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汉语拼音:Chábùchá'ěr Xībó Zìzhìxiàn;英文:Qapqal Xibe Autonomous County),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辖县。全国唯一的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地理坐标东经80°31′~81°43′,北纬43°17′~43°57′。东以塔尔德沟为界与巩留县为邻,西与哈萨克斯坦相接,南以察布查尔山乌孙山帖木里克山为分水岭与特克斯昭苏两县毗连,北隔伊犁河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县相望。县境东西长90千米,南北宽70千米,总面积4488.92平方千米,总人口19万人(2012年)。有锡伯、维吾尔、哈萨克、汉、回、蒙古等民族。辖3个镇、10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境内有:良繁场、伊犁州奶牛场、伊犁州平原林场、山区林场、都拉塔口岸、六十九团等。

  地处伊犁河谷盆地伊犁河南岸和中天山西端。地势自南向北形成多级阶梯,东窄西宽,南高北低。全境海拔532~3700米,地形分为南部山区、山麓、丘陵、中部倾斜平原、北部河流阶地和河漫滩等五个地貌类型。有伊犁河(有寨牛录嘎尔干河、绰霍尔河、阿吉比拉河等支流)、察布查尔河等水系。属大陆性北温带温和干旱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春长,冬季寒冷,夏秋短,夏季炎热,降水较少,年均气温7.9℃,年均降水206毫米。313省道直达伊宁市。名胜古迹有海努克古城、准噶尔汗行营宫殿遗迹、图伯特纪念馆、靖远寺(俗称“喇嘛苏木”,为清代伊犁九大寺院之一)、银顶寺遗址,孙山、琼博拉森林公园、白石峰景区、锡伯民族风景园、伊犁河水域公园、清水湾次生林区、何仁木旦桥(俗称二道桥)风景区等。锡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有西迁节(农历四月十八日)和抹黑节(农历正月十六日),传统生活方式有打围和捕鱼,传统体育项目有射箭和摔跤。

  • 邮编:835300 代码:654022 区号:0999

行政区划

  全县辖3个镇、10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察布查尔镇、爱新舍里镇、孙扎齐牛录镇、堆齐牛录乡、绰霍尔乡、纳达齐牛录乡、扎库齐牛录乡、米粮泉回族乡、坎乡、阔洪奇乡、海努克乡、加尕斯台乡、琼博拉乡。境内有:良繁场、伊犁州奶牛场、伊犁州平原林场、山区林场、都拉塔口岸、六十九团等。县政府驻察布查尔镇查鲁盖路东街,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695千米,距伊宁市15千米。

历史

  “察布查尔”原为清嘉庆年间锡伯人凿修之渠名,系锡伯语,意为“粮仓”。本系蒙古语“凹陷的隘口”之意。

  两汉时,察布查尔僻处要荒,先后为塞种、月氏居牧。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列入汉朝版图。西汉迄晋为乌孙国,南北朝时期为悦般国,隋唐为西突厥属地。唐为昆陵都护府下温鹿洲都督府辖地,公元720年归北庭都护府统辖。南宋时属西辽辖,元初为察合台封地,至1274年属阿里麻里行中书省辖。元末为翰亦刺地,明属也先瓦刺之后,分四卫拉特,准噶尔部崛起居之。至清兴,准噶尔建庭于此,成为准噶尔政治、宗教之中心和浑台吉噶尔丹策凌兀鲁思(即蒙语领地之意)。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朝平定准噶尔后,察布查尔变为荒无人烟的原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朝政府自东北调遣锡伯军民共3275人西迁伊犁,进驻察布查尔屯垦戍边。乾隆三十年(1767年),按新额鲁特例,不论旗分,以近200户为一牛录,锡伯昂吉共编为八旗八牛录:镶黄旗(乌珠牛录)、正黄旗(寨牛录)、正白旗(依拉齐牛录)、正红旗(堆齐牛录)、镶白旗(孙扎齐牛录)、镶红旗(宁古齐牛录)、正蓝旗(纳达齐牛录)、镶蓝旗(扎库齐牛录)。锡伯八旗,后称锡伯营,隶属于伊犁将军府锡伯营领队大臣直辖。锡伯营驻守疆域范围西至今哈萨克斯坦国境内察林河,东至今县境加尕斯台乡,东西长约120千米;南自厄鲁特牧地(即今乌孙山北麓)起,北至伊犁河,南北宽约40千米,总面积约4800平方千米。锡伯营实际巡查境域范围西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

  嘉庆十三年(1808年),锡伯营察布查尔大渠挖成后,经伊犁将军批准,将锡伯营界东移至积水潭(今阔洪奇),其疆域东西延长为约130千米,总面积约5200平方千米。同治五年(1866年),为“伊犁塔兰奇苏丹汗国”地方割剧政权所辖。同治十年(1871年)沦为沙俄殖民地,划归俄七河省管辖。光绪八年(1882年),清政府收回伊犁,与霍尔果斯河口对直头胡、特奇勒干山以西大片土地皆被划入俄境;锡伯营界疆域东西长缩短为约75千米,总面积约3400平方千米。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锡伯营仍属伊犁将军统辖。

  民国元年(1912年),锡伯营属伊犁镇边使署辖。1915年,锡伯营属伊犁镇守使署辖,受新疆都督节制。今县境内坎乡、海努克、加尕斯台,自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起皆属宁远城阿奇木伯克辖,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隶属宁远县(今伊宁县)辖;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划归巩留县辖。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14日,撤销伊犁锡伯营(包括四营),同时成立河南设治局(因处伊犁河南岸而命名)。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1日,升格为县,正式成立河南县,海努克、加尕斯台同时划归河南县辖,隶属于伊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河南县辖境:北自伊犁河,南至乌孙山分水岭,西自中俄《伊犁界约》国界线,东至阔洪齐,总面积约为3638平方千米。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河南县被鉴定为三等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4日,河南县因与河南省重名,改名宁西县。

  1944年成立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政府,宁西县改称苏木尔县。1950年6月11日苏木尔县复称宁西县,并成立宁西县人民政府,隶属伊犁专员公署。1951年坎乡由伊宁县划归宁西县(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辖后,始成现在的疆域面积4430.24平方千米。1954年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宁西县更名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现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1996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面积4430平方千米,人口约15.6万人,其中锡伯族占13.1%,汉族占35.9%,辖2个镇、11个乡:察布查尔镇、爱新色里镇、孙扎齐牛录乡、纳达齐牛录乡、扎库齐牛录乡、坎乡、阔洪奇乡、海努克乡、加尕斯台乡、琼博拉乡、米粮泉回族乡、堆齐牛录乡、绰霍尔乡。驻有中央直属厂矿、自治区天山西部林业局所属林场、伊犁地区奶牛场、平原林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3个团场。县政府驻察布查尔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常住总人口161834人,其中:察布查尔镇20990人、爱新舍里镇8000人、堆齐牛录乡6415人、孙扎齐牛录乡8666人、绰霍尔乡7170人、纳达齐牛录乡5387人、扎库齐牛录乡11987人、米粮泉回族民族乡4218人、坎乡10672人、阔洪齐乡7107人、海努克乡10953人、扎格斯台乡11873人、琼博拉乡8055人、种羊场5124人、良种繁育场1897人、察布查尔奶牛场虚拟乡 9831人、 兵团六十七团场7304人、兵团六十八团场8967人、兵团六十九圆场7218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常住总人口179744人,其中:察布查尔镇22111人,爱新舍里镇8132人,堆依齐牛录乡8229人,孙扎齐牛录乡9427人,绰霍尔乡6984人,纳达齐牛录乡5188人,扎库齐牛录乡13841人,米粮泉回族民族乡4796人,坎乡11950人,阔洪奇乡7796人,海努克乡14140人,加尕斯台乡13561人,琼博拉乡8598人,托布中心6558人,良繁场2208人,伊犁州奶牛场11663人,伊犁州平原林场209人,山区林场702人,都拉塔口岸306人,兵团六十七团8361人,兵团六十八团9088人,兵团六十九团5896人。

  2014年10月21日,自治区政府(新政函[2014]186号)同意撤销孙扎齐牛录乡,设立孙扎齐牛录镇。调整后,全县辖3个镇、10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