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弦戏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弦戏,原称公兴班,又名弦子戏,是一个古老而稀有的多声腔剧种,以河南开封濮阳为中心,流行于河南东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一带。一般认为大弦戏与唐代宫廷的梨园戏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在演变发展过程中又继承了宋元杂剧北曲的传统。大弦戏剧目原有五百余本,现存百本左右,内容以忠奸斗争、杀伐征战及除霸安良为主,代表性剧目有《反五关》、《黑石关》、《杨府选将》、《战洛阳》、《下南唐》、《孙武子兴兵》、《黄花寺》、《西厢记》、《两架山》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

历史

  大弦戏是流行于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南部一带的一个古老剧种,其范围以河南省的开封、濮阳为中心。其名字来源是因为大弦戏曲牌起奏均以"三弦"领头起板,所以叫"弦子戏"。至于冠以"大"字,是因为濮阳大弦戏起源于唐朝宫廷梨园御戏,为"梨园弟子"所创。唐王朝衰亡后,唐朝宫廷"梨园弟子"纷纷迁往宋都开封。为纪念梨园的祖师爷唐玄宗,"梨园弟子"还在朱仙镇建了一处庙堂,俗称"唐王庙"。直到上世纪40年代,朱仙镇的群众还敲锣打鼓迎接到那里去的濮阳大弦戏团社,并四处传告:"御戏进镇了,都不要说狂话"。演员们到街上买东西格外便宜,有的甚至不收钱。过去其他剧种的演员都称濮阳大弦戏演员为"师傅",而濮阳大弦戏演员是从不称其他剧种演员为师傅的。每逢迎神庙会,会主必亲带香、烛、纸、炮去请弦戏,先得给弦戏供奉的"祖师爷"(唐玄宗)烧香、叩头、放鞭炮,然后,弦戏班才应邀前往。若与其他剧种对戏,必先等弦戏打开锣方能开戏。当年大弦戏的繁荣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人们尊大弦戏为戏剧之祖--郎神唐玄宗所创建的"梨园戏"为正宗。

  濮阳大弦戏原称"公兴班",自宋朝年间座班于濮阳至今千年不散。抗战时期濮阳大弦戏班积极宣传抗日,归冀鲁豫军区管辖,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并涌现出多名英烈人物。解放后该团归平原省管辖,更名为"新新剧社",1953年平原省撤销,复归濮阳县所辖,又更名为濮阳县大弦戏剧团。"文革"中大弦戏剧团曾被一度砍掉,后经多方努力,1973年国务院文化组、河南省委宣传部专门下文保留了这一稀有剧种。

艺术特色

  濮阳大弦戏主要乐器为三弦、锡笛、大笛、锣笛、横笛和笙。用锡笛伴奏的称为细曲,用大笛、锣笛、横笛伴奏的称为粗曲,其中锡笛为大弦戏祖传独有的乐器。大弦戏唱腔音乐为曲牌体,主要由五大套曲和散曲组成,五大套曲为:(一)"海里花"、"江头金桂";(二)"高黄莺"、"塌黄莺";(三)"驻云飞"、"驻马听";(四)"懒画眉"、"懒画杆";(五)"二反"、"皂角";散曲有"山坡羊"、"步步娇"等,还有部分吸收了"青阳腔"、"石牌腔"、"弦索高腔"、"罗罗腔"及民间俗曲小令。唱腔多于尾音处提高八度,道白多用韵白,且以三弦伴奏。在表现武戏场面时用大铙、大钹和大号,以烘托紧张、激越的气氛。唱腔换牌频繁,音节跳度较大,吐口用真嗓,行腔用假嗓,红生多用胸腔共鸣间配喉音,生旦多用鼻腔共鸣,多高音,净角多用腹腔共鸣,行腔短促,间以真假嗓结合,音域宽厚雄浑,行腔入律得体。奏文曲"懒画眉"、"步步娇"时,缠绵悱恻,柔和细腻;奏武曲"武耍孩"、"高头撵"时,则如金戈相加,战马嘶风,激人奋志。文场乐抑扬顿挫有致,喜怒哀乐有别,武场镲铙锣鼓,随节骤起,古朴劲烈。素有"大弦戏唱三天,小笛子还往耳朵里钻"等美誉。各类曲牌400余支,经过抢救性挖掘,现整理出180余支,还有近百支曲牌和200余本剧目等待资金抢救保护。

  大弦戏的唱腔音乐属曲牌体,主要由【海里花】、【江头金桂】等五大套曲和【山坡羊】、【步步娇】等散曲组成,此外还部分吸收了青阳腔、石牌腔、弦索高腔、罗罗腔及其他民间俗曲小令的音乐,共有各类曲牌四百余支,现已挖掘整理出一百八十余支。大弦戏的伴奏有软场、硬场之分,软场主要乐器包括三弦、锡笛、大笛、横笛、笙等,锡笛是大弦戏独有的乐器,用它伴奏的称为细曲,用大笛、笛、横笛伴奏的则称为粗曲;硬场除一般打击乐器外,还使用四大扇、尖子号及螺号等,以烘托紧张、激越的气氛。大弦戏唱腔中曲牌更换频繁,音节跳度较大,演员吐口用真嗓,行腔则用假嗓。

  大弦戏的脚色行当有五生、五旦、五花面之分,花面脸谱细腻讲究,富于个性。至今大弦戏还原汁原味地保留着传统的"跳加官"戏和宋元杂剧中的"滑稽戏"、"拴搐艳段"及"赤膊戏"等,其表演以梅花拳、洪拳为基架,粗犷泼辣、古朴浑厚。身段特技表演真刀真枪上阵,惊险刺激,其中的一些绝技如"削柳椽"、"打五把彩"、"大上吊"、"睡三孔桥"、"砸瓦"等更是令观众惊叹不已。

现状

  无论是在剧目、音乐还是在表演上,大弦戏都基本保持了原生态的面貌,让人感受到唐代参军戏、唐宋大曲和宋元杂剧的遗韵,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娱乐节目日渐丰富多彩,大弦戏的演出市场不断萎缩。目前,河南仅有濮阳大弦戏剧团和滑县大弦戏剧团两个专业演出团体,由于经费紧张,演员经济收入逐年减少,生存和演出条件急遽恶化,表演人才青黄不接,许多剧目、曲牌、特技失传。现在有近百支曲牌和两百多本剧目等待挖掘,掌握唐宋大曲和大弦戏曲牌音乐的已仅剩一人,且年近古稀,急需保护。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