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大帝孙权 像
吴大帝孙权 像

  孙权汉语拼音:Sun Quan;英语:Emperor Dadi of Wu;182~252),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开国君主、政治家。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229)至神凤元年(252)在位。父孙坚

  孙权少察孝廉,举茂才,行奉义校尉。跟随其兄孙策征讨江东。汉建安五年(200)孙策死,继统江东地区,得张昭周瑜程普等人辅助,广揽人才,鲁肃诸葛瑾等为其宾客。

  建安十三年曹操夺取荆州,沿江而下,孙权摈弃群臣归降之议,任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联合刘备,大破曹军于赤壁。其后,依靠长江天险,多次击退北方曹魏进攻。曹丕代汉建魏,孙权表面臣服称藩,争取时间巩固政权基础。

  魏黄初二年(221),接受魏封号,称吴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州)。黄龙元年称帝,建都武昌,后迁建业(今江苏南京),先后统治江东50多年。通过消灭各支割据势力,平定、降服少数族山越,所辖由江东扩展到今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的广大地区。汉末以来,这些地区处于分裂状态,自此重归统一,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为维护吴国鼎立之业,孙权接受鲁肃建议,采取联合蜀汉,共御曹魏的基本方针。其后虽一度因夺取荆州,杀死关羽,吴蜀爆发夷陵之战,但由于抗击曹魏的需要,不久吴蜀同盟重新恢复。在长时期内,他不为谣传所动,坚信蜀汉不致背盟。吴、蜀的长期和好,牵制了曹魏的进攻。

  孙权信用渡江南来的豪族势力,同时对确有才干而出身贫贱的寒族也注意擢拔。后来,又根据南方特点,逐渐和江东特别是吴郡的豪族地主紧密结合,委以高官要职。这些豪族地主处于太湖流域经济发达地区,势力强大,根深蒂固,看到孙权能保护自己利益,也对他输诚效忠,全力支持。

  孙权将对外战争和征伐山越获得的一部分兵士和“生口”赐给豪族和功臣当作部曲、佃客。允许诸将世袭领兵,其佃客免除徭役、兵役。在劳动力紧张的太湖流域,这是与豪族地主妥协,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孙权大权独揽,用法严峻。为防止影响政事,禁止地方长官擅自去官奔丧,违者处死。晚年,吴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太子和与鲁王霸相互攻讦,朝臣也分为两派,酝酿着严重的统治危机。他断然废太子和,杀鲁王霸,用严刑峻法处置一批朝臣,另立子亮为太子,矛盾得以缓和。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