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夜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宣夜说,中国古代一种宇宙学说。约在战国后期至东汉初期之间诞生。东汉前期的郗萌记述了先师流传下来的这一学说,认为根本不存在有形质的天,天色苍苍是由于它“高远无极”,就像远山色青、深谷黝黑,这都是它的表象,透过表象看本质,并不真的存在一个有形体、有颜色的天壳。这一学说还认为,日月众星自然地飘浮在太空之中,它的行和止,都是气的作用。否则,如果认为日月五星都缀附在天球上,随天一起绕地球运动,那么就不可能出现在天球上太阳每天东行一度,月亮每天东行十三度,其速度各不相同的现象了。宣夜说展示了一幅茫无涯际、无穷无尽的宇宙图像,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据《晋书·天文志》记载:“汉秘书郎郗萌记先师相传云:‘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是以七曜或逝或住,或顺或逆,伏见无常,进退不同,由乎无所根系,故各异也。故辰极常居其所,而北斗不与众星西没也。摄提、填星皆东行,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迟疾任情,其无所系著可知矣。若缀附天体,不得尔也。’”由此可见,宣夜说认为,所谓“天”,并没有一个固体的“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因此,宣夜说是中国古代一种朴素的无限宇宙观念。

宣夜说的历史渊源,可以上溯至战国时代的《庄子》。《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就用提问的方式表述了自己对宇宙无限的猜测。也是战国时代,道家中的宋钘和尹文一派就提出了朴素的元气学说,把宇宙万事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气”。这“气”,可以上为日、月、星辰,下为山、川、草、木。同时,名家的惠施,又提出了“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的朴素的无限大和无限小的思想。这就为宣夜说的宇宙无限观念奠定了基础。

宣夜说的进一步发展,认为日月星辰也是由气组成的,只不过是发光的气,如《列子·天瑞》所说:“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三国时代宣夜说学者杨泉又进一步说:“夫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焉。”他认为银河也是气,并从中生出恒星来。他说:“气发而升,精华上浮,宛转随流,名之曰天河,一曰云汉,众星出焉。”在思辨性的自然哲学中,这种猜测是十分精辟独到的。作为一个宇宙结构体系,宣夜说没有提出自己独立的对于天体坐标及其运动的量度方法。它的数据借自浑天说。这是宣夜说在一千多年内不能得到广泛发展的重要原因。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