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词(白居易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宫 词

唐·白居易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宫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一作《后宫词》。后宫,宫中嫔妃所居之处。此诗写的是失宠嫔妃之苦况,在当时曾传诵一时。


逐句释义: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泪水湿透了罗巾无法入睡好梦难成,深夜时分听到前殿传来合着节拍的欢歌声。
  泪尽:湿透的意思。尽,一作“湿”。
  罗巾:丝制手巾。
  前殿:正殿。
  按歌声:按着歌声的节拍。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红颜尚未老去却失去了君王的恩宠,(她)斜靠着熏笼一直坐到天明。
  红颜:女子艳丽的容貌。《汉书·孝武李夫人传》:“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此代指美丽的嫔妃。
  恩:指皇帝的恩宠。
  斜倚:斜靠。倚,靠。
  熏笼:熏香炉子上罩的竹笼。当时贵族妇女常用香料熏衣被。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宫词》)
《宫词》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写一个失宠宫女的心理状态:因为自伤冷落,睡不着觉,又起来了,这时已是深夜,却还听到前殿的歌唱之声,正阵阵按着节拍,不禁感到两者之间的苦乐又如何不同。伤心之余,就倚着熏笼坐到天亮了。

  首句写夜来不寐,梦想君王临幸;二句写忽闻前殿歌声,君王来幸无望;三句写红颜犹在,君恩已断之苦;四句写再幻想君王可能来幸,于是斜倚熏笼,坐待至天明,终成泡影。全诗语言明快自然,感情真挚而多层次,细腻地刻划了失宠宫女千回百转的心理状态。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写失宠宫女的悲哀和得宠宫女的欢乐。首句写失宠宫女一心盼望君王的临幸而终未盼得,时已深夜,只好上床,退而求之好梦;辗转反侧,竟连梦也难成。“泪尽罗巾”,是因为伤心才哭得把手绢都湿透了,伤心至极。“梦不成”写美梦已经逝去,新的美梦又总不到来。次句是说,睡不着倒也罢了,偏偏耳闻到前殿传来的歌声,她当然知道这是君王正在那里观新人起舞,听新人歌唱。“按歌声”,是虚写,目的为了侧写“前殿”的欢乐。这一句也与上句形成对比,一方悲伤得泪湿罗衣,一方却沉醉于轻歌曼舞,而悲伤者又时时听到快乐一方的歌舞声,两相对照,此时悲伤者的悲伤在这歌声的反衬中愈显强烈,可以说是悲伤到了极点。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写失宠宫女伤心的原因。她为何伤心?是因为皇帝另宠新欢,而自己再也得不到皇帝的宠爱了。“红颜未老”四个字更是表达了揪心的痛楚。夜已深沉,濒于绝望,但她幻想君王可能来幸,于是斜倚熏笼,坐待至天明,幻想终归破灭。“坐到明”和“梦不成”遥相呼应,这一细节充分表现出失宠宫女内心的伤痕无法平复,怨恨之情无休止。


  本诗利用对比手法,凸显了人物的悲愁和怅惘,同时暗含对自身遭际的郁愤,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名家点评:

  《诗人玉屑》:诗有句含蓄者,老杜曰:“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有句意俱含蓄者,如《九日》诗曰:“明年此会知谁健,更把茱萸子细看”……又白乐天云:“泪满罗巾梦未成……”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徐用吾曰:浅易中有思致。何仲德为富艳体。周珽曰:色衰宠弛,情之常也。红颜未老而恩先断,非有夺爱在中,即为谗妒使然也。闻歌而泪尽,梦不成而坐到明,一腔幽思,谁得知之?怀才未试,贬黜旋及,何以异此!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极直致而味不减,所以妙也。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十分幽怨,十分寂寞,禁宫中辄唤奈何。

  《诗境浅说续编》:作宫词者,多借物以寓悲。此诗独直书其事,四句皆倾怀而诉,而无穷幽怨皆在“坐到明”三字之中。

  《唐人绝句精华》:白诗每喜作快语、尽语,如“红颜”句,皆嫌快,嫌尽,不免刻露。

  清·潘德舆:“白傅诗:‘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又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如此作宫怨诗,真数十百言不得尽矣。然犹愈于‘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者,盖白诗止是一浅字,‘含情’二语,求深而得纤,几于不成言语。学诗者循此为诗,心源中无一条正路矣。”(《养一斋诗话》卷二)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10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唐朝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传世。《全唐诗》编其诗三十九卷,收录其诗作2642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