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宜宾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四川省 > 宜宾市
四川宜宾:夕佳山古民居
四川宜宾:五粮液东大门
四川宜宾:真武山
四川宜宾:黑塔,又称七星山塔,是东山白塔的一对兄弟塔(两塔隔长江相望)
四川宜宾:白塔
四川宜宾:隘口石牌坊
四川宜宾:僰人悬棺

宜宾汉语拼音:Yí Bīn;英语:Yibin City),中国四川省辖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四川省南部,处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有2190多年建城史、4000多年酿酒史,是中国酒都,世界名酒五粮液的故乡。地处金沙江、岷江、长江交汇处,因地处长江之首,又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地理坐标北纬27°50′~29°16′、东经103°36′~105°20′(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28°47′、东经104°36′)。东邻泸州市,南接云南省昭通市,西界凉山彝族自治州乐山市,北靠自贡市。 面积1328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61.8万人。 辖3个市辖区、7个县。

宜宾地处四川盆地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境内地形岭谷相间,丘陵、平坝散于其间。主要有长江、金沙江、岷江及南广、长宁、越溪、黄沙等河流。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名胜古迹有大观楼、流杯池、旋螺殿、旧州塔、真武山庙群,蜀南竹海,兴文县石林,岩溶漏斗锅圈崖,珙县僰人悬棺,蜀南温泉,江安县夕佳山古民居等。

宜宾扼三江汇聚之咽喉,控川、滇、黔津衢之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还是川、滇、黔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素有“西南半壁”之称。早在三千多年前,即中国历史上的夏朝,在宜宾一带就有僰(bó)人聚居,大约在周朝就建立了僰人国。秦为西南夷地。西汉,把少数民族地区称为“道”,故此地称改为僰道县,初属蜀郡。僰道治所在“马湖江会”,即今金沙江和岷江交汇处的宜宾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僰道为犍为郡县。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犍为郡治从今贵州省遵义市西迁到僰道,从此,僰道作为犍为郡治,又是僰道县治。梁武帝大同十年(公元544年),先铁平定了川南一带夷僚,此地臣属梁王。为了“镇抚戎夷”,便把僰道城改称戎州。西魏(公元553年—557年),犍为郡和僰县已移置汉时的江原县地(今崇庆县东30里)。隋朝,僰道县属犍为郡,戎州复名为犍为郡。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又改犍为郡为戎州,州治迁设南溪(今宜宾市李庄镇)。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戎州改称南溪郡,僰道县取名“义宾”(即以义宾服之意)。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戎州州治迁回僰道,因马湖江(金沙江)涨洪水,城池飘荡,于是州治和县治同迁岷江北岸(今旧州坝)。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按《禹贡》“西戎即叙”句,戎州改名为叙州。而义宾县到北宋时,也因宋太宗赵光义,避帝讳,改为宜宾。

  • 邮编:644000 代码:511500 区号:0831

行政区划

辖3个市辖区、7个县,共有107个镇,65个乡、13个街道办事处,2842个村委会、331个居委会,22871个村民小组、2620个居民小组。

历史

  宜宾历史悠久,在距今4万年时,宜宾市境内已有人类生存。春秋、战国时大部为僰人聚居之地,史籍有“古僰国”、“僰候国”之称,后为蜀国征服,臣属于蜀国。战国后期今市境已全部纳入秦之巴、蜀二郡。今宜宾市境在秦朝建置了第一个县级政区为僰道(学界亦有西汉置县之说)。治所僰道城,始建于西汉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处于金沙江、岷江汇流为长江的三江口,是今天宜宾城前身。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建置犍为郡,至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犍为郡移治三江口僰道城,僰道城成为辖12县、地跨今川、滇、黔、渝三省一市地域的郡、县同治之所。历西汉、东汉,今市境大部均在犍为郡僰道县境内。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后,犍为郡、僰道县短期荒废,獠人大批入蜀,占据今市境各地。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平定 “獠乱”后,在犍为郡境设戎州,治所仍在僰道城。北周时,在僰道县地域建外江县。至隋,戎州恢复为犍为郡,外江县复名僰道县。唐起,犍为郡再次更名为戎州,仍治三江口僰道城,除短期更名为南溪郡外,保持了长期稳定。唐贞观六年(632年)在戎州僰道城置戎州都督府,管理六十四羁縻州远及今云南文山、蒙自、曲靖和贵州的威宁、六盘水一线,地域极广,史有“西南半壁”之称。

  北宋前期,仍将戎州作为“军事州”。“钩带二江,抚有蛮獠”,继续设羁縻州;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以“州名为戎不雅”戎州改名为叙州,僰道县改为宜宾县。 “宜宾”首次成为州治所在县地名。其后元设叙州路、明洪武六年(1363年)改设叙州府直至清末。

  民国元年(1912年),暂袭叙州府,民国3年后,今市属县(区)属四川省的永宁南道。民国18年后废道,各县直属四川省。民国24年6月,推行行政督察区制,今市境大部属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三江口宜宾城。

  1949年12月11日宜宾解放。1950年1月设川南行署区宜宾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同年11月改称宜宾区专员公署。宜宾专署驻宜宾县。辖宜宾、南溪、江安、兴文、长宁、珙县、筠连、高县、沐爱、庆符(驻符江镇)等10县。1951年,由宜宾县城区析置宜宾市,属宜宾专署领导;宜宾专署驻宜宾市;宜宾县由宜宾市迁驻喜捷镇;撤销沐爱县,并入高县;宜宾专区辖1市、9县。

  1952年9月,宜宾专区属四川省领导(四川省宜宾区专员公署,1954年改称宜宾专员公署);长宁县迁驻安宁桥,并将安宁桥改名长宁城,原县城改名双河镇。1953年宜宾市改为省辖市,委托宜宾专署代管。1957年3月,原属乐山专区的屏山县划入宜宾专区。辖1市、10县。1960年7月,原泸州专区所属泸州市及纳溪、泸县、隆昌、合江、古蔺、叙永、富顺7县划入宜宾专区;撤销庆符县,并入高县;宜宾专区辖2市、16县。1965年宜宾县由宜宾市迁驻柏溪镇。

  1970年宜宾专区改称宜宾地区,地区驻宜宾市。辖宜宾、泸州2市及宜宾(驻柏溪镇)、富顺、隆昌、南溪、江安、纳溪(驻泸州市安富镇)、泸县(驻泸州市小市镇)、合江、古蔺、叙永、长宁、兴文、珙县、高县、筠连、屏山等16县。1979年,将隆昌县划归内江地区;宜宾地区辖2市、15县。(宜宾市政府网站资料为:1978年4月,宜宾专员公署改称为宜宾地区行政公署;同时,隆昌县由宜宾地区划归内江地区)

  1983年3月,富顺县由宜宾地区划归自贡市。同年6月,宜宾地区、泸州市分设,原泸州专区所辖市、县陆续划出,至1985年5月,宜宾地区行署辖有1市9县。1996年10月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80号):(1)同意撤销宜宾地区和县级宜宾市,设立地级宜宾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翠屏区中心街19号。(2)宜宾市设立翠屏区,以原县级宜宾市的行政区域为翠屏区的行政区域,翠屏区人民政府驻人民路19号。(3)宜宾市辖原宜宾地区的宜宾县、江安县、珙县、兴文县、长宁县、筠连县、南溪县、高县、屏山县和新设立的翠屏区。1997年2月,宜宾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宜宾市总人口4887242人。其中:翠屏区809099人、宜宾县928584人、南溪县377289人、江安县488174人、长宁县391832人、高县472335人、珙县401312人、筠连县366487人、兴文县401510人、屏山县250620人。

  2004年,宜宾市共有8个街道、111个镇、80个乡、13个民族乡。2006年6月,宜宾市新一轮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全面展开,涉及全市翠屏区1区,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筠连县、珙县和兴文县6县(注:高县、屏山县此前已实施乡镇区划调整),将减少18个乡镇(11个乡、7个镇),新设2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成建制撤销4个镇、11个乡,分割3个镇;部分划出涉及4个镇共10个村。撤销、分割、部分划出后,扩大20个乡镇(12个镇、8个乡),新设2个街道办事处,更名6个乡镇、街道。

  2011年2月1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宜宾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撤销南溪县,设立宜宾市南溪区,原南溪县行政区域为宜宾市南溪区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南溪镇。3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宜宾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川府函[2011]55号)。7月28日,南溪正式撤县设区。至此,宜宾市辖两区八县。

地理

  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是川、滇、黔三省交汇地。东靠万里长江,西接大小凉山,南近滇、黔,北连川中腹地,素为川南形胜。自古以来,宜宾就是川南、滇东北和黔西北一带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要冲。

  宜宾全区地跨东经103°36′—105°20′,北纬27°50′—29°16′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53.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50.4千米。市境东临四川泸州市,南接云南昭通市,西界乐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靠自贡市。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宜宾形成了具有本地区古老民族文化特色的僰文化、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及独特的川南民俗风情等,产生了诱人的魅力和影响。

地形地貌

  宜宾地形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态势。市境最高点为海拔2008.7米的屏山县五指山主峰老君山,最低点为海拔236米的江安县金山寺附近,全市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岭谷相间,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市境内海拔500—2000米的中低山地占46.6%,丘陵占45.3%,平坝占8.1%。

水系

  宜宾境内水系属外流水系,以长江为主脉,河流多、密度大、水量丰富。金沙江、岷江汇合成为长江横贯市境北部,三江支流共有大小溪河600多条。文星河、南广河、长宁河、横江河、西宁河、黄沙河、越溪河、箭板河、古宋河等9条中等河流流域面积均在500平方千米以上。另有21条河流流域面积为100平方千米~500平方千米,有23条小河流域面积为50平方千米~100平方千米。三江的支流、溪河或由北向南,或由南向北作不对称的南多北少状河网分布,南部支流多发源于崇山峻岭,故滩多水急;北部支流多发源流经丘陵,故水势平缓,岸势开阔。主要河流:岷江、萃河、文星河、南广河、长宁河、横江河、西宁河、黄沙河、越溪河、箭板河、金沙江、长江、玉河等。

气候

  宜宾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低丘、河谷兼有南亚热带的气候属性。具有气候温和、热量丰足、雨量充沛、光照适 宜、无霜期长、冬暖春早、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50-1,618mm,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1.7%,主汛期为7-9月,降雨量更 集中,占全年总降雨量的51%。年平均日照数为1000-1130小时,无霜期334-360天。年平均风速仅为1.23m/s,多为西北风和 东北风,静风频率较大,高达34-53%,风速小。

土壤植被

  宜宾全市土壤总面积107.33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0.5%。全市土壤有紫色土、水稻土、黄壤、黄色石灰土及黄棕壤、新积土等六大类。市境内植被除屏山县老君山、兴文县仙峰山、筠连县大雪山等地的原始植被外,绝大部分为原始植被受破坏后的次生植被与人工植被。境内亚热带次生性常绿针叶林植被分布较广,竹林为一大特色。200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37%,绿化覆盖率45.6%。

自然资源

  宜宾位于攀西——六盘水地区与长江联结的主要交汇点,有“西南立体资源宝库”之美称,正加快建设西部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已探明矿产资源44种,其中煤炭储量约53亿吨,天然气储量约600亿立方米,硫铁矿约15亿吨,岩盐矿、石灰石、石英均在100亿吨以上,均居四川省前茅。全市可开发水能资源716万千瓦,可开发装机655.7万千瓦,被国家确立为水电、火电、核电综合发展的重要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华电珙县电厂一期工程、福溪电厂一期工程已相继点火发电,以宜宾为依托城市的国家大型水电工程——向家坝水电站首批机组将于今年投入运行。此外,宜宾立体气候明显,物种丰富多样,有动物资源近千种,高等植物5000余种,是“植物王国”、“香料之都”、“药物宝库”、“茶叶世界”、“天然竹海”。宜宾旅游资源禀赋极佳,有国家4A级旅游区蜀南竹海、兴文石海,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33处,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经济

  宜宾具有建设和发展酒类食品、综合能源、化工轻纺、机械制造以及建材、造纸等产业的先天优势和有利条件。全市已形成了以酒类食品、能源化工为主导,轻纺、机械、建材、造纸、电子等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工业经济综合效益连续多年位居四川前茅。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酿酒企业“中国酒业大王”五粮液集团公司,全国效益最好的氯碱化工企业天原集团公司,全国规模最大的维卡纤维企业丝丽雅集团公司,全国唯一的核燃料组件生产企业国营建中化工集团公司,全国首家生态环保型爆炸焊接金属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惊雷科技股份公司等大型龙头企业。

  宜宾是世界银行咨询报告确定的21世纪长江流域最具开发投资价值的25个城市之一,成渝经济区沿长江发展带的重要依托城市,四川省“7+3”产业规划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基地。近年来,宜宾抢抓发展机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向家坝水电站、福溪电厂、珙县电厂、13个工业园区等一大批战略性项目加快推进,积蓄了支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强大动能。当前,宜宾进入了一个难得的战略提升期和黄金发展期,到2016年,我们力争把宜宾基本建成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初步建成区域性文化强市,使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力争把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区建成国家级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和四川省第二个出口加工区,成为成渝经济区重要的内陆开放高地。

产业布局

  宜宾市支柱产业有食品、能源、化工、化纤、机械、造纸、建材等;全市设有三大国家定点试验区,即大林业开发、水利水电改革发展、生态农业开发;另设有十大商品农业基地,即粮油、林竹、畜牧、茶叶、柑桔、烤烟、高粱、蚕桑、油樟及甘蔗。

  目前全市有十三个工业集中区,包括五粮液食品工业集中区(位于翠屏区)、盐坪坝纺织工业集中区(位于翠屏区)、白沙工业集中区(位于翠屏区)、象鼻工业集中区(位于翠屏区)、向家坝工业集中区(位于宜宾县)、阳春坝工业集中区(位于江安县)、罗龙工业集中区(位于南溪区罗龙镇)、长宁县工业集中区(位于长宁县)、福溪工业集中区(位于高县月江镇)、巡司工业集中区(位于筠连县巡司镇)、余箐工业集中区(位于珙县巡场镇)、太平工业集中区(位于兴文县太平镇)及新发工业集中区(位于屏山县)。

  宜宾是四川酒类食品生产基地之一,以五粮液集团为龙头,以高洲酒业集团、红楼梦酒业集团、叙府酒业、叙府茶业、竹海酒业、华夏酒业、汇宝食品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业,是宜宾市头号支柱产业。宜宾有独特的自然条件、悠久的酿酒历史和丰富的酿酒人才,全国80%的白酒企业都与宜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是宜宾盛产美酒的优势。

  宜宾也是四川的综合能源基地之一,依托金沙江水电开发、筠连煤田开发、岷江水电开发,以中国三峡总公司、中国华电、中电国际、川煤芙蓉集团、川南煤业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能源电力产业,已经开工建设的向家坝水电站、珙县电厂、筠连煤田,09年即将开工的福溪电厂,计划开工的岷江流域航电开发将是宜宾市综合能源产业的新兴骨干项目。

  宜宾也是四川的化工轻纺基地之一,以天原集团、丝丽雅集团为龙头,以天蓝化工、中正化学公司、天科煤化工、昌宏化工、海丰和锐、双赢化工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化工产业聚集企业;以惠美线业、长毅浆粕、长信实业、凯华丝绸、浪莎集团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化纤纺织行业聚集企业。

  宜宾也是四川的机械制造基地之一,以普什集团为龙头,以岷江集团、惊雷科技、富源设备、三江机械、宜宾纸机、天工机械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机械装备行业共聚集企业。

文化

  宜宾是国务院1986年12月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物众多,解放后曾出土建设马门溪龙和珙县石碑龙等恐龙化石,现存地面文物200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处,江安县城为省历史文化名城,李庄镇、龙华镇是省历史文化名镇。

  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成果有僰文化、酒文化、竹文化研究、阳翰笙研究、铜鼓文化、岩墓文化、木刻印书、苗乡风情、夕佳山民俗风情文化等等。

  宜宾山川壮丽、风光秀美,先后有杜甫、岑参、刘兼、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范成大、顾汝学、杨慎、曹学佺、顾汝修、张问陶、刘光第等来此居停,留下了瑰丽诗文。

  宜宾城区尚有以翠屏山、流杯池、天池、人民公园等4座公园及四川著名城市人工林为代表的山水园林文化;以五大教派10处活动点及真武山古庙群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园林;以五粮液集团公司厂区建筑为代表的企业文化园林;以散布城内的多处城雕及江北、南岸、长江地标三大广场和水东门景区、滨江路及城区街景所组成的城市文化园林。

文化遗产

  宜宾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拥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江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翠屏区李庄镇和屏山县龙华镇。宜宾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遗迹众多、积淀深厚,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全市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6280处,截止2012年已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45处。全市国有文博机构共有各类馆藏文物12845件,其中珍贵文物2026件(套)。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5个。

  • 隘口牌坊 位于宜宾市珙县玉和乡隘口村,坐北向南,占地80㎡,石质仿木结构五楼庑殿歇山式顶,通高17米,四柱三间,宽11.33米。坊顶脊正中竖龙饰。三檐十二鳌尖由下往上层层内收,每檐下均刻如意斗拱。坊南面第三层檐下置龛,中刻“圣旨”,周围浮雕云纹、牡丹。隘口牌坊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雕刻精美,内容丰富,是研究川南石雕艺术的典范之作。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国营造学社李庄旧址 位于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西3里的上坝村。该建筑建于民国,四合院布局,坐西向东,悬山穿斗结构,小青瓦屋面,典型的民居风格。面阔39.6米,进深17.1米。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古镇李庄梁(梁思成)、林(林徽因)纪念馆。抗战时期中国营造学社迁址于此。营造学社在李庄的六年中,继续进行着建筑学术领域的研究,出版了《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梁思成在夫人林徽因的协助下完成《中国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等中国建筑领域的经典著作,在抗战时期,李庄物质条件非常匮乏的情况下完成这些工作是相当艰难的。该建筑承载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成长历史,也真实记载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 真武山古建筑群 位于宜宾市西北隅的真武山上。占地面积49亩,建筑面积4000㎡。整个建筑群依山势纵横布局,年代早至明万历年间,晚至清道光,从山下沿石阶而上是望江楼,由望江楼过三孔石桥为祖师殿,其后为玄祖殿和无量殿,均在中轴线上。玄祖殿之左侧,横向排列斗姆宫、三府宫、文昌宫,与玄祖殿各自依山取势,间有石阶迂回相通,是川南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宫式建筑之精品。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夕佳山民居 位于宜宾市江安县夕佳山镇,距江安县城约20公里,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坐南向北,复合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积10056平方米,建筑面积5217平方米,天井11个,房屋123间;主体建筑为木结构,悬山式屋顶;前厅石作素面台基高1.6米,垂带式踏道9级,面阔5间25.7米,进深6间7.6米;民居内木刻、石雕内容丰富,庭院曲廊,风格别致;民居四周桢楠树林环抱。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起免费对外开放。民居座南向北,平面为组合“四合院”式,中轴线上呈三进四合院。大门、书库、前厅组织成第一四合院,其后前厅、中客厅、下客厅、后厅(家族居室)组合成第二四合院。穿过中客厅往西,是观戏厅(即工字厅)和戏楼,是主人休闲之场所。建筑的布局是间间相连,院院相通。从第一四合院的前厅前廊东绕书库进入佣人、晚辈居住区。有:织布房、粮仓、绣楼、宾客楼、马厩、轿房等;西有:宾客楼、客房、枣园(已毁),从枣园上五级台阶进入私塾学堂;从学堂向南穿过园门,进入西花园(现改为怡园),是主人娱乐之场所,有琴房、书房、上客厅、假山、小桥、佛手池、怡园亭等。怡园占地3亩,以花木庭园见胜,这里有四季长春之树,八节不谢之花,曲廊幽深,小桥流水,松篁藤蔓,幽香怡人。建筑的四周建围墙,四角设碉楼。大门之前建一池塘,占地面积为2.5亩,池周设围栏。整组建筑的外围又设围墙,可见当时的主人防范意识的强烈,不受外来的侵犯。整组建筑布局相当严谨,主次分明,开合有序,功能齐全。它保留了宋明以来的民间建筑风格,打破了完全对称的格局,使之趋于柔和。贯穿民居建筑的中轴线,既是建筑的主轴线,也是建筑格调的差异线,中轴线左侧是主人的生活娱乐区,观戏厅(工字厅)与戏楼紧紧相连,平面呈二级台面,高低错落有致,格调高雅,是民居主人和士绅宾客游乐的地方;右侧建筑格调比左侧低,是佣人和晚辈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中轴线两侧的反差是封建等级制度在建筑上的体现。
  • 旋螺殿 位于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北2.5公里外的石牛山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座北朝南,系三重檐八角攒尖顶,通高25米,屋面铺铜瓦及小青瓦,殿呈八边形,面阔、进深均为八米,南面二檐柱间开门,其余七面均以砖砌1.5米的槛墙,上为隔扇窗。殿内建四井口柱直贯二层,第二层抬梁承顶顶屋檐柱八根,檐柱平板枋上置拱;殿顶部藻井,八面均用斗拱,其左侧用如意斗拱,右侧斜翅和斗拱后尾向上重叠呈网目状,并向右侧旋转,形如旋螺,故名。旋螺殿风格独特,尤其是内部结构之精工,运用力学之巧妙,同时期的建筑与之相同者甚少,我国著名古建筑家梁思成、莫宗江曾对其进行考察,誉其“颇足傲于当世之作”。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僰人悬棺 主要分布在宜宾市珙县洛表镇和曹营乡。洛表镇麻塘坝“僰人悬棺”位于珙县县城(巡场)南75公里,坝为狭长形,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2.5公里。麻塘坝东岩置悬棺有9处(棺材铺、狮子岩、大洞、九盏灯、猪圈门、磨盘山、柏香林、邓家岩、三仙洞),岩画有10处。西岩置悬棺有10处(龙洞沟、漏风岩、白马洞、倒洞、马槽洞、珍珠伞、猫儿坑、九颗印、地宫庙、刘家沟),岩画有9处,以上10处置悬棺,只有猫耳坑和刘家沟有悬棺而无岩画,另外鸡冠岭则有岩画而无悬棺遗迹。199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筠连苗族刺绣(又称苗绣) 先选以绸缎为主的花布料和各色棉、麻、丝线,然后制作一大一小两个直径约30cm的蔑圈,将花布料放在两个蔑圈间扎好绷紧。再绘好生动的动植物组合吉祥图案,最后才开始以“绣、插、捆、洒、点、挑、串”等针法刺绣。其绣针、插针法用不同色线通过插针、平绣绣出所给平面图案,再通过挑串针法弥补苍白和不足,使图案生动逼真,捆法为用色线固定挑、串、插针的多股色线,使其不散。洒针和点针针法多用于在绣好的花和叶上,穿线打结(短针),以点出花蕊和散洒脉络,使花、叶具有生动传神的立体效果。
  • 珙县苗族古歌 自苗族迁居珙县后已有之,历史已达600余年。经过世世代代的口头传承和锤炼,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2007年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珙县苗族古歌涉及面很广,包括民族创世、迁徙、征战、婚姻、爱情、丧葬、节庆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苗族社会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珙县苗族古歌集历史、文学、音乐、美学于一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苗族人民丰富的哲学、历史、文学、政治、经济、民俗等思想和观点,对于丰富我国的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以及文学艺术创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金沙江下游船工号子 是过去金沙江下游船工在航运劳作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有“长江文化活化石”之称,形成于明代。大约有三十多种不同的曲调,顺水时演唱出船号子、一二三号子、招架号子、大班秋、班秋、扎流号子等;逆水时唱上水数板、班秋、拼命号子、下滩号子等。唱词中,既包括历史典故、戏曲故事、风土人情的固定唱词,也有领航船工的即兴发挥,多为七言四句。赋、比、兴手法运用娴熟,简洁明快,音韵流畅,琅琅上口。
  • 江安竹簧工艺 兴盛于明正德年间(1505 ——1521年),历史悠久。其造型、雕刻艺术保留了中国书画完美的笔墨神韵,又显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工艺技巧;内容上追求立意构思,传神写意,是民间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的自然流露,形成了中国民间美术所共有的文化艺术特征。同时,它随日常生活产生、发展,从日用到欣赏、收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特征;表现形态为竹簧、竹筷、竹筒、竹根雕、竹编、竹装修等七大类上万种工艺产品。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江安打莲枪 人们在结伴寻找春笋时,用竹杆拴上铜钱,碰打老竹杆,咣当作响,还伴唱歌谣,以便联络。或说灾荒年间,乞丐出门讨饭,手持竹杆用于打狗。为多讨钱物,杆拴铜钱,说唱吉语。后来,人们在民间吉庆娱乐中,三五成群,手持竹杆,上拴铜钱,随音乐节奏舞蹈跳跃,说唱祝福,或单人敲击,或多人队列相互敲击,发出清脆婉转的悦耳声音。同时,唱词贴近生活,舞蹈赏心悦目,简单易学,便于互动;道具就是一根两根小竹杆制作的莲枪,伴奏乐器也可有可无,最常见的是笛子二胡,深受人们喜爱,从而逐步演变成了“打莲枪”这一民间舞蹈说唱艺术。
  • 兴文贾氏微刻传统手工技艺 贾氏微刻传自清末,是目前世界上已知刻写密度最大的民间艺术。每平方厘米最多可刻70000字,并不失传统书法意韵;其内容多为文字,间或有山水、花鸟、人物;载体以印石为主,可在不同材质上进行镶嵌金片再行刻制,为其独创的标志性艺术形式;自制刻笔,秘而不宣。贾氏微刻代表作有黄金版《红楼梦》、印章嵌纯金金块《孙子兵法》、天然水晶印章《楚辞》、《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等。
  • 兴文苗族花山节 又名踩花山,是四川省最大苗族聚居地兴文县的苗族民俗大汇展。每年三月初三,方圆百里的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择地欢聚一堂,举行祭花杆、祭祖宗、唱古歌、挤(踹)芦笙、跳舞等盛大聚会。它有祈丰年、示崇拜、求婚姻、展才情、促交流的多种功能,含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等丰富内容。展现了川南苗族喜群居、好歌舞、有信仰的民族特色,彰显了苗族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民族精神。
  • 宜宾县合什手工面制作技艺 源于清初,以口传身授方式流传至今。从面粉到成品要经24道工序,其主要工序有和面、切条、揉大条、弹中条、弹小条、挽竹、沉槽、扑粉、再次沉槽、拉面、晾晒、收面、切面、包装等。合什手工面制作精致,细发如丝,呈空心状,营养丰富,圆润爽滑,鲜香味美,不含任何添加剂。
  • 高县何氏鸭儿粑制作工艺 1900年创制,有百余年历史。选用糯米作原料,几经浸泡,再用石磨磨成粉制作面皮。馅分为盐和糖两种,盐馅用肥瘦适中的鲜猪肉剁成细细的末,再加上宜宾芽菜、盐、花椒、味精、葱花等香料炒熟;糖馅取含苞待放的玫瑰、芙蓉瓣、冰糖、白糖等制成蜜饯,拌上芝麻、核桃仁、生猪油等配制成馅。面皮包上馅后,捏成椭圆型,外包良姜叶,犹如一个个肥胖的小鸭子在碧波上游玩。做好后的鸭儿粑上蒸笼用旺火蒸,刚出笼时色泽洁白晶亮,皮薄鲜嫩,咬一口浓香扑鼻,油而不腻,芳香爽口,具有“三不粘”的特点,即不粘叶、不粘筷、不粘牙。
  • 珙县苗族蜡染工艺 主要有调蜡、碾布、绘图、渍染、去蜡等工序,制作工具主要有蜡锅、蜡刀、熨石、案板、染缸、清水锅等。成品有衣饰、百褶裙、围腰、卧单、枕巾、帐沿、门帘、包单、蚊帐等。主要特点是图案精美,线条流畅。图案或重于写实,或重于写意,点线结合,疏密相间,既夸张又富有人情味。色彩以蓝白为主,偶有红、绿搭配,有的还点缀少量彩绣,清新如淡云蓝空,明快如高山流水,古朴中包含粗犷,简略中蕴藏典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珙石雕 流传于珙县地区的一种民间手工雕刻艺术。珙石,亦称墨玉,色泽黑而明亮,质地纯而细润,硬度较软,是一种制作雕刻工艺品的优质石材。珙石雕的制作流程有采石、相石、开坯、粗雕、细刻、润色等,制作手法有方雕、圆雕、镂雕、浮雕、线刻等。珙雕以砚台、笔筒、人物、动物、山水盆景等为主,还有梅、兰、松、竹等花饰;基调为写实写意,根据石坯的原型特点展开构思,因材施艺,依色取俏,千刀细琢,形成奔放大气、细腻精巧、形神兼备的独特风格。
  • 高县土火锅制作技艺 源于明末清初川黔交界一带“砂锅当年饭”的习俗,土火锅由土砂锅发展演变而来。土火锅的锅选料十分考究,制作工序繁多,做工精细。制作土火锅的底板泥,俗称“火锅泥”,只有几十米深的山洞里才有。底板泥刚挖出来时很坚硬,日晒雨淋后变成柔软的“火锅泥”,然后与沙之类的配料拌成生料,经打、踩、甩等环节制成熟料,用熟料做成生胚、主锅体、内胆、生脚等,经烘烤、炭烧、上铀等十余道工序制成成品;每道工序都要精心打磨。由于底板泥含有多种矿物质,因而烧制的食物鲜、香、脆,口感特别好。
  • 宜宾川红工夫茶制作技艺 “川红工夫茶”与“祁红”、“滇红”为中国三大红茶,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川红”一直沿袭古代贡茶制法,其关键工艺在于采用自然萎凋、手工精揉、木炭烘焙,所制茶叶紧细秀丽,具有浓郁的花果或橘糖香。70年代后,改用人工加温萎凋,揉捻机揉制,烘干机烘干。传统制作的主要器具有竹器、揉捻机、烘焙机等,传统制作流程为:鲜叶——室内自然萎凋——日光萎凋——室内静置——揉捻——发酵——高温止酶——冷却——干燥——冷却——足火提香——冷却——筛制拣剔——成品。
  • 龙华“女子踩桥” 产生并流传于四川宜宾屏山县龙华镇的一种民俗活动。源于宋元,盛行于明清及1950年以前,龙华解放后停止(历经土改、文革等),改革开放后逐渐恢复。“女子踩桥”歌词真实、生动而准确的反映了历史、文化、政治、是屏山旧社会妇女思想感情、表达心愿的总结。每年正月十四,龙华的中老年妇女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烧着拜香至八仙山(龙华的一座山名),在八仙山集中住宿,第二天清晨一早,每人右手上拴着红布巾,手里拿着一支香,在引香师的带领下,一人手里敲着木鱼子,点燃香蜡,在大佛下面起香,然后下山,开始在凉桥(桥名)上进行踩桥,每座桥踩12遍(闰年踩13遍),然后依次在老凉桥、撑船沱桥等桥上踩,程序与第一座桥一样。整个过程都是引香师在前面点香蜡,踩桥人排成两行跟在引香师后面,分成很多组,每组由一个声音洪亮、有号召力的人领唱《踩桥经》,其余人伴唱。踩桥队伍一领众合,声势浩大,声音传遍了大街小巷。桥踩完后,原路返回八仙山缴香。踩桥一般是三年一踩,如在缴香时香的烟子直接上天,那当年的踩桥就算功圆德满。2011年,龙华“女子踩桥”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苏济川虫虫歌 产生于宜宾市长宁县,由苏济川收集、整理、编创,分布盛传于川南(宜宾、泸州、自贡等地市),尤其长宁县、江安县、珙县、高县、兴文县、古宋县、纳溪县一带具有深厚的基础。作为儿歌,首先是反映儿童的生活,再加上当时社会的不发达,孩子眼里接触的就只是自己面对的世界。飞禽走兽虫鸟中,最小的小动物成了孩子们的玩具,其中尤以昆虫为最,因此,这些儿歌统叫成了“虫虫歌”。2007年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大坝高装 传说清康乾年间,在春暖花开时节,大坝的大小鱼洞鲵鱼成群出游,这一奇景,吸引来了远近人群观赏,年复一年,观看的人越来越多越热闹,就逐渐形成一种庆祝活动。为丰富活动内容,与民间文化艺术团体结合,初办一台古戏平装出游,后发展成“高装”,而且把办装的时间固定在农历二月初一、二日,规模越办越大,在四川宜宾市兴文县大坝苗族乡逐渐发展成熟,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坝高装”。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五粮液酒酿造工艺 以杂粮酿造为特色的五粮液,其前身可追溯到宋代的“姚子雪曲”,最后留下“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和科学比例。五粮液酒以五种粮食为原料,以纯小麦生产包包曲为糖化发酵剂,采取泥窖固态发酵、续糟配料、甑桶蒸馏,再经陶坛陈酿、精心勾兑调味工艺而生产出来的美酒。整个生产过程共100多道工序,有“制曲、酿酒、勾兑(组合调味)” 三大工艺流程。其酿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优中选优、好中选好”的理念,工艺决定了所生产出的酒“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尤以酒味全面而著称” 的独特风格和特点。2009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旅游

  宜宾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川旅游环线上的重点城市。全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独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遍及全市。市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持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6处。蜀南竹海是以竹景为主要特色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与世界地质公园石海洞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珙县僰人悬棺、江安夕佳山川南民俗博物馆并称为“蜀南四绝”。

  古镇李庄于1939年至1947年曾被多所大学及中央科研机构当作抗战时期的大后方据点,包括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央营造学社、中国大地测量所、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陆续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辗转内迁李庄镇。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就诞生在李庄镇,镇内有体现明清建筑特点的庙宇、殿堂、古戏楼、古街道、古民居;有很高古文化欣赏价值的慧光寺、玉佛寺、东岳庙等“九宫十八庙”;有被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称为“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的旋螺殿,与“奎星阁”、“白鹤窗”、“九龙石碑”共称古镇四绝。

  • 旧洲塔 位于宜宾市旧州乡岷江北岸的旧州坝上,也称旧州白塔,因其地处古戎州治地,故名。塔的始建年代无文字记载,据塔砖上铭文以及塔身内壁有修造佛龛的题记,约建于“大观三年”,坐北朝南170°。为十三级密檐式方形砖塔,塔脚南北长7.35米,东西宽7.4米,塔高29.5米。塔无石基,塔基以砖砌成,砌砖均用泥土粘合,基脚不深,全是用土砖直接从鹅卵石上砌起。塔外每重短檐下,四面中均设有小窗,共四十八洞。其中,真窗仅占十分之二,余皆假窗。1980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 建于1960年,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城区西北翠屏山麓,占地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原系明清木结构古建筑群翠屏书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收藏、研究和展示与赵一曼烈士事迹的专题类纪念馆,由序厅和一、二、三展厅组成,另设游客接待中心、多功能放映厅和廉政阅览室。
  • 流杯池及石刻题记 位于宜宾市江北流杯池公园“涪翁谷”内,谷呈东西走向,长约5.2米,宽约7米,东西谷门各有一两柱式石坊,入谷石梯向坊门下穿过,通往谷底,池凿于谷底中部东段,呈九曲形,长5.2米,宽约0.5米。流杯池附近岩壁上,石刻题记磷次节池,基本完整的石刻题记有98幅。1980年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李庄东岳庙 位于翠屏区李庄镇顺河街119号,坐南朝北,始建于明正德年间供东岳大帝,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由前、中、后殿、十二殿、玉皇殿和厢房组成复合式四合院,占地面积3046㎡。2007年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七星山黑塔 位于南广镇七星村七星山山顶,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为七级阁楼式砖塔,攒尖顶;塔内为空筒式构造,每层设券拱塔心室,118级踏道绕实心柱由左至右盘旋至顶。塔门面西,门前有垂带式塔道6级。塔身为八边形,逐层内收,第七重檐上为暗层八角珠形塔顶。塔内外有多处浮雕石刻,大门两柱刻龙柱,底层藻井刻二龙抢宝,第四层藻井刻双凤朝阳,第七层藻井刻盘龙图案,雕刻细腻,形态逼真。200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东山白塔 位于宜宾市城东岷江北岸登高山上,建于明隆庆三年(1569),坐北朝南。为八层楼阁式砖塔,攒尖顶,塔高35.8米,塔身为六边形,边长4.45米,底层直径11.2米,塔门南门,雕刻石龙盘绕石柱,塔基刻须弥座负重力士神像,塔内有踏步通至塔顶,每层有神龛和砖砌斗拱、藻井。200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宜宾大观楼 位于宜宾市城区中心西街口,原名谯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毁于战火,仅存台基。清乾隆二十年(1765年)重建,更名为大观楼。大观楼坐西向东,通高22.5米,占地面积654㎡;底层为石砌高台,台高5.45米。中分为四个拱形顶壶门以十字形通道相接。高台南北边宽25.5米,东西边宽22米。大观楼为抬梁木构架三重檐山顶,布灰色琉璃瓦,正脊为烧制黑色盘龙脊中置宝顶,二楼以上每层檐下施如意拱,四周辟棂窗,第三层檐下有“大观楼”匾额,同层西檐下有“西南半壁”匾额。200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

图集

宜宾市三江口景色,2022年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宜宾市三江口夜景,2022年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宜宾市李庄古镇,2022年6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宜宾市李庄古镇,2022年6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