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河北省 > 廊坊市
廊坊市:城市夜景
廊坊市:大慈阁

廊坊市汉语拼音:Láng Fāng Shì;英文:Langfang City),中国河北省辖地级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地带、环渤海腹地。北临北京市,东与天津市接壤。 面积6429平方千米。 辖2个市辖区、5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 截至2022年底,廊坊市常住人口为549.53万人。

廊坊地处河北平原中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北有少量丘陵,南部多洼地,文安洼海拔仅2.2米。海河水系的子牙、大清、永定、北运、潮白诸河流经市境。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98%的区域为平原,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地下蕴藏着石油、天然气、煤炭、地热、石灰岩、白云石、硬铁矾土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古迹有回龙亭碑、大辛阁石塔、唐大墓、龙冢等。

廊坊地处北京、天津和雄安新区“黄金三角”核心腹地,是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素有“京津走廊明珠”之称。主城区距北京城区40公里、距天津城区60公里、距雄安新区80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70公里,距天津港100公里,紧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一小时车距内坐拥有三个国际机场、一个特大港口资源的城市。

廊坊历史源远流长。4000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为今天的安次区。现地域在春秋战国时为燕国封疆,秦时分属渔阳郡、广阳郡,汉、唐时属幽州、蓟州,宋、辽时属河北东路、南京道,元时属中书省,明时属顺天府,清时属直隶。清朝末年,义和团曾在此取得抗击八国联军的“廊坊大捷”。解放初期称天津专区,1969年行政中心由天津迁至廊坊,1974年改称廊坊地区,1989年撤地设市。

廊坊地域曾涌现出西晋文学家张华、唐代诗人王之涣、北宋名相吕端、宋代文学家苏洵、元代名相史天泽、明代农民起义领袖刘六、刘七等人物。

2022年,廊坊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5.3亿元,同比增长2.1%。

  • 邮编:065000 代码:131000 区号:0316

行政区划

全市辖2个市辖区、5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广阳区广阳道230号。

历史

  廊坊原系一个自然村。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移民于此形成村落,原名琅珐村,以村中之琅珐寺得名,后因用字生僻取谐音改为廊坊。1948年置安次县。1949年划属河北省,设天津专区。1958年部分县一度划归天津市。1970年改称天津地区。1973年更名廊坊地区。1983年设立县级廊坊市。

  廊坊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聚居,廊坊人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聚居耕种,创造和延续着人类的文明。4000多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在现安次区常道村附近。《廊坊市志》载:"现境域夏商处冀州之地,战国秦汉于蓟燕之野,晋唐属幽州之域,元明清为京畿要冲"。即现境域在廊坊在春秋、战国时为燕国封疆,秦时属渔阳郡、广阳郡、巨鹿郡,汉、三国时为幽州,唐时属幽州、蓟州、瀛州,宋、辽时属河北东路、南京道,元时属中书省,明时属顺天府,清时属直隶。

  廊坊民风淳朴、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历史上出现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杰出人物,黄帝逐鹿鏖兵经过廊坊;宋辽国界分廊坊于南北;杨家将守三关演义英雄悲歌;明朝中叶,刘六、刘七揭竿起义,狂飙席卷半个中国,令明京都三次戒严;清朝末年,廊坊义和团打响了中国人民反"八国联军"的第一仗,义和团团民用大刀长矛等冷兵器和血肉之躯,成功地扼制了侵略军进军北京的意图,取得了标志义和团运动高潮的廊坊大捷,民国时期的安平事件。在历史人物中有被毛泽东主席称为“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宋朝宰相吕端,西晋大文学家、政治家张华,元朝开国功臣史天泽,民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张绍曾,写下《我的“自白书”》“高唱葬歌埋葬蒋家王朝”的现代革命烈士陈然,长征老将军孙毅,体育界老领导荣高堂,闻名中外的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著名的京韵大鼓“白派”创始人>白云鹏等一大批优秀代表人物,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廊坊城市历史。十八世纪初廊坊还是一个偏僻小村,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京山铁路建成通车,并在此设站,之后才渐成集镇。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军首领西摩尔率英、美、法、德、俄、意、日、奥八国联军沿京山铁路北侵,义和团奋起迎击,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廊坊大捷”。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城区面积0.4平方公里,人口近4千。已建有“三角地”、东南西北四条主街及东小街、南小街。

  1948年12月13日廊坊解放,当时城区面积仅0.5平方公里,人口近5000人。共8条街道(4条主街与4条背街),全部为土路,且较狭窄,全长不足3000米。城区仅有房屋3000余间,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1949年初廊坊设镇,隶属安次县。1950年安次县政府迁驻廊坊。1958年全国农村以社代乡,廊坊镇遂并入廊坊公社。1965年又重新恢复廊坊镇建制。1969年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迁址廊坊。

  1975年,将廊坊公社划归廊坊镇。1982年3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廊坊镇改为廊坊市(地辖),1983年安次县并入廊坊市。198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廊坊地区改为省辖地级市,原廊坊市改为安次区。

  1988年9月13日,国务院(国函[1988]114号)批复同意撤销廊坊地区和廊坊市,设立廊坊市(地级),实现地市合并。 设立廊坊市安次区,以原廊坊市的行政区域为安次区的行政区域。 将原廊坊地区的三河、固安、永清、香河、大城、文安、霸县和大厂回族自治县划归廊坊市管辖。

  1996年,廊坊市面积6429平方千米,人口约360万人,市政府驻安次区。辖安次区和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固安县、永清县、文安县、大城县6县,代管霸州、三河2个县级市。

  2000年3月7日,国务院(国函[2000]19号)批复同意调整廊坊市安次区的行政区划,增设廊坊市广阳区。广阳区辖原安次区的北大街、北门外、小廊坊、新开路4个街道办事处和旧州、万庄、南尖塔、北旺4个乡(镇)以及北史家务乡铁路以北部分,区人民政府驻北门外大街。调整后的廊坊市安次区辖天桥西、南门外2个街道办事处和杨税务、落垡、仇庄、调河头、码头、东沽港、葛渔城7个乡(镇)以及北史家务乡铁路以南部分,区人民政府驻南门外大街。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廊坊市常住总人口3833444人,其中:安次区342057人,广阳区373331人,固安县400240人,永清县373056人,香河县308874人,大城县446577人,文安县461868人,大厂回族自治县112658人,霸州市557901人,三河市456882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廊坊市常住总人口4358839人,其中:安次区367670人,广阳区500396人,固安县418689人,永清县356481人,香河县343372人,大城县477773人,文安县500967人,大厂回族自治县118474人,霸州市622975人,三河市652042人。

地理

廊坊市地图

  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廊坊市大部处于凹陷地区,随着地壳下沉,地面逐渐被第四纪沉积物填平,致使新生界地层沉降厚度较大,全市地貌比较平缓单调,以平原为主,一般高程在2.5--30米之间,平均海拔13米左右。由于洪积、冲积作用和河流多次决口改道淤积,沉积物交错分布,加上风力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境内地貌差异性较大,缓岗、洼地、沙丘、小型冲积堆等遍布,全市地貌呈现大平小不平状态。

  北部地区(包括三河、大厂、香河三个县),地势较高,北高南低,地貌类型较多,三河县东北隅有小面积低山丘陵,为燕山南侧余脉,面积76平方公里,一般山高海拔200--300米,大岭后山海拔高度521米,为全市最高山峰;其次是龙门山,海拔459米;在山地丘陵西部和南部,沿燕山南麓,呈东西带状分布着山麓平原,面积773平方公里,地势由北向南倾斜,高程在海拔10至30米之间,平均海拔18米左右;再往南沿香河县中部和南部为冲积平原区,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坡度1/3000,海拔5--16米,平均海拔11米。

  本市中、南部地区(包括廊坊市区及固安、永清、霸县、文安、大城等六市县),全部为冲积平原区,地貌类型平缓单一,总面积517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0%以上。高程在海拔2.5--25米之间,坡度为1/2500--1/10000。大清河以北地势由西北向东南低平,大清河以南,地势由西向东北低平。著名的文安洼和东淀,分别处在大清河南北,洼淀总面积7.9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2.3%。其中文安洼面积5.9万公顷,平均海拔不到4米,马武营村北一带,海拔只有2米,为全市最低点。东淀面积2万公顷,平均海拔5米左右,最低处2.5米。

  纵观全市地势,从北、西、南三面逐渐向天津海河下游低倾。

气候

  廊坊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沙,秋季秋高气爽,冷热适宜。

  廊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沙,秋季秋高气爽。年平均气温11.9度,年平均降水554.9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8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660小时左右。光热资源充足,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气温:廊坊市年平均气温(1971-2000)为11.9℃。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为零下4.7℃;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2℃。

  无霜期:全市早霜一般始于10月中、下旬,晚霜一般止于翌年4月中、下旬,年平均无霜期为183天左右。

  降水量: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971-2000)为554.9毫米。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夏季,6-8三个月降水量一般可达全年总降水量的70-80%。

  日照: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1971-2000年)在2660小时左右,每年5-6月日照时数最多。

  风力:本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年平均风速多在1.5-2.5米。

  光热资源充足,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同时气象灾害较多,干热风、雷雨冰雹大风、连阴雨、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常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自然资源

  廊坊自然资源丰富,有平坦肥沃的土地,四季分明的气候,类型多样的植被,蕴藏丰富的矿产。良好的自然条件,为廊坊经济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土地资源

  廊坊土地资源比较丰富,除北部有76平方公里的低山丘陵外,98%的土地为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地层深厚,土壤类型多样,适宜种植多种作物。

水资源

  廊坊处在海河流域中下游,水系发达,流经本市的大小河流有20条,一般平均每年可拦蓄地表水3.33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7.74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廊坊位于燕山山脉的南侧,有着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熔剂白云岩、水泥用灰岩、紫砂陶瓷用粘土、海泡石以及地下热水、矿泉水等矿产资源。煤炭主要分布于北部三河市和南部大城县境内,根据河北省煤田地质局对大城县地下煤田多年的勘查,大城县地下蕴藏着一个储量高达190.1亿吨的优质煤田,煤层几乎遍布该县全境,在这个西南一东北走向的煤区中,煤炭资源分布在地下2000米以浅,含煤14层,厚度达27.6米,总含煤面积达1040平方公里;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安次区、永清县、固安县、霸州市和文安县,已探明石油储量2亿吨,天然气储量186亿立方米;辖区内各区、市、县均有地下热水分布,总面积达1007.9平方公里,出口最高温度达93摄氏度,极具开发价值。

植物资源

  全市植物资源有127科,400余属,920种左右。栽培植物有粮食作物、豆类、薯类、油料、棉麻、烟草、药材、蔬菜、瓜类、林果、牧草等11大类共10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