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国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相国寺,又名信陵寺、建国安业寺、福慧寺,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是中国汉传佛教十大名寺之一,原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国信陵君故邸。

简介

大相国寺钟楼

寺庙在开封,是战国魏国首都大梁,寺庙的地址即时信陵君故邸,后改信陵君庙,于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改建为佛寺,当时名为“建国寺”,也在该庙后殿奉祀檀越主信陵君神位。战火多年后,唐朝初年已经成为歙州司马郑景的宅院。

武则天长安年间,楚地沙门慧云来到汴州弘法。慧云在安业寺的附近,郑景宅园的池子中,看到弥勒佛兜率内院的幻影,认为此是弥勒佛的神谕,于是募造高一丈八尺的弥勒佛像,为国家祈福。由于他善于宣传募款,获得捐献金钱珠宝如山,慧云又铸成了极奇伟的弥勒佛像,请名匠王温彩绘,并拟在安业寺东廊南隅造“净土殿”,奉祀此尊佛像,但后来与安业寺僧人发生争执,慧云干脆募集檀越,在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买下了安业寺旁,当初弥勒佛显灵的郑景宅园,改建为庙宇,命名为“福慧寺”,工人掘出“建国寺”石碑,慧云于是才知道前身是北齐年间的寺院,又改名为“建国寺”,轰动一时。

睿宗延和元年(712年),刑部尚书王志愔为采访使至汴州,奉诏拆除没有敕额的庙宇,还没盖好的建国寺,就立刻被拆除,慧云将佛像迁到安业寺,但安业寺也即将被拆除,慧云跪在弥勒佛像前烧香祷告:“我若与此有缘,当现奇瑞,以惊悟群心。”居然弥勒佛像大放光明,远近驰闻,王志愔、郎中贺兰务温、录事焦立功立即联名上奏唐睿宗李旦,李旦大惊,立刻下令安业寺停拆。又将建国寺、安业寺两庙合并。时人称之“建国安业寺”,又因为前身信陵君庙,又称“信陵寺”。

唐睿宗自称被寺中的弥勒佛托梦,为纪念自己以相国之王的身份重登大宝,于是在七月二十七日赐名为“大相国寺”,后来李旦禅位给其子李隆基,依然关注此事,八月十五日,李旦以太上皇的身份题写敕额。

北宋时期,大相国寺简称“相国寺”,地位和规模达到鼎盛,辖64禅、律院,占地540亩,僧众数千人,不但是当时全国的佛教中心,也是全国各地商人在京城开封的商品集散中心。据《燕翼诒谋录》一书说道:“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宋《东京梦华录》载:“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珍禽奇兽,无所不有。第三门皆动用什物,庭中设彩幕露屋义铺,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近佛殿,孟家道冠、王道人蜜煎,赵文秀笔及潘谷墨,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后廊皆日者货术传神之类。”寺内三门阁上并后殿资圣门,各有金铜所铸罗汉五百尊、佛牙等,左右有两座琉璃塔,寺内有智海、惠林、宝梵、河沙东西塔院,每到斋会时,供应三五百份饮食茶果,很快就能办好。大殿两廊,皆宋朝名臣名士笔迹,左壁画炽盛光佛降九鬼(九曜)百戏,右壁画佛降鬼子母揭盂。殿庭供献乐部马队之类。大殿朵廊,皆壁隐楼殿人物,非常精妙。

寺东门面对大街,有卖幞头、腰带、书籍、冠朵等物品商铺,丁家素茶。寺南即录事巷妓馆。绣巷中有尼师的刺绣作坊和居处。北面即小甜水巷,巷内南食店甚盛,妓院亦多。

崇祯十五年(1642年)全寺建筑毁于黄河泛滥。后于清朝陆续修缮,现存的寺院建筑,大部分是这一时期修建的。

1927年冯玉祥军队捣毁除千手观音外的所有佛像,并改成市场。

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