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拼音:xiào),在儒家中国佛教道教伦理观念中,是尊重父母长辈祖先美德。《孝经》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儒家“孝道”概念的权威来源。这本书据称是儒家重要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学生曾子之间的对话,讲述瞭如何利用孝道的原则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孝道是儒家人群伦理的核心概念之一。

对该概念的常见理解有:对父母好、照顾父母;以良好的品行,不仅对父母,而且在家庭之外,为父母和祖先带来正面名声;对父母与长辈表达爱意、尊重和支持;对父母与长辈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的礼仪;确保男性继承人;维护兄弟之间的兄弟情谊;明智地向父母提出建议,包括劝阻他们远离道德上的不义;对父母的疾病和死亡表示悲伤,并在他们死后埋葬其遗体等,并进行祭祀。

孝道在中国和其他东亚文化中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美德,也是许多故事的主要主题。此类故事最著名的合集之一是《二十四孝》;这些故事描写了一些人物实践孝道的过程样貌。中国历来有多种宗教信仰,但孝道几乎为不同信仰所共同拥戴。历史学家 Hugh D.R.贝克称尊重家庭是大多中国文化的共同要素。

释义

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孝养孝承等。孝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的肯定,从而尊重父母的指令,基本上不违背父母的意愿行事。但若父母行为有所偏差时,就应规劝,不可盲从父母的命令,以免陷父母于不义。

汉语中“顺”与“”同音,“孝顺”也与“效”同音。“”是中国中原地区上古时代五帝之一,传说二十岁时以孝道闻名于天下。与同为在中国历史上“禅让”的代表人物。也被儒家言论所引用,尊为古代圣人之一。但舜的孝行也并非完全盲从或屈服,传说中象(舜的同父异母兄弟)联合父亲多次谋害舜,舜逃走而不是盲目顺从牺牲。参见《史记·五帝本纪》。

《论语·为政篇》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孝的观念不止于孝敬父母而已,孝敬是孝道的开始。《孝经·谏诤章第十五》:“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广至德章·第十三》:“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论语》中,子夏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晚辈常保恭敬和悦的神色是最难做到的。

《论语·为政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孝”字在《论语》中,一共见于14章。其中为孔子所言,且与孝的定义有关者,共有5章。

道家庄子·天运》孝的观念:“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老子在《道德经》提到:“六亲不和有孝慈”,“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印度及其他亚洲地区也有类似的伦理概念,另外孝敬还可以推广为一般对年长的人的尊敬和和顺,比如对媳妇,对长辈亲戚(比如等)等。

孝道与政治利用

“孝”是儒学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孔孟时期,出现了假托孔子之言,阐发儒家孝道观的经典著作《孝经》。历代儒学之士都大力宣扬孝道,帝王也利用孝道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常宣称“以孝治天下”。“孝”被古代帝王利用来为他们的统治服务。这样,“孝”就由道德范畴扩展到了政治范畴。《孝经》开篇即有:“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阐明了通过“事君”而达到“立身”的孝道,才是宣扬孝道的真正目的。《大学》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载:“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统治者利用孝道来教化百姓,就是修其身的过程。向广大民众宣扬孝行,就是希望以此影响人们,以齐其家。而这两项措施最终都是为了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元代典籍《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但不少是泯灭人性,不尽情理的愚孝,且含有大量迷信色彩和佛教因果论的思想。汉朝以后开始强调“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梁元帝有《上忠臣传表》:“资父事君,实曰严敬,求忠出孝,义兼臣子。”梁元帝也写过《孝德传》。唐代贺知章也依此例撰写过《孝德传》,他提到过沈景筠一代孝子,“事亲至孝,其母畏雷,每潮雨至,则焚香拜祝,真诚格天,迅雷不作。”后来他的母亲去世后,每雷发,则奔墓前号哭云:“景筠在此”。


 

拼音:xiào  部首:  总笔画:7  部外笔画:3  结构:上下  五笔:FTB  倉頡:JKND  常用字 

基本释义:

  • xiào
  1. 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敬。~廉(a.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b.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道。~子贤孙。
  2. 居丧的事:守~。吊~。
  3. 丧服:戴~。~衣。
  4. 姓。

便捷查询:

”字书法
作者:王羲之
”字书法
作者:李世民
”字书法
作者:贺知章

孝 xiào

  1. <本义> 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孝敬丨孝爱丨孝顺丨孝慈(孝顺父母,慈爱幼弱)丨孝养(孝顺父母,奉养父母)丨孝子贤孙。
  2. 祭,祭祀。向神或祖先供财物以示感激。
  3. 居丧:孝家(居丧守孝的人家)丨孝堂(灵堂)。
  4. 丧服,孝服。象征悲恸的白色稀纱衣服(尤指中国)或黑色服装、黑纱或黑色标志(尤指西方各民族):戴孝丨穿孝。
  5. 居丧的礼俗;服丧期:守孝。
  6. 姓。

《康熙字典》释义

  【寅集上】【子字部】 

  【唐韻】呼敎切【集韻】【韻會】【正韻】許敎切,??嘐去聲。【說文】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經】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書?堯典】克諧以孝。【禮?祭統】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之謂畜。又【祭義】曾子曰:居處不莊非孝,事君不忠非孝涖官不敬非孝,朋友不信非孝,戰??無勇非孝。五者不遂烖,及於親,敢不敬乎。 又【諡法】五宗安之,慈惠愛親,秉德不回,協時肇享,大慮行節,??曰孝。 又姓。【風俗通】秦孝公後。 又叶許救切,音臭。【詩?周頌】於乎皇考,永世克孝。叶上疚造。 又叶許六切,音旭。【詩?大雅】匪棘其欲,遹追來孝。叶上淢,淢音侐。

《说文解字》释义

  【卷八】【老部】 编号:5358   孝,[呼教切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百科条目

首字为“孝”的词语

  孝经  孝敬  孝顺  孝爱  孝帛  孝称  孝成王  孝诚  孝慈  孝道  孝德  孝弟

  孝夫  孝服  孝妇  孝感  孝恭  孝和  孝己  孝家  孝假  孝节  孝谨  孝绢

  孝决  孝恺  孝恪  孝理  孝帘  孝廉  孝廉船  孝烈  孝陵  孝履  孝幔子  孝门

  孝幕  孝睦  孝慕  孝男  孝鸟  孝女  孝棚  孝妻  孝器  孝亲  孝情  孝裙

  孝思  孝祀  孝孙  孝笋  孝堂  孝悌  孝童  孝王  孝帏  孝乌  孝熙  孝享

  孝飨  孝心  孝行  孝性  孝养  孝衣  孝衣裳  孝义  孝烝  孝治  孝竹  孝子


首字为“孝”的成语


  孝思不匮  孝悌力田  孝悌忠信  孝子爱日  孝子慈孙  孝子顺孙  孝子贤孙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常用字表  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