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江苏省 > 无锡市 > 宜兴市
江苏宜兴:宜兴善卷洞风景区
江苏宜兴:宜兴陶祖圣境景区

  宜兴市汉语拼音:Yíxīng Shì;英文:Yixing City),中国江苏省辖县级市,无锡市代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简称。位于无锡市境西南部。全市总面积1996.6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07.73万人,常住人口124.80万人(2012年末)。辖5个街道、13个镇。

  地处太湖水网平原与宜溧山地间。北境为太湖水网平原。南境宜溧山地,有太华山、茗岭、铜官山等山,海拔500米以上。中部有荆溪流经,有东氿、团氿、西氿等湖荡,为低洼圩区。北部平原圩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地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6℃,年降水量1197毫米。

  宜兴古称“荆邑”、“阳羡”。自古而今,先后有吴、越、楚三种文化在此交汇,成为太湖西岸的文化重镇。骆驼墩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现表明,宜兴具有7000多年的制陶历史,而且“骆驼墩文化类型”填补了环太湖西岸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空白,被誉为江南文化之源。宜兴享有“阳羡山水甲江南”之美誉,也因此成为许多文人学士心目中理想的诗意栖居之地,李白、杜牧、李商隐、白居易、苏东坡、欧阳修、陆游、康有为、郭沫若等一代代名人雅士都在宜兴留下了足迹和传世美文。通过传承发展形成了被称为“五朵金花”的紫砂、均陶、精陶、青瓷、彩陶,宜兴赢得了“中国陶都”的美誉。

  • 邮编:214200 代码:320282 区号:0510

行政区划

  全市辖5个街道、13个镇:宜城街道、屺亭街道、新街街道、新庄街道、芳桥街道、张渚镇、西渚镇、太华镇、徐舍镇、官林镇、杨巷镇、新建镇、和桥镇、高塍镇、万石镇、周铁镇、丁蜀镇、湖氵父镇。其中,屺亭街道委托宜兴经济开发区管理;新街街道委托环科园管理。市政府驻宜城街道陶都路8号。

历史

  古称荆邑。春秋吴地,后属越。战国属楚。秦置阳羡县,属会稽郡。东汉永建四年(129年)改属吴郡。晋永兴元年(304年),以表周玘(周处之子)三兴义兵之功,设义兴郡,辖阳羡、国山等六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郡废,改阳羡为义兴县,属常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县属毗陵郡。唐武德三年(620年)复属常州;七年又于县置南兴州,并分义兴立阳羡、临津2县;次年州废,又省阳羡、临津2县入义兴,仍属常州。

  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避讳,取“义者宜也”之义改名宜兴县,仍属常州。南宋末改置南兴军。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宜兴府,二十年复为县,次年又升为府,并另置宜兴县隶之;元贞元年(1295年)府县俱废,改立宜兴州,属常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改宜兴州为建宁州,寻复旧名。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宜兴县,属常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宜兴置荆溪县。1912年省荆溪县入宜兴县。1914—1927年属苏常道。1934年起属溧阳行政督察区(1937年改称第一区)。1949年末属苏南行署区常州专区。1953年属江苏省苏州专区。后屡属镇江(1956年、1959年、1970年)、常州(1958年)等专区、地区。1983年3月划归无锡市。

  1988年1月,撤县设市。

  1996年,宜兴市面积2039平方千米,人口109万人。辖31镇12乡:宜城镇、丁蜀镇、张渚镇、和桥镇、官林镇、周铁镇、高塍镇、徐舍镇、杨巷镇、湖氵父镇、太华镇、善卷镇、新建镇、丰义镇、南新镇、芳桥镇、大塍镇、分水镇、新庄镇、洋溪镇、张泽镇、新街镇、芳庄镇、南漕镇、扶风镇、大浦镇、鲸塘镇、新芳镇、屺亭镇、万石镇、洑东镇、西渚乡、元上乡、茗岭乡、归径乡、潘家坝乡、堰头乡、宜丰乡、钮家乡、都山乡、范道乡、闸口乡、红塔乡。市政府驻宜城镇。

  1999年,红塔、宜丰、闸口、范道、等乡撤乡设镇。2000年,红塔镇并入宜城镇,善卷镇并入张渚镇,西渚、元上两乡合并为西渚镇,宜丰镇、潘家坝乡并入徐舍镇,堰头乡并入鲸塘镇,钮家乡、都山乡并入官林镇,南新镇并入和桥镇,南漕镇并入万石镇,分水镇并入周铁镇,扶风镇并入芳桥镇,大塍镇并入新庄镇,张泽镇并入大浦镇,归径乡并入新街镇,撤销茗岭乡设立茗岭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宜兴市辖28个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1164275人,其中各镇人口:宜城镇184645人、张渚镇75469人、西渚镇28188人、太华镇27378人、茗岭镇15004人、徐舍镇45794人、鲸塘镇33417人、芳庄镇23562人、官林镇51107人、杨巷镇22029人、新芳镇24821人、新建镇26734人、丰义镇22097人、范道镇17413人、和桥镇55823人、高塍镇29302人、屺亭镇20070人、闸口镇20985人、万石镇29240人、周铁镇34511人、芳桥镇30775人、新庄镇41847人、洋溪镇25059人、丁蜀镇123100人、大浦镇35068人、湖氵父镇25291人、伏东镇21381人、新街镇30965人、环科园43200人。

  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除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区外,由原来的28个镇调整为21个镇:官林镇与丰义镇合并组建新的官林镇,张渚镇与茗岭镇合并组建新的张渚镇,和桥镇与闸口镇合并组建新的和桥镇,丁蜀镇与洑东镇合并组建新的丁蜀镇,周铁镇与洋溪镇合并组建新的周铁镇,杨巷镇与新芳镇合并组建新的杨巷镇,高塍镇与范道镇合并组建新的高塍镇。

  2007年4月,将鲸塘镇、芳庄镇与徐舍镇合并设立新的徐舍镇,镇政府驻徐舍;撤销大浦镇,将原大浦镇管辖的张泽、大浦2个居委会和双庙等12个村委会划归丁蜀镇管辖,山林、南园2个村委会划归宜城街道管理;撤销新街镇,设立新街街道,划入宜城街道的绿园、文昌等居委会和南河等5个村委会;撤销新庄镇,设立新庄街道;将宜城街道的花圩等7个村委会划归屺亭街道管理,红塔等5个村委会划归高塍镇管辖。2009年,将芳桥镇虞山村划归屺亭街道管理。

  2010年末,宜兴市总面积1997平方千米、总人口38.04万户、107.24万人,其中:张渚镇面积176.51平方千米、人口72980人,西渚镇面积66.66平方千米、人口31611人,太华镇面积91.57平方千米、人口24656人,徐舍镇面积179.91平方千米、人口100335人,官林镇面积104.58平方千米、人口85467人,杨巷镇面积86.42平方千米、人口55506人,新建镇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31480人,和桥镇面积105.1平方千米、人口68870人,高塍镇面积81.18平方千米、人口58684人,万石镇面积43.77平方千米、人口25368人,周铁镇面积73平方千米、人口57140人,芳桥镇面积49.80平方千米、人口27637人,丁蜀镇面积191.85平方千米、人口199744人,湖氵父镇面积93.24平方千米、人口24082人。

  2011年末,宜兴市面积1996.61平方千米,人口1076098人。辖张渚、西渚、太华、徐舍、官林、杨巷、新建、和桥、高塍、万石、周铁、芳桥、丁蜀、湖氵父14个镇和宜城、屺亭、新街、新庄4个街道,共有216个行政村、93个社区。市政府驻陶都路8号。

  2014年2月19日,江苏省政府(苏政复[2014]25号)批复同意撤销芳桥镇,设立芳桥街道。

文化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周铁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六批,2014年2月19日公布)


  城市名片:陶都、洞天、竹海、茶洲、水城、佛地、书乡、文邦

  陶都 宜兴市是全国重要的陶瓷产区之一,享有“陶都”的美誉。早在7000多年之前的新石器时期,宜兴的先民就开始制陶,迄今未曾中断。在几千年文化积淀中,宜兴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陶瓷文化特色,并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紫砂陶原产地”,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陶瓷造型艺术中,有着相对独立的体系。宜兴紫砂工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今,是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于一体、独步世界的艺术品。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非物质遗产名录,雄踞传统手工技艺首位的,就是宜兴紫砂。古往今来的工艺大师和民间艺人薪火相传,见证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源泉和永恒的魅力。宜兴陶瓷既实用,又具观赏价值。宜兴陶瓷素以精湛的技艺、浓郁的传统、丰富的造型、优雅的装饰而享誉海内外。紫砂陶有壶、杯、瓶、盆等上千个品种,其中紫砂茶壶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等独特优点。1984年,竹简紫砂茶具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赢得金奖。除紫砂陶外,还有被誉为“东方的绿宝石”的宜兴青瓷,以及均陶、精陶、彩陶和工艺美术陶。被誉为陶瓷艺术殿堂的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馆藏陶瓷精品8000多件,是中国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的陶瓷博物馆。在紫砂壶的天地乾坤里,清雅的茶香,滋润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脉。

  宜兴产陶瓷历史悠久,已有7000多年的制陶历史,紫砂陶更是名扬天下,宜兴是公认的中国陶都,宜兴紫砂、青瓷、均陶、精陶、彩陶,被誉为陶都的“五朵金花”。紫砂矿泥是宜兴特有的资源,这种资源成就了一系列紫砂工艺品的历史演进。明代供春的“供春壶”、时大彬的“三足如意壶”、项圣思的“圣陶杯”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分别珍藏于国家博物馆、无锡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馆。当文人和这些艺匠合作之后,这些工艺品的文化价值也就愈加提升,最终成为宜兴特有的一个文化符号。更重要的,紫砂壶背后所依附的中国茶文化,基本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而文化本身的特点,致使中国文化完全可以通过很多优秀的紫砂工艺品来表现出来,同时,这种文化内涵的价值,更是可以通过紫砂艺术品来映射到人们的价值观中。可以想象,当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更大力度的紫砂文化宣传后,公众对紫砂品的更多了解,就会带动他们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意韵产生更深刻的了解,这种无形价值带动的现实意义将是巨大的。

  宜兴陶瓷源远流长。远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便开始烧制陶器。在丁蜀等地发掘出各种商周时期的古陶器皿及残片。

  2002年,新街骆驼墩出土马家浜文化时期陶器。丁蜀前墅的明代龙窑是全国唯一迄今仍在使用的古龙窑。骆驼墩遗址和古窑址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洞天 宜兴雅称“洞天世界”,80多个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态,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迹”暨“海内奇观”善卷洞与张公洞及绚丽多彩气势宏伟的灵谷洞名扬天下。宜兴南部山区多溶洞,景奇形怪,目前开发开放的5个。宜兴山地占宜兴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拥有大小山丘1000多座,其中很多山丘蕴藏着天然溶洞,已发现的溶洞有80多个,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罕见。如:善卷洞、灵谷洞、张公洞、范蠡洞(慕尼洞)、西施洞、清风洞、海会洞、落户洞、朝天洞、仙人洞、老虎洞、凤凰洞、陈公洞、野猫洞、大老虎洞、小老虎洞、制水洞、风洞、蛇洞、克漏洞、唐家山洞、对门山上洞、对门山下洞、铜山洞、新发洞、耗猪洞、无底洞、螺丝洞、野猪洞、老鹰洞、桃花洞、响水洞、和尚洞、木犀洞、棋盘洞、白马洞、天窟洞、佛窟洞、老人洞、石来洞、乌泥洞、青龙洞、蚂蚁洞、长龙洞、金泉洞、飞云洞、甘泉洞、金牛洞、泉水洞、白鹤洞、三珠洞、天狗洞、君阳洞、三郎洞、天井洞、觉悟洞、金鸡洞、上昂洞、川埠洞等。其中善卷洞、张公洞1934年就对外开放。

  竹海 宜兴拥有数十万亩毛竹,面积之大江苏第一,为华东地区最大竹海,分省庄、茗岭、太华三部分。

  茶洲 宜兴阳羡茶自唐朝实行贡茶制度起就被定为贡茶,是中国最早的贡茶,被喻为中国第一贡茶。宜兴是江苏省最大的茶叶产区,至今有数万亩茶园,是江苏产茶第一大市。前几年国家第一次评比了14个中国名茶之乡,宜兴是江苏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给了宜兴一把紫砂壶,并没有忘记在里面放一片茶叶。宜兴地处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生长着被茶圣陆羽称为“芳香冠世产,可以上供朝廷”的阳羡茶。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阳羡紫笋茶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三国时代以“国山舜茶”称雄江南,唐朝以“阳羡唐贡茶”名扬天下。在宜兴山区,茶园依山就坡,一望无际,人称“茶的绿洲”。

  水城 宜兴拥有太湖、滆湖、三氿、五荡等30多个天然湖泊,同时拥有20个大小不等的人工水库,湖泊面积占宜兴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宜兴河流分4大水系,拥有大小河流3699条,河流总长3242公里,全市每平方公里河流密度为2.77公里。湖泊、水库以及河流总面积为575平方公里。宜兴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整个宜兴城就在湖泊拥抱之中,是著名的东方水城。古桥是宜兴文物的重要特色,也是反映宜兴水乡风貌的重要景观。近年来,宜兴始终把古桥的保护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工作内容,先后实施了青龙桥、武昌桥、东塘桥、官林桥、后亭桥、施塘桥、谢桥、江家桥、裕兰桥等古桥的维修工程,遵循“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维修工作原则,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文物保护设计专家,科学编制维修方案,认真抓好现场管理,努力把文物维修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

  佛地 宜兴自南北朝起就是中国佛教圣地,是著名的江南佛地,至今仍然保存大量寺庙(约50座),这在全国少见。

  【寺庙名录】大觉寺、圆通寺、澄光寺、九峰寺、从善寺、雪蓑寺、福源寺(烟山)、司徒寺、临津寺、永安寺、荆溪寺、承福寺、化城寺、万福寺、东城寺、保安寺、黄土寺、福胜寺、慧林寺、武烈寺、福善寺、显圣寺、静云寺、福源寺(大潮山)、崇恩寺、洞灵观、潮音寺(芳桥)、灵山殿、南岳寺、金沙寺、芙蓉寺、善卷寺、海会寺、寂照寺、澄光寺、潮音寺(大浦)、洞灵观、静乐寺、显圣寺、朝阳寺、大芦寺、国治庵、城隍庙(张渚)、城隍庙(周铁)、周王庙等。

  书乡 宜兴与江西省临川、湖北的蕲春并称为中国三大才子之乡。宜兴读书风气盛行,宜兴出了大量院士、教授、专家、学者、大学校长。

  文邦 宜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书画之乡,文化底蕴深厚、文物数量巨大、遗址总数多、遗存丰富、并拥有梁祝等多种非物质遗产。宜兴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沿革,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长三角地区少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宜兴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控制单位163处184个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11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23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94个点,市级文物控制单位56处56个点。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门类齐全、地方特色鲜明。全市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9项,市级非遗项目22项。文化就是资源,历史就是优势。

文化遗存

  宜兴是全国著名的陶都,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万年开发史、7000年制陶史、2200多年建县史的江南古城。宜兴市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古城风貌保留较好,古往今来名人辈出。宜兴现有文物古迹数以百计,文物库藏近万件,在全国县市中位居前列。

  位于芳庄镇溪东村的西溪遗址为马家浜文化时期大型聚落遗址,体现出先民六七千年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祥和、自然的生活。

  西渚镇猪婆山曾是春秋战国时期人群居住点。1984年,吾桥村出土的汉代独木舟被南京博物馆收藏。

  2002年发掘的骆驼墩遗址,代表了太湖西部山地向平原地带过渡的新石器考古文化特点,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对研究长江下游古代文明进程有着重要意义,被列为2002年国内六大考古发现之一。骆驼墩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为研究太湖西部的史前文化提供了新材料,填补了环太湖西部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表示,骆驼墩文化和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是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共同开发了长江下游的环太湖地区,加速了长江下游的文明化进程,并最终导致良渚文化踏上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历史文化街区是延续地方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宜兴市的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向世人展示城市“活的历史”。其中,月城街历史文化街区将通过恢复和展示街区历史街巷的肌理,形成宜城传统居住、商业和文化休闲综合区以及宜城城防系统与传统民居展示区;葛鲍聚居地历史文化街区将通过保护大新厂工业遗产,恢复龙窑历史空间场所等,来保护和彰显葛鲍世代围绕制陶、烧陶作坊形成的“绕坊而居”的独特格局。通过对葛氏旧居、鲍氏旧居及鲍四房弄、中路堂、马家弄、大隔弄等“两堂四弄”的保护,来保护街区整体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蜀山古南街历史文化街区将定位为紫砂文化发源地和紫砂技艺传承地,以“山、窑、街、河”的物质形态为中心,形成“四区八点一环”的空间格局,打造成具有江南传统风貌的生活居住与休闲旅游区。

  “梁祝传说”和“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男欢女嬉”、“宜兴手工刻纸”、“宜兴均陶堆花技艺”、“观蝶节”等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

  2011年1月24日,国务院将宜兴市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宜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陶瓷文化特色突出。围绕“中国陶都,江南水城”品牌目标,将城市建设发展与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来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对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严格按照“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做到尽力保留,细心修补,使其延年益寿,古街区、古窑群、古遗址、古桥梁、古建筑、名人故居工程已基本形成。

  通过深入挖掘古遗址、紫砂艺术、古桥梁、古窑群等历史遗存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出了宜兴悠久独特厚重的文化魅力;宜兴还以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品,把每一处历史遗存都打造成主题鲜明的旅游景点,目前已经形成了“陶文化游”、“茶文化游”、“宗教文化游”、“民俗文化游”等宜兴特色的文化游、人文游,用文化旅游来创造良好氛围,激发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并进。

  宜兴挖掘和实现了“五个彰显”:一是彰显“中国陶都”地位;二是彰显太湖西岸文化之源的“骆驼墩文化”;三是彰显独特的阳羡山水文化;四是彰显丰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数的优势;五是彰显“才子之邦”、“教授之乡”、“书画之乡”。

  宜兴旅游资源丰富,宜兴旅游景点共包括有5个4A级风景区,分别是:宜兴善卷洞风景区、宜兴竹海风景区、宜兴龙背山森林公园、宜兴团氿风景区、宜兴市陶祖圣境景区。别有洞天的陶都宜兴,物产丰富,风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独特旅游胜地。

主要景区

  • 团氿风景区,位于宜兴市区西部,是太湖风景区阳羡景区重要组成部分。
  • 陶祖圣境风景区,位于阳羡风景区内,与竹海公园、西施洞、磐山寺等景区毗邻。相传为范蠡西施幽居、制陶的地方。这里,有着浪漫的爱情故事传说,也有着天然奇趣的风光。占地20万平方米的陶祖圣境风景区,建筑风格尽显古汉韵味,整个景区以金塘山为主体;以摹蠡古洞为主景,并设有范蠡雕塑广场、西施水景广场、石林奇观、范蠡古窑、竹林廊桥、陶艺小吧等景点。
  • 慕蠡洞,坐落在宜兴西南湖山区的金塘山中,是宜兴最大的溶洞之一。慕蠡洞内景观壮丽、气宇非凡,是宜兴众多溶洞中绽放的一朵新秀,为太湖风景区又一亮丽游览景点。据民间传说,天目山脉的金塘山中有一大溶洞,曾是仙人居住的“仙人洞”。春秋战国末期,越国将军范蠡功成身退,西渡太湖来到宜兴,改名陶朱公,开创陶业,成为宜兴制陶第一人。他的情人西施四处寻访范蠡下落,终于相会于洞天福地,这就是慕蠡洞名之来历。又说佛祖释迦牟尼曾在这里住过,所以又称“牟尼洞”。在1983年2月27日,有两名山村少年猎奇,侧身钻入石缝,发现百余米处有一个景色奇异的大溶洞,后经探测,于同年秋天,和岗下村联合集资开发,历时三载,于1986年5月1日建成开放。
  • 西施洞,座落于慕蠡洞边,洞内直径300米,有西施浣纱、西施桥、胭脂溪等50多处景观。洞庭洞内景色壮丽奇特,曲折跌宕,在洞天世界中别具一格。据宜兴县志载:“西施洞又名武陵洞。”武陵,则是六朝学士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仙境,窈窕灵洞,就深藏在“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武陵仙源。全洞面积8500平方米,游程在1200米,大小景点近80个。洞口两侧,百竿修篁列成昭阳仪仗,披翠仙苔,花下垂帘彩幛,这独具一格的迎宾礼仪,也许正是洞天世界的异邦习俗。
  • 云湖风景区,云湖,原名横山水库是国家大型水库,集水面积154平方公里,群山环抱,水质清冽,自然风光优美,是一处难得的旅游度假胜地。
  • 玉女潭,坐落在宜兴市西南23公里湖滏镇的莲子山上,景区面积16公顷,游程约2000米长。玉女山庄位于宜兴市莲子山上,距城区23公里。唐李幼卿于此建别墅“玉潭庄”。明嘉靖间,名士史恭甫在这里构“玉潭院”和“玉光阁”,吴中才子文征明为此写下文采飞扬的《玉潭仙居记》。1984年,于旧址重新开发,越二年而成。面积16公顷,因潭命名,总称“玉女山庄”。
  • 灵谷风景区,位于宜兴市区西南25公里的湖滏镇境内,灵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奇洞、宜兴“三奇”之一。风景区面积0.13平方公里,相传象征五谷丰登的田道仙姑灵姑娘在此隐居,故称之为“灵谷洞”。全洞面积8160平方米,游程1113米,有上、下两个洞口,洞内有大小高低与钟乳、石笋各有异趣的石厅七个,分隔贯穿,脉络相承。洞中有石钟乳、石笋、石花、石柱、石幔等,形状奇异,色彩绚丽。其中高26米、宽7米的大石幔,如银河直泻,瑰丽奇特,为阳羡诸洞所仅见。洞外,群山四合,茶园翠绿,可领略山林风光。
  • 善卷洞风景区,善卷洞与比利时之汉人洞、法兰西之里昂洞称为世界三大奇洞,位于宜兴市宁杭高速鲸塘出口处5公里的螺岩山中,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梁山伯祝英台之乡、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
  • 张公洞风景区,张公洞,又名庚桑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兴“三奇”之一。位于宜兴城西南约22公里的孟峰山麓,距东北的无锡市60多公里。1919年,宜兴绅士储南强修整张公洞,1934年11月11日对外开放。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阳羡风景区主要景点之一,古代荆溪十景之一,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阳羡茶园,宜兴市湖父镇阳羡茶场,坐落在太湖之滨的群山环抱之中。宜兴是中国著名的产茶区,唐代以来,经茶圣陆羽推荐,宜兴阳羡紫笋茶被列为贡品。至明清时期,阳羡岕茶被称之为“中国第一历史名茶”。阳羡茶园濒临太湖,根植于天目山余脉山岕之间。置身茶园,山青、水秀、茶香,层层山坡铺绿叠翠,青翠欲滴;树树芳香的新绿,似卧坡的青龙和潮动的海洋,是一派赏心悦目的茶的绿洲。现有茶园600多亩。
  • 龙背山森林公园,位于宜兴城区南侧,占地550公顷。龙背山森林公园是一座大型综合性生态观光、人文寻访的主题性公园,占地5.5平方公里,园内丘陵起伏,植被茂密。公园内有文峰塔、水景瀑布、历史名人馆、科教名人馆、艺术名人馆、花卉园、垂钓中心等分景区,园中处处花团锦簇,鸟语花香,绿化覆盖率达95%以上。
  • 龙池山风景区,位于宜兴城西南35公里的茗岭乡境内,为江苏省森林自然保护区。山海拔488米,年平均气温15.7℃,森林覆盖率达95%,总面积1800多亩。
  • 西晋周王庙,周王庙,又称“英烈庙”、“周孝侯庙”,位于宜城镇东庙巷内,始建于晋元康九年(229),是为祭祀晋平将军周处而建的专祠。周处自幼臂力过人,好生事端,乡邻将他与山中虎,水中蛟并称“三害”。周处幡然悔悟,立志除害补过,并拜师读书。元康元年(296)率兵出征平西,力战而死。后追认平西将军、清流亭侯,谥号为“孝侯”。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吴仕楠木厅,建于明代,是明正德年间进士吴仕故居,原座落在宜城西庙巷与白果巷间。共有前宅、中宅、后宅三进,均为楠木结构。1993年,吴仕楠木厅移建于新辟的九滨公园内,恢复原貌,部分梁柱采用原厅内拆下的材料。移建的吴仕楠木厅占地近2000平方米,四周为纪念林,现已为宜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吴仕出身官宦门第,曾任户部主事、提学副使,后升四品参政,后隐居乡间。
  • 徐大宗祠,位于宜城镇溪隐村,始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原有四进,现存有第二、三两进。第二进面阔三间,进深八架。第三进同样也是面阔三间,进深八架,为宗祠正厅,梁、房、掾和山墙上均施彩绘,色彩鲜艳,保存完好。1991年维修后用作溪隐村老年活动室,亦为江苏文物保护单位。徐溥(1425-1499),明代宜兴人。字时用,号谦斋,明景泰五年进士,历任户部、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撰有谦斋文录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有“四朝大学士”之称。
  • 周培源故居,位于宜兴芳桥镇后村,原有两处。一处在后村河南,为周培源祖父所建,是周培源的诞生地,80被大火焚毁。现存的一处为周培源父亲周文伯于民国初所建。周培源祖居总面积600多平方米,采用中西合壁式建筑风格。四间三进,四周为防盗风火墙,内庭建有具封建时代特色的半墙门。厅堂边备有供下杂人员进出的甬道,转盘楼与走道相连。西式门窗美观新颖,玻璃屋顶大而宽敞。周培源在祖宅中度过了童年时代。1986年,周培源把它捐赠给地方政府作为科普文化活动站。
  • 尹瘦石艺术馆,原座落在周铁镇,1999迁至宜兴美术馆。艺术馆分为三个展室,陈列尹瘦石先生捐赠的书画、文物等200余件、林则徐、朱彝尊、康有为、章太炎、黄宾虹、徐悲鸿、何香凝、黄炎培、柳亚子等60多位名家的手迹以及新石器时代以来至清历代的文物。
  • 徐悲鸿故居,位于屺亭桥塘河西侧,为砖木结构3开间阁楼房屋,占地518平方米,建筑面积115平方米。故居包括徐悲鸿原生活起居间、弟妹生活间、徐父授书房及一个天井。2000年经重新修建后已正式开放。
  • 徐悲鸿纪念馆,座落在宜兴亦园内,是一所纪念性博物馆。该馆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三层楼现代建筑,总面积 1197 平方米。1988年10月26日开馆,著名书画家吴作人题写馆名。
  • 太平天国辅王府,位于宜城通贞观路,始建于清代,原为史姓宅第,1860年(清咸丰十年)太平军攻克宜兴后,成为辅王杨辅清的府第,后又曾作为忠王李秀成的行辕,当地人俗称“王府”,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东坡书院,是宋代文豪苏东坡在宜兴丁山买田讲学之地。书院历经沧桑,多次被毁,多次重建,现今留下的建筑是明代重建的。座落在宜兴市丁蜀镇东北隅的蜀山山麓。这里树木葱茏,鸟语啁啾,一条小河从院门前静静流过,环境十分雅致;院内建筑整齐壮观,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根据史书记载:东坡书院建于北宋年代,虽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天灾人祸,但代代乡党重文厚教,募资悉心修葺,至今仍保存完好。
  • 宜兴陶瓷博物馆,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业性陶瓷博物馆,前身是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陈列室和宜兴陶瓷陈列馆,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馆区20000多平方米,展馆3000多平方米。坐落在中国著名的“陶都”--宜兴丁蜀镇丁山北路50号,内有10个展厅,荟萃了三万余件宜兴生产的古今名陶精品,其中“五朵金花”--紫砂、青瓷、均陶、彩陶和精陶早就饮誉海内外,五千余年的陶艺风貌,在此一览无遗。
  • 宜兴竹海风景区,位于宜兴市区西南31公里的湖父镇境内,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无锡旅游十八景及宜兴十佳景点之一。风景区横跨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方圆几十多万亩的竹子,堪称“竹的海洋”。景区总面积达1万亩,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竹资源风景区,故有“华东第一竹海”之称,由于竹海风景区的湖父山区离太湖最近,流域最明显,因而,从竹海山上流下的溪流又有“太湖第一源”之称。
  • 任肪公园,座落于宜城镇九滨公园内,以南朝名士任肪的名字命名。公园占地120亩,1998年对外开放。绿化覆盖率70%,为目前宜兴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任肪为南朝宋、齐、梁三代官员,梁武帝时为黄门侍郎,出任义兴太守。因为官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因此后人筑台纪念,称“任公钓台”。任公钓台是全国十大钓台之一,后列为宜兴十景之一。
  • 兰山旅游度假区,位于宜兴市东南、太湖之滨,因盛产兰花,晋周处斩蛟闻名于世。1983年开发为太湖旅游度假区,现有黑龙江农垦疗养院、国家气象局太湖疗养院、青海石油管理局太湖疗养院等,共设有床位600多个。
  • 天一度假村,座落于宜兴北郊,吴冠中先生的故里——闸口钟溪。依托风光旖旎的滆湖,环抱古意盎然的私家园林,加上生态种植园、养殖及度假中心,总面积有3000多亩。其中度假中心500多亩,集吃、住、游、购、娱为一体,规模宏大、特色新颖,是乡村园林式的多功能休闲度假娱乐基地。

宜兴特产

  • 宜兴紫砂壶,宜兴以陶器和紫砂闻名中外。宜兴的丁蜀镇是我国的“陶都”,这里的紫砂、青瓷、均陶、彩陶和精陶,享誉海内外。在海外,青瓷被称为“东方的蓝宝石”,彩陶为穿“华丽衣服的陶器”,精陶餐具则为“摔不破的瓷器”,爱好收藏的朋友可以在宜兴淘点紫砂宝贝。
  • 宜兴阳羡茶,宜兴是是江苏省最大的茶叶产区。古语道“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的阳羡紫笋茶历来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被列为贡品。所以游客一定要带点阳羡茶回家才不枉此行,阳羡茶泡出来,汤色润绿透亮,叶底细匀幼嫩,香气清雅,滋味醇厚,回味甘甜。
  • 竹笋 在营养上,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为优良的保健蔬菜。宜兴的竹笋皮薄肉嫩,鲜美可口。如果是春天去宜兴的话,可以买新鲜的竹笋,夏天、秋天则可以买晒干的笋干,冬天的冬笋也不错。
  • 宜兴板栗 宜兴的板栗富含淀粉、脂肪、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也是多种菜肴和点心的优质原料。既可生吃,又可煮炒,还可磨成粉做栗子糕点、栗子羹,或做成蜜饯。游客可以带一些板栗回家,赠送亲朋。
  • 荆溪雪芹 又称荆溪白芹,产于太湖荆溪流域的江苏宜兴、溧阳地区,其茎晶莹光亮、洁白如雪,因而得名雪芹。它与水芹、药芹、旱芹都不同,为芹中上品。荆溪雪芹叶清、其茎雪白如玉、富含水分,口感甘脆、清香。其茎、叶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荆溪雪芹可以荤炒、素炒和凉拌食用。具有清热、解毒、降血压、降血脂等药用功效。
  • 渎上西瓜 太湖西岸的百里渎区,是宜兴西瓜的主要产地,这里盛产的晚熟西瓜,称“渎上西瓜”。
  • 张渚竹筷 是宜兴传统的特产,既是日用品,又是工艺品。
  • 徐舍小酥糖 宜兴的徐舍小酥糖是一种茶食。据传,清朝同治六年,宜兴徐舍镇豫和泰南货店生产的小酥糖,名气传到了皇宫,载淳皇帝曾派专吏太监到宜兴采办徐舍小酥糖,列为“贡点”。
  • 和桥豆腐干 是宜兴久享盛誉的特产之一,相传已有130多年的历史。
  • 宜兴银鱼 产于太湖,每到初夏季节上市。
  • 高塍猪婆肉 宜兴美味佳肴之一。始出于宜兴市高塍镇桃园村陈氏家族,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
  • 宜兴百合 与兰州百合、龙牙百合一起,为我国现时三种食用型百合,然而能入《本草纲目》者当数宜兴百合。宜兴百合含有多种生物碱及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具有滋补强壮、润肺止咳、清热利尿、理脾健胃、宁心安神等功效,能起到人参的部分作用。鲜百合、百合粉、糖水百合罐头、百合羹等都很畅销。

美食

  宜兴菜系属于苏菜,味道清淡鲜美,与苏锡菜偏甜不同,独具风味。宜兴物产丰饶,濒临太湖,盛产银鱼、溪蟹等湖鲜,是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东部太湖沿岸出产的百合,被称为“太湖人参”,以百合为原料制作的特色食品畅销海内外;南部山区盛产板栗等果品。此外,汽锅排骨汤也算是宜兴当地的一道特色菜。

  • 茭利银鱼 银鱼太湖盛产银鱼,银鱼是淡水鱼,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茭利银鱼是宜兴当地的特色美食,口味独特,外脆嫩,里鲜香。再加上银鱼本身的营养价值颇高,所以这道菜被誉为餐桌上的珍品。在宜兴当地的饭店都能品尝到这道特色菜。
  • 桂花百合栗子羹 百合和栗子是宜兴的特产,以本地产的百合、栗子为基本原料制成的桂花百合栗子羹是当地的特色甜品小吃,百合的清香和栗子的甜糯完美结合到一起,使这道美食不仅有颇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味道极佳,是宁心安神、滋补身体的佳品。游客可以去当地的甜品店尝尝这道美食。
  • 汽锅排骨汤 不同之处在于所用的锅,宜兴的紫砂全国闻名,而这道汽锅排骨汤是用紫砂锅烹制,内嫩汤醇、味道鲜美,经过炖制后的排骨香酥糯香,口感极佳,骨头汤浓郁,是滋补的上品。
  • 滆湖大闸蟹 滆湖水未受污染,水质好,湖里的鱼虾蟹新鲜味道好,其中滆湖的大闸蟹当地口碑很好,不仅青壳干净,而且色泽红亮、蟹肥而香。要想品尝新鲜的大闸蟹,可以到滆湖周边的饭店去,那里的大闸蟹都是直接从河里捞上来,新鲜程度大家可以看见。

参考条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