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火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福火腿

安福火腿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特产,特色传统名肴。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选用当地特有的脚短、皮薄、臀圆的“安福米猪”的鲜后腿腌制而成,不仅畅销内地及港、澳、台地区,而且远销东南亚各国。1915年选送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出得到好评。由安福火腿集团公司选送参加1996年“国际食品及技术博览会”的火腿片、火腿心、熟制火腿全部荣膺金牌。

安福火腿源于先秦,是先秦祭祀的“火胙”,历为道教胜地的安福武功山,当地百姓将上等的猪蹄胙肉作为敬神供品,祛邪消灾,祭神后的胙肉再加盐腌制即成“火胙”。后来人们又将猪腿腌制成“火腿”,节庆喜日或家有贵客取之为宴。明清最盛。安福火腿从传统的作坊加工,发展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目前已形成六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

由于安福火腿采用享誉江南的地方优良品种“安福米猪”为原料,以传统的配方工艺加工生产,不仅味美香浓,且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钾、多种氨基酸,具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壮肾阳,固骨髓,增食欲等功效。安福火腿形如柳叶,脚蹄短小,腿身饱满,皮薄肉嫩,精多肥少,色红味香,经久不变质。只要保管得当,存放二、三年仍色味如初,精肉鲜红似火,肥肉洁白晶莹,是烹制佳肴的上乘原料。

安福火腿的制作技艺是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立冬至次年立春之前,选用本地特有的“安福米猪”之鲜肉后腿为原料,采用嫡传工艺和配方加工而成。从选料至成品历经十余月,其产品形如柳叶:腿直爪弯,蹄脚短小,腿身饱满,皮薄肉嫩,光滑干燥,表皮呈棕色或桔红色,瘦肉占75%以上,醇香四溢。

产品特点

安福火腿,每年立冬至次年立春之前,选用本地特有的“安福米猪”之鲜肉后腿为原料,采用嫡传工艺和配方加工而成。从选料至成品历经十余月,其产品形如柳叶,腿直爪弯,蹄脚短小,腿身饱满,皮薄肉嫩,光滑干燥,表皮呈棕色或桔红色,瘦肉占75%以上,醇香四溢。

安福火腿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除象金华、宣威火腿进行堆垛自然发酵外,最后还需采用竹叶、茶籽壳进行悬挂烟熏而成。

安福火腿
安福火腿

营养价值

其形如柳叶,脚蹄短小,腿身饱满,皮薄肉嫩,精多肥少,色红味香,经久不变质。只要保管得当,存放二、三年仍色味如初,精肉鲜红似火,肥肉洁白晶莹,是烹制 佳肴的上乘原料。而且含有的蛋白质、脂肪、钙、铁及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既 是补益身体的营养食品,也是赠送亲友的上等礼物。

安福火腿
安福火腿

历史人文

安福火腿历史悠久,源于先秦,是先秦祭祀的“火胙”,历为道教胜地的江西武功山,当地百姓将上等的猪蹄胙肉作为敬神供品,祛邪消灾,祭神后的胙肉再加盐腌制即成“火胙”。后来人们又将猪腿腌制成“火腿”,节庆喜日或家有贵客取之为宴。

清代著名诗人、美食家袁枚对安福火腿留下了"其香隔户便至,甘鲜异常"的赞词。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品尝到"安福火腿"龙心大悦。

1915年入选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享誉海内外。

由于历代安福是产粮大县,粮多猪多,就产生闻名江南的“安福米猪”;它皮薄、肉嫩、个小,做成火腿特点是:其形如柳叶,脚蹄短小,腿身饱满,皮薄肉嫩,精多肥少,色红味香,经久不变质。只要保管得当,存放二、三年仍色味如初,精肉鲜红似火,肥肉洁白晶莹。

安福火腿有个雅号叫“西腿”。这个雅号是怎样得来的呢?

很久以前,安福县城有一条青石板砌成的街巷,浮山李和斋开的"益裕腿庄"占了半条街。腿庄有个伙夫叫李驼背,是李老板的本家,在庄上干了几十年,为人老实勤恳,会做多种火腿菜肴,深得李老板器重。

一个冬日的傍晚,李驼背正收拾碗盏,伙房门突然被撞开。

一位衣衫褴褛、左腿受伤的人摇摇晃晃闯了进来。来人介绍自己是广东来的草药郎中,在山里采药,遭遇雷雨,滑跌受伤,已经几天没吃没喝了,特来讨点吃的。驼背见他实在可怜,扶他在灶前草堆上躺下喘口气,然后将做晚饭后剩在案板上的一些火腿及削下的冬瓜皮煮了一碗汤给他喝。饥肠辘辘的广东郎中三口两口便连汤带渣全吞了下去。

次日清早,广东人又来到厨房,见了驼背“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是感谢师傅昨晚熬了碗“灵丹妙药”汤给他喝,使他的伤痛大有好转。驼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碗下脚料煮的汤竟有止痛疗伤的奇效?驼背告诉他,如果真是那样,晚上还可以来喝上一碗。过了几天,广东人伤口痊愈,行走方便多了。临别时,他再次向驼背磕头谢恩。

数年后的一个秋天,益裕腿庄来了一位广州商人。他就是当年驼背救治的那位采药郎中。这位广东人回乡后,念及驼背的恩德,改行开了一家专做补食生意的食品店,驼背教他做的那道“火腿冬瓜汤”,很受广东人青睐,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发了大财。因为安福在江西,这位广东人便称安福火腿为“西腿”,渐渐地,“西腿”便广为人知了。

传说归传说,但安福火腿确有益肾、养胃、生津、壮阳、固骨髓、健足力等功能,连系火腿的绳子烧成灰,也可治金疮出血。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