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荆山遗址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荆山遗址,以新石器时代早期后李文化为主的遗址,兼有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东周至汉代及宋元时期的遗存。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荆山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刁镇茄庄村南。地处小荆山以北的平原上。遗址东西、南北各长350米以上, 总面积大于12万平方米。1991年秋,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和章丘县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结果表明,遗址文化堆积厚约1.5~2米,内涵较为单纯,主要为后李文化遗存,具有明显的氏族聚落特征。聚落内区域分工明确。居住区里有众多的房子、窑、灰坑等遗迹。房址一般长5~5.5米,宽4~4.5米,呈圆角方形。圆角部分有烧痕,居住面中部有石支架灶坑2~6个不等。挖出的两座圆角长方形半地穴式房屋,室内周壁皆有柱洞。居住区东南为墓葬区。墓坑东西向密集排列有序,为南北长方形竖穴式土坑墓。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头向大都为北偏东6°~18°,基本无随葬品,个别手握一蚌壳。

  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石、蚌、陶器。石器有斧、铲、磨盘、磨棒,陶器有釜、罐、钵、碗、壶和猪、人面陶塑,骨、蚌器中有许多饰物。此外,在遗址边缘地带,还可零星见到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东周至汉代及宋元时期的遗迹、遗物。该遗址是山东省目前所知为数不多的新石器时代较早时期遗址中较为重要的一处,对于了解和认识海岱地区、乃至国内同时期文化的面貌,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