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少年拼音:shào nián),一般指指年龄在十岁上下到十五六岁阶段的人(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相对于中年老年。但依据不同的语境,标准界定不同。

古义

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韩非子·内储说上》:“郑少年相率为盗,处於雚泽。”

三国·魏·曹植《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西晋·陈寿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汉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将兵讨击之。儁表请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

唐·高适《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锐少年。”

谢觉哉《观花小记》:“重庆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

《<艾青诗选>自序二》:“从少年时代起,我从美术中寻求安慰。”

西汉·刘向《列女传·陈寡孝妇》:“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公(袁可立)乃少年盛气,以锄奸为己任。”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五回:“(廉颇)复于马上舞长戟数回,乃跳下马,谓唐玖曰:‘某何如少年时?烦多多拜上赵王,尚欲以余年报郊!’”


另见:

少年唐朝诗人。无生平资料。《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首。

诗一首(《全唐诗》录)

维扬少年与孟氏赠答诗(少年答孟氏)
全唐诗第867卷第030首

神女得张硕,文君遇长卿。
逢时两相得,聊足慰多情。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