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白山羊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宜昌白山羊
宜昌白山羊
宜昌白山羊
宜昌白山羊

  宜昌白山羊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宜昌中国白山羊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宜昌白山羊是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也是湖北省优良地方牲畜品种。因肉质细嫩,肉质风味独特,适应性强,皮板质量高等多个特性,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和《中国羊品种志》。

  宜昌白山羊全身都是宝。肉味美,蛋白质含量丰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山羊奶的脂肪含量比牛奶低,容易消化吸收;山羊皮是高档皮制品的重要原料。 

  宜昌白山羊的产地范围:宜昌市夷陵(原宜昌县)、长阳、五峰、宜都、秭归、兴山等县市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5′00〞~112°04′00〞,北纬29°56′00〞~31°34′00〞。

  宜昌白山羊饲养历史悠久,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的长期培育选育、形成了体质细致紧凑、四肢强健、蹄质坚实、行动敏捷,善于攀登,易上秋膘,蓄脂能力强,板皮质量好,遗传性稳定的皮肉兼用型山羊品种。建国前,早以“宜昌路”山羊板皮驰名中外。该品种体形匀称,体质细致紧凑,被毛白色,毛短贴身,绒毛少。适应性强,生长发育较快,从海拔33.6—3052米的亚热带、暖温、冷温带气候地区,无论平原、丘陵、高山地形地貌复杂的地区都能生存,主食各种草类、灌木,尤喜宜昌木蓝、胡枝子、槐树的嫩枝叶。该品种的板皮杏黄色、厚薄均匀,纤维细致,弹性好,拉力强,油性足,具有坚韧、柔软、革面细腻、出革率高等特点,可分剥数层,最多达7层,皮革通气透光,保暖性能好,经济价值高,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声誉,以“宜昌路”、“汉口路”两个山羊板皮品牌闻名海内外,近年,在保证宜昌白山羊板皮质量的前提下,引进外来优良肉用山羊品种改良,增大了个体、加快了生长速度,扩大用途,经济效果十分诱人。据《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记载,1981年前后,宜昌白山羊养殖总量曾经达到150多万只,成为湖北省养殖范围最广、存栏量最大的传统山羊品种。

  2012年,位于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军田坝村的宜昌成祥合作社对宜昌白山羊品种实施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并发展社员692户,带动3300多名山区农民共同发展宜昌白山羊产业。养殖总量达到5.3万只,年出栏肉羊2.76万只。

  在“2015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排行榜中,“宜昌白山羊”以900.0的“品牌强度”和176.78亿元的“品牌价值”登上全国排行榜,是“区域品牌”组畜牧水产类地理标志中排名第二的企业品牌。

品种特征

  宜昌白山羊头大小适中,耳中等大,公、母羊均有角,角扁向后方左右两侧开张,颌下有髯,有的羊颈下有肉垂。颈细长。背腰平直,后躯丰满,十字部高。肢势端正,蹄质坚实。毛被白色,公羊毛被长,母羊毛被短,有的母羊脊背和四肢上端有少量长毛。

  宜昌白山羊成年公羊平均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分别为:54.54±4.36厘米,64.44±5.15厘米,76.10±6.69厘米,35.7±9.4公斤,成年母羊分别为:52.31±2.84厘米,58.90±4.26厘米,69.70±5.16厘米,27.0±6.1公斤。宜昌白山羊皮板呈杏黄色,厚薄均匀,致密,弹性好,拉力强,油性足,具有坚韧、柔软等特点,为鞣制革皮的原料。宜昌白山羊肉质细嫩、味鲜美。

产地环境

  宜昌白山羊产于湖北西部。中心产区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兼有暖温带、寒温带气候特点,垂直变化明显。境内山峦起伏,河溪纵横,地形复杂,海拔为33.6~3052米,宜昌白山羊大多分布在海拔800~1200米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3~16℃(最高气温为43.1℃,最低气温为-19℃)。年降水量为960~174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80%,无霜期为230~250天。平原地区农作物以玉米、薯类、豆类为主,次为麦类、水稻等。丘陵、山地牧草种类繁多,主要牧草有荩草、白茅、早熟禾、雀稗、胡枝子、红三叶、野豌豆、黄花苜蓿、野葛、苏木兰及蔷薇科植物。植被覆盖率达70%左右。农副产品和牧草丰富,为养羊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饲养条件。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