理想世界,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基本特征即为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这种状态称为“世界大同”,此种世界又称“大同世界”。尽管大同思想为中国思想,但一些宗教、西方的乌托邦和现代的社会主义地球村等这些概念思想也与大同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大同这一概念如今又加入了全球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融合的思想。另外也强调了“平等机会”的重要性,如人皆生而平等等。

大同概念出自《礼记·礼运》大同章(通常简称“礼运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洪秀全曾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 “ 有田同耕肩饭 同食肩衣同穿 肩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四有二无”理想社会,是对封建统治下私有制度的一种批判与不满。在土地制度方面洪秀全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公有原则 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土地平分的具体方法“岁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杂以九等。”

康有为曾借孔子之名撰写了《大同书》。

孙中山经常以此为其政治理念:

  •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 “毋自暴自弃,毋故步自封,光我民族,促进大同。”

中国在走向社会主义之后,由“大同”思想发展出了共同富裕思想。指全体社会成员都过上幸福、宽裕、美好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邓小平提倡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和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