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天水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甘肃省 > 天水市
天水市:麦积山
天水夜景
天水伏羲庙
甘肃天水伏羲庙:人文始祖伏羲塑像

天水汉语拼音:Tiān Shuǐ;英语:Tianshui City),中国甘肃省辖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古称秦州,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上游。“东抱陇坻,西倚天门,南控巴蜀,北指金城”,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东邻陕西省宝鸡市,西、北、南分别与定西市平凉市陇南市相接。 总面积1.43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天水市常住人口为295.44万人。 辖2个市辖区、4个县、1个自治县。

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人称“西北小江南”。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天水是华夏文明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享有“羲皇故里”的荣誉。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交相辉映。历代人文荟萃,西汉“飞将军”李广,蜀国大将姜维,均诞生于此。祖籍天水的李渊李世民,开创了强大的唐王朝,兴起了领先世界的盛唐文化。境内文化古迹甚多,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296处,其中麦积山石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天水景点众多,著名的有仙人崖、 南郭寺、玉泉观、武山水廉洞、甘谷大象山等。

天水地处黄土高原南部沟壑区与西秦岭山脉结合地带,市区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1℃左右,正常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

  • 邮编:741000 代码:620500 区号:0938

行政区划

辖2个市辖区、4个县、1个自治县。市政府驻秦州区

历史

  天水因“天河注水”的传说而得名。夏、商时期属雍州周孝王十二年(公元前九世纪)赢非子在秦池(今张家川县城南一带)为王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号赢秦。秦即后世的秦亭,是今天水市辖区见于史籍的最早地名。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灭邽戎、冀戎,置邽(今天水市城区)、冀(今甘谷县东)二县,这是中国历史上设置最早的两个县级建置。秦昭王二十八年(279年),设陇西郡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分陇西郡设天水郡,其名源自于“天河注水”的传说,因而有“天水”之名。东汉三国期间改称汉阳郡西晋时改回天水郡。又因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于境内设秦州,后废,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复设,因此天水有“秦州”之名。元代,秦州辖成纪、秦安、清水3县。明代,秦州辖秦安、清水、礼县3县。清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为直隶州,直隶甘肃省,辖秦安、清水、两当、徽县、礼县5县。

  民国二年(1913年)2月,改称陇南道。撤秦州设天水县。民国三年1月,宁远县改称武山县。6月,陇南道改称渭川道,辖14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7月,渭川道改称渭川行政区。不久,撤销行政区,实行纯粹的省县二级制。民国十八年(1929年),伏羌县改名甘谷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甘肃省政府设立天水行政督察区。次年,改称甘肃省第四行政督察区,辖10县。

  1949年8月3日,天水县解放。8月15日,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成立,辖天水、甘谷、武山、徽县、两当、通渭、秦安、清水8县。同年12月,天水分区改称天水专区。1950年2月,析天水县置天水市,以城区为天水市的行政区域。5月25日,平凉专区析出庄浪县划归天水专区;撤销岷县专区,所属陇西、漳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秦安、徽县、两当、武山、漳县、甘谷、清水、庄浪、陇西、通渭11县,81个区公所,614个乡。1952年,天水专区辖91个区公所,635个乡。

  1953年7月6日,将清水、秦安、庄浪、陇县38乡合并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区(1955年10月改称县),属天水专区。同年底,天水专区辖1市12县887个乡。1956年1月,天水专区的陇西县、通渭县划归定西专区,武都专区的礼县、西和、成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的庄浪县划归平凉专区。同年底,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秦安、礼县、西和、成县、徽县、两当、武山、漳县、甘谷、清水、张家川12县,67个区,531个乡,9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

  1958年4月4日,撤销两当并入徽县。4月8日,撤销武都专区,所辖宕昌、文县、武都、康县、岷县5县划归天水专区。9月5日,撤销西和县、礼县,合并成立西礼县;撤销徽县、成县,合并成立徽成县。12月16日,天水专区的岷县划归定西专区。12月20日,撤销天水县划归天水市;甘谷、漳县、武山合并成立武山县;撤销张家川县和清水县,合并成立清水回族自治县。同年实现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秦安、清水、武山、西礼、徽成、武都、文县8县,129个公社,4个街道办事处。

  1961年11月5日,恢复武都专区。原划归天水专区的武都、宕昌、康县、成县、文县仍划归武都专区。12月15日,恢复天水、甘谷、漳县、两当、西和、礼县、清水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漳县划归临洮专区。至年底,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西和、礼县、徽县、两当、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等10个县,60个区,440个公社,4个街道办事处。

  1963年10月23日,撤销临洮专区,将其所属漳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辖1市11县,482个公社,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969年10月1日,天水专区改称天水地区。辖天水市、天水县、甘谷县、武山县、清水县、张川县、秦安县、徽县、两当县、礼县、漳县等1市11县,223个公社,5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980年,天水地区辖1市11县,232个公社,5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1983年,政社分设,改社为乡。

  1985年7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水地区,天水市升为地级市。撤销天水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天水市。天水市设立秦城、北道两区。以天水县西南17乡及原天水市(县级)辖区设秦城区,以天水县东南、西北其余22乡和北道镇设北道区。天水市人民政府驻秦城区。将原天水地区的徽县、两当、西和、礼县划归新成立的陇南地区;漳县划归定西地区。天水市辖两区五县;即秦城、北道两区,秦安、清水、张家川、甘谷、武山等5县,138个乡,11个镇,11个街道办事处。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天水市总人口3219323人。其中:秦城区604070人、北道区542916人、清水县279207人、秦安县545273人、甘谷县553377人、武山县399911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294569人。2002年末,天水市辖秦城、北道2区,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5县,40个镇、109个乡、11个街道。2003年,全市共撤并乡镇36个、街道1个;调整后,天水市辖113个乡镇(46个镇,67个乡)、10个街道。

  2004年9月30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4]244号)同意天水市秦城区更名为秦州区、北道区更名为麦积区;(甘肃省人民政府2004年11月2日批准 甘政函[2004]99号)。2005年1月1日,两区正式更名。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天水市常住总人口3262548人,其中:秦州区643906人,麦积区553268人,清水县266908人,秦安县515423人,甘谷县559712人,武山县437268人,张家川县286063人。

自然地理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连祖国内地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祖国大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北上翻越六盘山便可进入宁夏。天水正好在祖国的几何中心,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100米。天水市居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中间。

  天水境内山脉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000—2100米之间。最高峰天爷梁,高达3120米;最低点牛背村,海拔760米。天水地貌区域分异明显。东部和南部因古老地层褶皱而隆起,形成山地地貌。北部因受地质沉陷和红、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丘陵地貌。中部小部分地区因受纬向构造带的断裂,形成渭河地堑,经第四纪河流分育和侵蚀堆积,形成渭河河谷地貌。

  北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区。渭河及其支流横贯其中,形成宽谷与峡谷相间的盆地与河谷阶地。土壤在河流和沟谷区为冲击、洪积物形成的淤淀土、草甸土,经过开垦耕种熟化而形成以黄绵土、黑垆土为主的耕作土壤。土层深厚,山塬开阔,是粮、油、菜、果主要生产区。中东部为秦岭、关山山区。以西部尽皇山、云雾山、景东梁为主体的西秦岭山地和东部八卦山、火焰山、秦岭大堡、关山为主体的小陇山、陇山山地,重峦迭嶂,山险谷深。

  年平均降水量574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中东部山区雨量在600毫米以上,渭河北部不及500毫米。年均日照2100小时,渭北略高于关山山区和渭河谷地,日照百分率在46—50%,春、夏两季分别占全年日照的26.6%和30.6%,冬季占22.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升温快,秋多连阴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

  天水地跨长江、黄河两流域,以西秦岭为分水岭,北部地区为黄河水分的渭河流域,面积1167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1.49%;南部地区为长江水分的嘉陵江流域,面积265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8.51%。

  境内渭河流长约280公里,沿河接纳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榜沙河、散渡河、葫芦河、藉河、牛头河。嘉陵江的主要支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等,流程较短,水量丰沛。

  天水属华北、华中、蒙新和喜玛拉雅植物交汇处,树种成份复杂,森林资源丰富。天水市现有森林总面积589.9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6.5%。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东南部的陇山、西秦岭和关山林区,有木本植物87科224属804种,其中乔木312种,灌木437种,藤本55种,常绿植物122种。

  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水杉;二级保护的有连香树、星叶草、杜仲、银杏、大白红杉、大果青杆、金钱松、小白树、水青树;三级保护的有秦岭冷杉、庙台槭、穗花杉、华榛、领椿木、胡桃楸、獐子松、青檀等。

  野生药用植物660多种,其中常用药220多种。广阔的天然森林,繁衍了许多珍禽异兽,栖息着30多种野生动物,有国家一类保护的羚牛、梅花鹿、金猫、云豹等;二类保护的有羚麝、马麝、白臀鹿、斑羚、石貂、水獭、猞猁、猕猴、红腹角雉、兰马鸡、红腹锦鸡、大鲵、暗腹雪鸡、淡腹雪鸡、勺鸟、血雉、黑熊、秦岭红鳞鲑等。

文化

秦文化

  秦始皇一统天下,您当然知道。但你或许不知道,天水是秦始皇祖先生存繁衍、发展壮大之地,也是秦人的福地,天水市四大组织所在地叫秦城。秦城即“秦人之城”。

  天水秦文化是早期秦人入主中原前,兼取西戎游牧文化和中原华夏文化之长,从而形成的一种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

  据《史记·秦本记》记载,商末周初,秦人先祖中谲“在西戎”,保西垂”从而开始了秦人,秦族和秦文化的举起,中商后经14世,历时约300年,早期秦人在其历代先主的率领下,与西戎各族杂居,以保卫西周门户而示得承认和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秦人惨淡经营,几度荣衰,不惜失地亡君,终于由附庸而大夫,由大夫而诸候,逐渐强大起来,被人华夏文化所认同,秦人在回归华夏文化的艰苦奋斗过程中,一方面积极从先进的中原华夏文化中吸收养料,促进了自身社会制度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又能在同戎人的频繁接触中,融西戎游牧文化中膘悍勇敢,长于骑射征伐的风格。天水“羌戎 文化”注入了富有活力与创造性的新鲜血液。

石窟文化

麦积山石窟,位于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内,是中国四大名石窟之一,距天水市45公里。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在西秦岭北支脉的东段,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

仙人崖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65公里处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麦积山石窟的东北方向,因有仙人点灯指路的传说,被认为是仙人集聚之地而得名。现为佛、道合一的石窟寺庙。

旅游

  天水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境内发掘的大地湾原始村落遗址和古文献资料确证,天水是位列“三皇之首”的伏羲氏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保存着全国规模最大的明代建筑群伏羲庙和伏羲创画八卦的遗址卦台山,是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也是伏羲文化研究交流的中心。1992年江泽民同志视察天水时,曾亲笔题词“羲皇故里”。天水境内古石窟、古遗址、古建筑、古战场、古墓群众多,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44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7处、省级文保单位38处。以伏羲文化、大地湾遗址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构成了天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秦安县境内的大地湾原始村落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7000多种;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荟萃了从公元4世纪末到19世纪1500年间的塑像7800余尊,与大像山、水帘洞、拉梢寺等共同组成了古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艺术走廊”;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面积达215平方公里,与小陇山林区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集南秀北雄于一体、自然与人文景观相辉映的特色,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麦积山石窟
  • 仙人崖
  • 石门
  • 伏羲庙
  • 玉泉观
  • 南郭寺
  • 大象山
  • 水帘洞
  • 天水街亭温泉
  • 姜维墓
  • 李广墓
  • 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遗址)

人物

  • 伏羲女娲:人文始祖。
  • 轩辕嫘祖:历史上称为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崛起于成纪,与妻嫘祖一起成为继伏羲神农之后的氏族集团领袖。
  • 嬴非子:嬴秦的先祖非子生活于公元前900年左右,居西垂宫(后称犬丘,今天水市秦城区西南边),是秦的开国君主。  
  • 秦襄公(?-公元前766年),非自第五代孙,居犬丘。
  • 秦穆公(?-公元前621年),名嬴任好,在位38年,春秋五霸之一。
  •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名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13岁即位,在位35年,建都咸阳。公元前221年,历十年之久征灭六国后,建立了大一统秦国。其推行车同轨、书同文、实行郡县制等一系列措施,确立了历代封建王朝的统一范本,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 李特(?-公元303年),巴氏族,原为巴西宕渠人(今四川曲线渠县),后迁居略阳(今秦安县东南)。西晋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天水等六郡饥民起义,推李特为首领,率众二万余人,与晋军作战,先后南攻广汉、成都。公元303年,攻取成都少城建国,年号建初。
  • 李雄(公元274年-334年),李特之子,公元303年继父位攻克成都,称成都王。公元306年即皇帝位,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 苻洪(公元285年-公元350年),氐族,略阳临渭人(今秦安县东南),十六国时期前秦建立者。东晋时为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不久,自称三秦王,建立前秦政权。
  • 苻坚(公元338年-385年),二十岁时立自己为大秦天王,三十一岁时先后攻灭前燕、前凉等统一北方大部分地区。公元383年,征调九十万军队攻晋而败,这就是军事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
  • 姚苌(公元330年-公元393年),后秦国建立者,羌族,伏羌(今甘谷县)人。公元384年攻灭前秦国,在长安称帝,史称后秦。
  • 姚兴(公元366年-公元416年),姚苌子,在位22年,注重农业,兴办佛教和儒学,学生达一万余人,先后灭西秦及后凉,与北魏、东晋对抗。
  • 吕光(公元338年-公元399年),后凉的建立者,略阳人(今秦安县),初为苻坚将领,率兵攻西域,后割据凉州,建国后凉。
  • 李嵩(公元351年-公元417年),西凉建立者,李广16世孙,祖籍成纪(今秦安县),世居西凉,曾任宁翔将军,得河西六郡,自称凉公建都敦煌,称西凉国,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其重教育才,屯田边关的建树,为后代所颂扬。
  • 李渊(公元566年-公元635年),祖籍陇西成纪(今秦安县)人,李之后代,隋朝时任谯州、陇州、歧州三州太守,太原留守。隋末起义,兵出太原,直指关中,以二十万大军攻入长安,称皇帝,号唐高祖,国号唐朝。李渊作为中国历史上辉煌、强大繁荣盛唐的缔造者,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割据战乱的局面,其史迹足以彪炳史册。
  • 李世民,李渊之子,公元626年继皇帝位,称唐太宗。
  • 李广(?~前119年),西汉名将,其先辈信在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中,以功被封为陇西侯。后举家从原籍槐里(今陕西兴平县)迁往陇西,李广生长于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在抗击匈奴入侵的战争中,勇敢善战,被誉为“飞将军”。
  • 尹喜,字文公,先秦时邽县(今天水市人),善天文秘纬。仰观俯察,莫不洞澈。不行俗礼,隐德行仁。尹喜为函谷关关令时见东方有紫气西迈,知有圣人将至。不久老子驾青牛薄板车至函谷关,迎入官舍,北面师事之。居百日,尹喜以疾辞官,复迎老子归楼观本宅,斋戒问道,并请老子著书,以惠后世。于是老子乃著道德五千言以授之。老子遂去,不知所终。
  • 石作蜀,字子明,号卓子。冀(今甘肃甘谷县西四十里铺石家台子)人。生于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殁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据《甘谷县志》载,其幼好学,闻孔子聚徒讲学,跋涉万里,就学孔门。从删述,受诗书,终为孔子中‘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之一。学成返乡,宣传儒家学说,传播西周文化,淳教化,移风俗,自此三陇一带文教大兴,人文蔚起,风范通泽,后世景仰。
  • 纪信,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从刘邦军,为大将。公元前204年五月,楚军(项羽军)围汉军(刘邦军)于荥阳,汉军粮草皆无,荥阳难守。危急中,纪信以其面貌似汉王刘邦,请求佯装刘邦向楚军投降,以使刘邦乘隙逃走。
  • 赵充国(公元前137一前52年),字翁孙,西汉上邦人(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人),是一位能骑善射骁勇多谋的军事家,在当时屯田政策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 段会宗(公元前84年~公元前10年),字子松,天水上邦(今甘肃天水)人。 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出任西域都护,他为官忠厚爱民,因而西域各族人民敬其威信。不久,三年任满,奉调还朝。后来,西域诸国连连上书,请求汉朝皇帝再派段会宗担任西域都护。汉成帝为了满足西域诸国的愿望,乃于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公元前21年),再次派遣段会宗去西域都护府主持军政事务。
  • 赵壹,字符叔,汉阳郡西县(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人。《后汉书·文苑列传》记载了他的事迹。著作有《赵壹集》二卷,有包括赋、颂,箴,谏、书,论及杂文在内的文章共十六篇,可惜这些文章大都已经遗失,现在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只有《后汉书·赵壹传》中的两篇:《穷鸟赋》和《刺世疾邪赋》。
  • 李白(公元701年—762年)祖籍陇西成纪今秦安县人。
  • 李思训,唐代画家。字建睍,一作建景。出身唐宗室。唐高祖从弟长平王李叔良孙,李孝斌子。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人。画史上称他为“大李将军”。他的儿子李昭道,官至太子中舍人,也是著名的画家,人称“小李将军”,秉承家学,亦擅青绿山水,风格工巧繁缛。
  • 安维峻,字晓峰。甘肃天水秦安人,光绪六年翰林,为帝师翁同龢之门生。
  • 巩建丰(1673—1748年),清前期教育家。甘肃巩昌府伏羌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中进士,任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纂修。雍正四年。出任云南学政。著有《朱围山人集》、《伏羌县志》等。
  • 冯国瑞(1901-1963),字仲翔,号牛翁,一号渔翁,别号麦积山樵。天水著名学者,1901年生于甘肃天水石莲谷。曾任国立兰州大学教授、中文系系主任,兼任西北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青海省政府秘书长,陕西省政府顾问等。建国后,历任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省政协委员等职务。著有《绛华楼诗集》、《张介侯先生年谱》、《麦积山石窟志》、《炳灵寺石窟勘察记》等,辑有《守雅堂稿辑存》等。

参考条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