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雷竹笋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数据库-标题.png
崇阳雷竹笋

崇阳雷竹笋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5年12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达茂马铃薯等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15年第162号)批准) 崇阳素有“中华雷竹之乡”的美称,崇阳雷竹种植分布在境内坡度为25?以下低丘岗地的黄、红土壤地带,加上崇阳属农业大县,工业污染极小,大气、水质、环境质量均保持国家优级标准,为崇阳雷竹笋的优植优长提供了理想的外部环境,成就了崇阳雷竹笋特有的品质。该县共有雷竹基地6万余亩,年产鲜笋6万吨,有3万余户竹农专门从事雷竹的种植和竹系列产品加工。

雷竹又名早竹、早园竹,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是中国特有的优良的栽培食用竹种,春笋3月初至4月底出笋,秋笋10-12月出笋。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江西、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湖北、云南和贵州等省的部分县(市)和浙江的大部分县(市)广泛引种栽培。但是在一般条件下,雷竹笋采后易变质、老化,难于贮藏。目前主要通过罐藏、腌制和干制来延长供应期和扩大供应范围。

产地范围

崇阳雷竹笋产地范围为湖北省崇阳县天城镇、青山镇、白霓镇、桂花泉镇、石城镇、沙坪镇、金塘镇、路口镇、高枧乡、港口乡、肖岭乡、铜钟乡共1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崇阳雷竹笋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崇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崇阳雷竹笋的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要求

崇阳本土雷竹。

二、地理条件要求

海拔100m至500m,土质为棕红壤土、黄红壤土和黄棕壤土,pH值5.5至6.5,有机质含量≥3%,土层厚50至80厘米。

三、栽培管理要求

1.栽植:每年9至11月栽种,种竹深度为20至25cm,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200株。

2.施肥:每年施优质有机肥≥2000公斤/公顷。

3.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挖要求

种植后四年起,每年12月至次年5月,当地笋体出土4cm以内采挖。

五、生产工艺要求

(一)清水笋。

1.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流程:鲜笋——预处理——清洗蒸煮——剥壳——分级——成型装罐发酵——杀菌——成品。

2.技术要求。

(1)蒸煮时,温度100℃,蒸煮时间20分钟至23分钟。笋体温度降至20℃以下时,出水进入剥壳环节。

(2)杀菌:pH值达到4.2至4.6时,进入杀菌环节,杀菌温度100℃至130℃,杀菌时间应≥90分钟。

(二)笋干。

1.工艺:生产工艺流程:鲜竹笋——预处理——清洗——蒸煮——烘干——定型——烘干——分级包装——成品。

2.技术要求:

(1)采用当天采挖的鲜笋进入预处理。

(2)蒸煮时加入8至10%的食用盐,笋体尚未全熟时,应上下翻动一次,全熟时,起锅进行空气冷却。

(3)笋体全冷却后,将笋体送入烘干房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67℃左右,处理≥8小时,二次烘干4小时后笋体定型。

六、质量特色

1.感观特色:笋体粗壮洁白、壳薄肉肥、气味清香、口感脆甜。

2.理化指标:

总糖 ≥ 2.36%

粗纤维 ≤ 0.63%

出肉率 ≥ 87.3%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