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 晏殊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寓意

宋·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寓意》是宋代诗人晏殊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题一作《无题》。《千家诗》收录此诗。寓意,借其他事物寄托本意。


逐句释义: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乘坐油壁香车的美人儿,再也碰不到了,好像那巫峡的云(出峡以后)没有踪迹,任凭它东西飘散了。
  油壁香车:古代妇女所坐的车子,因车厢涂刷了油漆而得名。这里指代女子。
  峡云:巫山峡谷上的云。借用巫山神女传说,指所思念的女子。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开满梨花的院子里,只有那柔情似水的月光;柳絮飞扬的池塘边,空吹着那轻柔无力的微风。
  梨花院落:开满梨花的院子。
  溶溶月:月光似水一样明净、柔和。
  柳絮池塘:飘着柳絮的池塘。
  淡淡风:风轻轻地吹着。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多少日子以来十分的寂寞,仿佛是喝酒伤身后(的感觉),正值寒食禁烟的时节,眼前是一番萧索的景象。
  寂寥:寂寞。
  伤酒:饮酒过量导致身体不舒服。
  萧索:一作“萧瑟”。
  禁烟:寒食禁火。在清明前一天或二天为寒食节,旧俗在那天禁火,吃冷食。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我有一封书信要给我意中的人儿,但不知怎样才能够寄达,这山长水远的到处都是一样的光景。
  鱼书:指书信。古乐府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句,后因以“鱼书”指书信。
  何由达:怎么能够寄到。
  水远山长:形容天各一方,重重阻隔。


《寓意》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情诗。抒写别后相思。首联追叙离别时的情景。颔联寓情于景,回忆当年花前月下的美好生活。颈联叙述自己寂寥萧索的处境,揭示伊人离去之后的苦况。尾联表达对所恋之人的刻苦相思之情。诗写得很含蓄,与李商隐的无题诗作风相近。是否别寓深意,很难确指,从字面上看,描述的是作者对一位女子眷恋与追求的痛苦。


  首联“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从与意中人“别后”着笔,回顾同那位女子忽漫相逢,便成永别。“油壁香车”是以油漆涂绘车壁的轻便小车,古代女子所乘。车饰的华丽精美,暗示着车内女子地位高贵,容貌妍丽。当时情景,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还是“多情却被无情恼”,没有言及,但结果是“车走雷声语未通”,留给作者的是一阵香尘、无端惆怅。车中人如“峡云”飘然而逝,了无踪迹。从回顾中暗示当时爱情周折,化实为虚,空灵飘忽,诗一开始就显得思绪绵绵。


  颔联“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这两句互文见义,围绕寒食节令取景,把伤春之意,怀人之情糅合在一起,景中有情。院子里、池塘边,梨花和柳絮都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中,阵阵微风吹拂着。这是一个意境清幽、情致缠绵的境界。“溶溶月”、“淡淡风”,是着意渲染的自然景象。这里展现的似乎是实景,又仿佛是一个幻觉。大概是作者相思入骨,一腔幽怨无处抒写,又适值春暮,感时伤别,借景寄情;或是触景生情,面对春宵花月,情思悠悠,过去一段幽情再现。这一联是晏殊的名句,前人称其“不用珍宝字而自然有富贵气象”。(《归田诗话》)


  颈联“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写眼前苦况,欲遣不能。多少日子以来都是这样寂寞怀想,只凭杯酒解闷,由于饮得过最,形容憔悴,心境凄凉。“伤酒”两字,使人的颓唐、沮丧的形象可见。眼前又是寒食禁烟之际,更添萧索之感。


  尾联“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宕开一笔,由设问自答作结,深化了主题。主人公似乎想从悱恻的感伤中挣脱出来,探索寄书的途径,去寻觅失去了的恋情。但问得深切,答得无情。“水远山长处处同”一句,乃斩钉截铁之语,如瓶落井,一去不回。原来摆在诗人面前的不是一般险阻,而是永远冲不破的障碍。这两句看似寻常平直,却是全诗中决绝语,最为沉痛哀怨。晏殊在《鹊踏枝》词中有“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说的情景与本诗类似,都有一种难言之隐。但这首诗寓意更深。“知何处”,一切尚在不解之中,使人感到怅惘;“处处同”则已无疑可置,只有绝望之情。这种情绪在首联已暗暗流露,然后曲折道出,由结句点破,情长怨深。“处处同”三字弦外有音,寻绎其意,乃人事阻隔,才处处有碍,无路可通。此联“妙在能使人思。”(钟惺《古诗归》)。


  “怨别”乃全诗主旨。字面上不著一“怨”字,怨在语言最深处。“不再逢”、“任西东”,怨也;“溶溶月”、“淡淡风”,怨也;“寂寥”、“萧素”、“水远山长”,无一不怨。“处处同”则是怨的高潮。各联之间起承转合,首尾呼应也都以“怨”贯串,此其一。其二,含蓄又通过比拟手法表现出来。“油壁香车”、“峡云无迹”、“水远山长”,托物寓意,言近旨遥。其三,写景寄兴,“梨花”、“柳絮”二句出之以景语,却渗透、融汇了作者的主观情绪,蕴藉传神。


名家点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六:公每言富贵,不及金玉绵绣,惟说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公自以此句语人曰: “穷人家有此景否?”


  吴乔《围炉诗话》卷五:西昆诗尚有仿佛唐人者,如晏殊之“油壁香车不再逢……”题曰《寓意》,而诗全不说明,尚有义山《无题》之体。……此诗第三联云“寂寥”、“萧索”,则知次联乃是以秾丽景句出之,使不至于寒陋耳,非写富贵气象也。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年),北宋重臣、宰相,词人、诗人、散文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以文章得时誉,诗词尤婉丽,擅长小令。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