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蜡染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顺蜡染

安顺蜡染贵州省安顺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5年4月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肇东小米等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15年第44号)批准)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安顺也被誉为“蜡染之乡”。

蜡染是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贵州、云南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擅长蜡染。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染液便随着裂缝侵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花纹,象冰花,象龟纹,类似瓷釉之“开片”,极具艺术效果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同样的图案的蜡画布料,侵染之后,冰纹就似人的指纹一样决不相同,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贵州蜡染亦被称作“贵州蜡花”,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它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贵州蜡染同所有民间工艺品一样,具有实用的功能。在蜡染流行的地区,蜡染在长期形成的民俗活动中,反映民俗心理的蜡染更丰富了民俗活动的内容和趣味。许多日常生活用品,一般可作妇女头巾、衣裙、围腰、被面、帽子、床单、门帘、窗帘、背扇、包袱布、盖帕、手帕、挎包等等之用。

安顺蜡染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苗族和布依族蜡染为主,承传了古老的工艺,在图案上因民族的好尚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其花纹细致,色彩浓郁,常见的图案有山川风景、花鸟虫鱼、仕女人物、古代文物等。取材十分广泛,加之造型不拘一格,极富浪漫主义风格。色彩通常采用红、黄、棕等多色套染,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安顺蜡染在历次国际、国内各种博览会、展销会、展览、比赛中获取了无数的大奖、金奖。

产品特点

蜡染是贵州著名的民间传统工艺品,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印染方法之一,蜡染被誉为“东方古老的艺术之花”,其中以安顺的最为有名。

安顺蜡染
安顺蜡染
安顺蜡染

安顺蜡染以苗族和布依族蜡染为主,承传了古老的工艺,在图案上因民族的好尚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其花纹细致,色彩浓郁,常见的图案有山川风景、花鸟虫鱼、仕女人物、古代文物等。取材十分广泛,加之造型不拘一格,极富浪漫主义风格。色彩通常采用红、黄、棕等多色套染,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传统蜡染工艺是将蜂蜡融化后,用蜡刀蘸上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各种图案,再放入染缸,染液顺着附蜡布面的裂纹渗透,留下人工难以刻画的自然花纹,然后经过去蜡漂洗,一幅精美的蜡染作品就完成了。

安顺蜡染图案清雅脱俗,美观大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贵州高原古朴风味,一般以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为最多,已发展有彩色蜡染。

安顺蜡染
安顺蜡染

产地环境

布料

安顺是贵州土布最重要的生产区和交易区。安顺蜡染所用布料以当地少数民族手工制作的土布为主,土布又称“家布”、“粗布”,是一种民间纯手工棉纺织品,以纯棉为原料,通过传统的纺织工艺制作,其工艺程序:搓棉条——抽棉线——挽棉线——浆线——晒线——倒线筒——牵线上机——倒纬线——织布。利用传统工艺织出的土布所加工出的蜡染具有柔韧性好和着色品相好的特点。

安顺是喀斯特发育活跃的地区,也是重要的旅游保护区,境内有国内外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水系完整,水资源没有受到污染。全市碳酸岩分布广,地表水多为山泉水源,水质酸碱适度,含有多种微量金属元素及各种矿物质元素,这些矿物质是安顺蜡染在封色、染色、浸洗过程中不变色、不脱色的重要原因之一。安顺蜡染之所以有“东方第一染”,其实更多的口碑基础源于染色的质量,其特点是鲜、亮、保色。

染料

安顺是天然植物蓝靛生长和染料靛蓝提取的故乡,每年有大量靛蓝在安顺交易。安顺地区出产的靛蓝色泽浓艳,着色好,附着力强。这与安顺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安顺的气候适宜生长蓝靛,全境以低纬度的北亚热带气候为主,受东南季风影响,雨水充沛,年降雨量在1200—1300毫米之间,全年无霜期达300来天,同时安顺又是多云雾、寡日照有名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3℃—18℃之间,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不仅温度适宜人居,更是提供了天然植物蓝靛理想的生长环境。

安顺蜡染
安顺蜡染

历史人文

安顺蜡染历史非常悠久。早在秦汉时代,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苗、瑶、布依等的先民(南蛮集团各部落)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据《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以安顺蜡染传于世”;安顺蜡染因产于苗、瑶地区,所以又称为“傜斑布”。安顺地处黔中腹地,世居少数民族沿袭“自耕自食、栽靛植棉、纺纱织布、浸染剪裁、画蜡扎绣”的生活习俗,给予了古老的民俗传统工艺生存的空间,并在自身的文化创造中形成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和特色风格的样式。

在安顺市平坝县桃花村苗族刘姓的一座洞葬群棺中,在贵州境内首次发掘了宋代彩色蜡染褶裙,灿然如新,图案为“鹭丝鸟纹”,款式与现代苗族褶裙相差无几。这是安顺蜡染“蜡染之乡”的见证。

安顺蜡染的正式名称出现于明朝时期,朱元璋大军征讨元朝残余势力,取平安顺利之意思设“安顺州”,安顺蜡染自此为外部所知。安顺地处黔中商业中心,随着安顺蜡染名声的远播。其传统工艺也不断得到发展,面料依靠手工织布,在采用棉麻作为面料的同时,染料制作也为技艺丰富,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安顺蜡染

明清以来,安顺蜡染知名度日益传播的同时,商业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安顺蜡染的内容也随之日益丰富。北京故宫博物院就陈列有清代宫廷珍藏的一幅安顺蜡染背扇图。

现代,传统社区居民以蜡染布为衣料,不断创新制作多种样式的民族服装,仍然保留着有很多与蜡染工艺相关的纹样设计:如鱼纹、铜鼓纹、鸟纹、蝴蝶纹、螺旋纹、龙纹、星辰山川纹等。

2016年,安顺蜡染年产量:壁挂50万件、服装30万件、面料50万米。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

安顺蜡染
安顺蜡染
安顺蜡染

地理标志

产地范围

安顺蜡染产地范围为贵州省安顺市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安顺蜡染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安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安顺蜡染的检测机构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辅料要求

1.坯布:产地范围内生产的棉、麻布;天然丝、绢、毛。

2.染料:产地范围内生产的天然植物蓝靛提取出的靛蓝染料。

3.水:产地范围内的生产用水。

二、工艺流程

1.彩色蜡染:坯布→画蜡→上色→封色→染色→脱蜡→漂洗→晾干。

2.蓝白蜡染:坯布→画蜡→染色→脱蜡→漂洗→晾干。

三、工艺操作要点

1.画蜡:蜡液温度为60至70℃,蜂蜡和石蜡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

2.封色:蜡液温度为60至70℃。

3.染色:染色前,染缸内加入靛蓝、熟石灰及水(1:2:100)调和存放1至2天,发酵出色成为熟缸。将“封”好蜡的画布放入染料缸中浸染15至20分钟,取出晾至染料氧化后,再放入染缸中浸染,反复6至8次。

4.脱蜡:先用冷水漂洗,再将蜡布放入沸水中煮至蜡液融化。

5. 晾干:自然晾干。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冰纹明显,颜色鲜艳,过渡自然,着色牢固。

2.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产品荣誉

1989年6月,扎染花布被评为1988年度省民族用品优质产品。

1989年11月,“彩色宽幅蜡防染工艺及彩色蜡染服装”项目在1989年全国星火计划成果、使用技术展览交易会上,荣获金奖。

1990年10月,“蜡染工艺品”在中国旅游购物节旅游产品评比中荣获天马金奖。

1990年11月,“蜡、扎、绞、绣染系列产品”项目参加第二届全国新技术新产品展销会,荣获银奖。

1991年1月,“蜡染花布”荣获优秀出口产品奖。

1991年12月,“蜡、扎、绞、绣、染”技术的研制和开发获国家星火二等奖。

1991年4月,“蜡染系列工艺品”荣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1991年11月,“蜡染、扎染、绞染、绣染系列产品开发”在“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上荣获银奖。

1992年5月,荣获中国贵州首届蜡染艺术节蜡染画现场表演大赛集体奖。

1994年8月,被国家旅游局、国内贸易部、轻工总会、纺织总会审定为全国旅游商品“蜡染”产品定点生产企业。“山凤牌蜡染防染花布”获贵州省名牌产品证书。

1995年12月,“山凤蜡染系列产品”获得贵州省首届星火计划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2015年4月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安顺蜡染”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