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云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尚小云(1900~1976)名德泉,字绮霞,艺名三锡,后改小云。直隶(今河北)南宫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七岁时即拜京剧艺人李春福学戏,习老生。1909年由李介绍入三乐班(后易名正乐班),先学武生、花脸,后改青衣,拜名旦孙怡云为师,取艺名小云。因学艺刻苦,功底扎实,被誉为“正乐三杰”之一。1915年获北京《国华报》票选“博士”,次年又获《顺天时报》票选“童伶第一”。1916年8月出科,先后搭入春和、同庆、桐馨、福庆、双庆、玉华等班社,得孙菊仙、张芷苓、杨小楼、王瑶卿、王凤卿等名家教授指点,表演艺术日臻成熟。1925年自组协庆社(19 31年5月易名重庆社),是1949年前京剧界少有的经久不衰的班社之一。

  尚全面继承京剧旦角表演的传统规范,对青衣、闺门旦、刀马旦、花旦的表演均有相当造诣。20世纪30年代初,即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他对京剧传统剧目表演进行了全面整理与革新。《玉堂春》《十三妹》《乾坤福寿镜》《御碑亭》等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剧目;同时还与人合作,编演了《汉明妃》《红绡》《秦良玉》《摩登伽女》等一批新戏,塑造了一系列侠义刚健的妇女艺术形象,为丰富京剧表演手段、拓展旦角表现空间、改革舞台整体形象做出了不懈的探索,创立了文武兼备、刚健婀娜、洒脱大方的尚派表演艺术。

  1936年,尚创办荣春社,延聘名师,培养梨园贫寒子弟,在教学和管理上做了革新。荣春社没有外援经费,他陆续变卖了历年积蓄所置房产、汽车、首饰等家产仍难以支撑,1948年5月2日忍痛停办。前后12年共培养出两科弟子590名,都成为20世纪中后期京剧界的骨干。他还提携、扶持后起人才,张君秋、袁世海、毛世来、李世芳、吴素秋、梁秀娟、张云溪等许多知名演员都得到过他的指导与帮助。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1949年11月,尚小云京剧团正式挂牌。以后,他被选为政协北京市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还是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副主席。这期间,他更潜心于发展尚派艺术,曾创作演出了《墨黛》《峨眉酒家》《洪宣娇》等新戏,改编了十余出传统戏,率剧团在全国的城市、乡村、厂矿、林区演出,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1959年初,尚带全家落户西安,先后担任陕西省戏曲学校艺术总指导,政协陕西省第二、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京剧院院长。1959年4月,他将珍藏多年的名人字画和玉器古玩66件捐赠给陕西省博物馆。同年创作演出新编历史剧《双阳公主》。1961年在西安收李瑞芳、马蓝鱼等陕西8个剧种15个文艺团体35名青年演员为徒,悉心传授表演艺术;还给滇、黔、冀和内蒙古等地登门求教的青年演员教戏;并赴山东、山西、贵州、云南等地讲学,办收徒传艺训练班;为提高青年戏曲演员的表演水平尽心尽力。

  “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1976年4月19日病逝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