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梆子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两狼山》剧照(窦朝荣饰杨继业)

山东梆子,戏曲剧种。又称高调梆子,简称高调,以别于平调梆子。其中以菏泽(旧曹州府治)为中心的,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汶上梆子”。约在清代初期,山陕梆子传入山东,受当地方言的影响,唱腔有所变化,逐渐形成为具有粗犷豪放风格的本地梆子。它的活动范围遍及菏泽、济宁地区,以及泰安、聊城、临沂地区的许多城镇农村。近百年来,不少职业班社经常到河南、河北、苏北、皖北等地流动演出。它与莱芜梆子、平调梆子、沙河调等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与豫剧中的祥符调、豫东调关系更为密切,相互影响很大。1958年成立山东省梆子剧团,名演员有窦朝荣、卢胜奎、刘玉朋、刘君秋、刘桂荣等。过去经常上演的传统剧目有600余个,山东省戏曲研究室记录了440个。基本剧目称为“老十八本”,其中绝大多数是历史故事剧,包括《江东》、《战船》、《宇宙锋》、《金台将》、《龙门阵》、《佛手橘》、《富贵图》等。另有一部分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如《七错》、《挂门牌》等。经过整理加工的剧目有《两狼山》、《玉虎坠》和根据蒲松龄同名俚曲改编的《墙头记》等。《墙头记》已摄制成影片。编演的现代戏有《前沿人家》、《三回船》等。

山东梆子的行当大致分为红脸(除勾红脸的秦琼、赵匡胤外,兼演净面生、架子生)、黑脸(净)、旦、小生、丑、老外等。表演粗犷有力,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唱腔高亢激昂,慷慨悲壮。常用的板式有慢板、流水、二八板、一鼓二锣、飞板、起板、栽板、二犯、金勾挂、一串铃、倒反拨等。另有专用的杀己调、叫门板等。伴奏用的曲牌180余种。山东梆子还曾演出过昆腔、笛戏(近似“吹腔”,用横笛伴奏)、大笛罗罗(用唢呐伴奏)的剧目。过去全用“大本腔”(本嗓)演唱,旦脚尾音翻高,后来逐渐变化,多用“二本腔”(假嗓)演唱。早期用的乐器是大弦(八楞月琴)、二弦(杆短筒大,皮弦、用弓拉奏)、三弦。后来改以板胡、二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