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全椒山中道士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诗题与背景:

  《寄全椒山中道士》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寄,寄赠。全椒,今安徽全椒县,唐属滁州。王象之《舆地记胜》云:“淮南东路滁州神山在全椒县西三十里,有洞极深。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此即道士所居也。”

  这首诗大概作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或兴元元年(784年)秋日。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奔蜀,韦应物立志读书,进士及第,官至洛阳丞,后被迫辞职后又任滁州刺史。此诗创作正值作者在滁州刺史任上。以刺史而欲访一孤寂的全椒山中道士,可见作者还不脱书生本色。


逐句释义: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
  郡斋:指滁州刺史官署中的斋舍。
  山中客:指全椒县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
  涧(jiàn):山间流水的沟。
  束:捆,捆扎成把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
  荆薪:柴草。
  煮白石:指山中道士艰苦的修炼生活。白石,传说中的神仙的粮食。宋·葛洪《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
  瓢(piáo):将干的葫芦挖空,分成两瓣,叫做瓢,用来舀(yǎo)水或作盛酒浆的器具。
  风雨夕:风雨之夜。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可是空寂的深山满是秋天落叶,到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踪迹呢。
  空山:空寂的深山。
  行迹:行走的踪迹。


寄全椒山中道士 题图
《寄全椒山中道士》,陈十田《唐人诗意山水百开册》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抒写秋风秋雨之夕,怀念山中的一位道士,想携酒去安慰老友又无从寻觅的惆怅之情,寄托了作者深挚的情愫和淡远的情趣。全诗语言简洁,平淡无奇,然感情跳荡反复,形象鲜明自然,情味幽远。诗先是由于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忙碌的他,最后又因找不着他而无可奈何。

  诗的关键在于那个“冷”字。全诗所透露的也正是在这个“冷”字上。首句既是写出郡斋气候的冷,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冷。然后,诗人由于这两种冷而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这寒冷气候中到涧底去打柴,打柴回来却是“煮白石”。

  道士在山中艰苦修炼,诗人怀念老友,想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安慰。然而诗人进一层想,他们都是逢山住山、见水止水的人,今天也许在这块石岩边安顿,明天恐怕又迁到别一处什么洞穴安身了。何况秋天来了,满山落叶,连路也不容易找,走过的脚迹自然也给落叶掩没了,因而也不知去何处找对方。

  诗虽淡淡写来,却使读者能感到诗人情感上的种种跳荡与反复。开头,是由于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而无可奈何;而诗人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终于无从消解。


名家点评:

  《彦周诗话》:“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东坡用其韵曰:“寄语庵中人,飞空本无迹。”此非才不逮,盖绝唱不当和也。

  《容斋随笔》:韦应物在滁州,以酒寄全椒山中道士,作诗云云。其为高妙超诣,固不容夸说,而结尾两句,非复语句思索可到。

  《批点唐诗正声》:全首无一字不佳,语似冲泊,而意兴独至,此所谓“良工心独苦”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通篇点染,情趣恬古。一结出自天然,若有神助。

  《茧斋诗谈》:无烟火气,亦无云雾光,一片空明,中涵万象。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超妙极矣,不必有深意。然不能数见,以其通首空灵,不可多得也。


试题精选:

  1.这首看似平淡的诗蕴含着哪些情感?(4分)

  参考答案:①对朋友的真挚思念。②无法见到朋友的孤独寂寞。③政治上不得志的落寞感伤。(写出一点得1分,写出两点得2分,写出3点得4分。)


  2.请简要说明首联中“冷”字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暗示时令;奠定诗歌感情基调。(一点1分)


  3.这首诗的第一句有一“冷”字,说说这个“冷”字所包含的内容。(2分)

  参考答案:既写出郡斋气候之冷,又写出诗人心头之冷,诗人寂寞而孤独。


  4.有人说第一句中的“冷”字用得精妙,请简要赏析其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①“冷”字,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气氛,为下文写思念山中客蓄势(铺垫)。(或引出下文思念山中客)(2分)②“冷”字双关。“冷”字既写出了郡斋气候寒冷,更突出了诗人心里之凄冷。(2分)


  5.诗歌首联直抒思友之情,后文是如何具体描述这种情感的?请作简要分析。(4 分)

  参考答案:①诗人借回想友人山中艰辛(或“束薪煮白石”)的生活情景表达思念之情;②借 “持酒”“远慰”虚实结合,表现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③“满空山”“何处寻”表现出寻找友人而不能的落寞惆怅之情。(答到其中任意2点即得4分)


  6.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参考答案:本诗围绕“怀念老友”展开:先是由于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忙碌的他,最后又因找不着他而无可奈何。(一点1分)


  7.联系全诗,对“山中客”这一人物形象加以评析。(4分)

  参考答案:本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道士形象;(1分)他生活简朴、远离尘嚣、行踪飘忽;(2分)这一形象对世俗中过分追求名利的人而言,具有积极的警醒意义。(1分)


  8.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精妙之处。(4分)

  参考答案:(1)“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写作者衷心希望送酒安慰山中的道士,但是落叶满山,路也被遮蔽,道士自然无从找寻,诗人也无可奈何;这里体现了情感的起伏与跳荡。(2)以形象煞尾,耐人寻味。秋气萧森、满山落叶、人迹全无的深山,让人想到作者的怅然、孤寂与失落,情韵深长。(以上每点2分,如果答情景交融、对比的酌情给一点分。)


  9.简析本诗所采用的间接抒情手法。(3分)

  参考答案:①借联想抒情。诗人由郡斋的天气转冷,联想到山中天气的冷;由天气的冷,联想到应持酒远慰山中友人,表现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②借想象抒情。由对友人山中艰苦修炼生活情景的想象表达出对友人惦念的之情;③融情于景。借想象“落叶满空山”而难寻行迹的景象,抒发无可奈何的落寞惆怅之情。(一点一分,意思正确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赋分。)


  10.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冷”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由于天冷、心情冷而想念山中友人。

  B.标题中“寄”一词,自然吐露对山中友人的思念,有一份深挚的情意。

  C.诗人在全椒山寻找着友人,却无处见踪迹,只看到满山的纷纷落叶。

  D.在语言运用上没有惊人的词句,而是平淡冲和,颇有陶渊明的风格。

  参考答案:C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2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2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事玄宗。后为滁州、江州、苏州刺史。故称韦江州或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有《韦苏州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551首。(《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