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阳腔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弋阳腔《张三借靴》剧照

  弋阳腔汉语拼音:yì yáng qiāng;英语:Yiyang tune),中国戏曲声腔。简称弋腔宋元南戏流传至江西弋阳后,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结合,并吸收北曲演变而成。至迟在元代后期已经出现。弋阳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在中国戏曲史上,曾与海盐腔昆山腔余姚腔齐名,被称为“四大声腔”。弋阳腔以弋阳为中心,主要在江西省内的贵溪、万年、乐平、鄱阳、浮梁、上饶等一些地区传承延续,明代前中期曾流布及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及北京等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

概述

  弋阳腔属于南戏范畴。是在南戏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剧种。据清代乾隆版《弋阳县志》载:"考祝允明《猥谈》,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今遂遍满四方,辗转改益,如余姚腔、海盐控、弋阳腔、昆山腔"。

  明、清两代,弋阳腔在南北各地繁衍发展,成为活跃于民间的主要声腔之一,流布于今之安徽、浙江、江苏、湖南、湖北、福建、广东、云南、贵州以及南京、北京等地,并且在各地群众欣赏要求和趣味的影响下逐渐发生变化。清乾隆年间,由弋阳腔与北京语音结合衍变形成的“京腔”在北京演出时,曾出现过“六大名班,九门轮转”的盛况,并被宫廷演戏采用,编写“昆弋大戏”。至清中叶,当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时,高腔(弋腔)也就成为新兴的多声腔剧种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四川的川剧,湖南的湘剧辰河戏祁剧,浙江的婺剧,江西的赣剧瑞河戏,北方的柳子戏等。

  弋阳腔剧目内容切合群众的需要,艺术形式也易为群众所掌握。主要表现在:

  1.弋阳腔继承和发展了南戏演唱时的民间艺术创作的传统,“句调长短,声音高下,可以随心入腔”(凌濛初《谭曲杂劄》)。不像昆山腔那样格律谨严。艺人的创腔有很大的灵活性,便于吸收土腔土调,丰富唱腔曲调,适应群众的欣赏习惯。

  2.可“错用乡语”,即采用方言土语,使它每到一地能与当地语言、语音逐渐结合,从而成为地方化的声腔。

  3.对昆曲等传奇剧本采用“改调歌之”(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移植上演的做法,并且用加“滚”的表现手法,插入通俗的韵文、散文,使广大群众更易理解。

  弋阳腔的唱腔结构来自南戏的曲牌联套体体制,脚色行当也承南戏,分。其舞台表演,即唱、做、念、打则只用锣鼓节制、帮衬而无管弦伴奏,所谓“一味锣鼓了事”(冯梦龙三遂平妖传·张誉序》)。明中叶,弋阳腔系的青阳、太平等腔,发展“滚调”,始突破曲牌联套的格式,在传奇体制内发生变革。

  弋阳腔的传统特征,如徒歌(干唱)、帮腔(接腔)和滚调(滚唱、滚白)仍保留至今。这种演唱形式,配以锣、鼓节制、帮衬,造成了“铙鼓喧阗,唱口嚣杂”的热闹气氛,以粗犷、豪放、激越、明快的特点,赢得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喜爱。

艺术特点

  弋阳腔的唱腔结构、伴奏及行当与余姚腔、昆山腔、海盐腔基本一样。据清·李调元的《剧话》:"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由此可知,弋阳腔又通称为高腔。弋阳腔又有徒歌、帮腔、滚调等演唱形式,配以锣鼓,气氛热烈,它的粗犷、豪放、激越、明快的特点,深受广大劳动群众的欢迎。

  弋阳腔的曲牌,来源于两个方面:出自南戏的曲牌有[鹧鸪天]、[皂罗袍]、[泣颜回]、[驻云飞]、[香罗带]、[红衲袄]、[山坡羊]、[步步娇]等;出自北曲的有[新水令]、[端正好]、[点绛唇]、[寄生草]、[朝天子]、[醉太平]、[快活林]、[清江引]等。它们虽为套曲,但可随心入腔。

  弋阳腔的脚色分为小生、正生、老生、二花、三花、小旦、正旦、老旦等行,其唱腔结构最初采用曲牌联套体,演出时仅辅以锣鼓而不用管弦伴奏,演员一人演唱,数人接腔,形成极富特点的"徒歌、帮腔"演唱方式,明代中叶又发展出打破曲牌联套体制的滚调,进一步增强了声腔音乐的戏剧性和表现力。在广泛流播的过程中,弋阳腔繁衍出多种变体,由此形成高腔体系,对南北各地的四十几个声腔剧种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中国地方民间戏曲的发展进程。

  弋阳腔显著特色是"一唱众和",以打击乐和丝、竹、弦、管等乐器配乐伴奏,唱腔可塑性大、声调高亢,既具南方温柔敦厚之雅韵,又兼北方慷慨激昂之气质。

  弋阳腔剧目分连台大戏和传奇本两大类,前者包括《三国传》、《水浒传》、《岳飞传》、《目连传》、《封神传》等,后者包括《青梅会》、《古城会》、《定天山》、《金貂记》、《珍珠记》、《卖水记》等。

  自诞生以来,弋阳腔即以其"杜撰百端"的连台大戏和"错用乡语"的艺术特色在民间广为流传。至明嘉靖年间,向着北京、南京、湖南、广东、福建、安徽迅猛发展,达到高峰。据《南词叙录》所载,由于弋阳腔在声腔方面不断与各地民歌、山歌、小调及道教音乐相结合,因而使它极具生命力,来自民间,流传于民间。当时流行弋阳腔的地区,除江西本区域外,还有北京、湖南、福建、广东等10多个省市,弋阳腔剧目发展到100多种,曲牌400多个。弋阳腔产生后的500多年里,在全国衍生出一个庞大奇丽的高腔体系,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现状

  岁月嬗递,世事沧桑。在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弋阳腔经风沥雨,享有过辉煌的鼎盛时期,也度过衰落、惨淡的岁月。清代以来,战争不断。弋阳梨园弟子有的弃艺归田,有的皈衣佛门,后来相继去世,致使能唱能演弋阳腔者,寥寥无几。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