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奎”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   '''张二奎'''(汉语拼音:Zhang Erkui),(1814~1864)中国京剧形成初期演员,工老生。北京人(一说安徽...”为内容创建页面)
 
 
第1行: 第1行:
  
  '''张二奎'''([[汉语拼音]]:Zhang Erkui),(1814~1864)[[中国]][[京剧]]形成初期演员,工老生。[[北京]]人(一说[[安徽]]或[[浙江]]人)。自幼嗜爱戏曲,24岁以票友身分在和春班客串演出,颇获好评,正式下海后搭和春班演戏,曾为该班班主。后转入四喜班。清咸丰年间与刘万义(大奎官)共同组建双奎班。他嗓音宽亮,行腔质朴,不尚花腔;扮相雍容大方。擅演帝王贵胄等人物,以王帽戏著称。人称奎派。因他咬字坚实,以京音为准,又称京派。与程长庚、余三胜并称老生三杰、梨园三鼎甲。代表剧目有《打金枝》、《金水桥》、《大登殿》、《五雷阵》、《牧羊圈》、《四郎探母》等。弟子有杨月楼、周春奎、许荫棠等。
+
  '''张二奎'''([[汉语拼音]]:Zhang Erkui;1814~1864)[[中国]][[京剧]]形成初期演员,工[[老生]]。[[北京]]人(一说[[安徽]]或[[浙江]]人)。自幼嗜爱戏曲,24岁以票友身分在和春班客串演出,颇获好评,正式下海后搭和春班演戏,曾为该班班主。后转入四喜班。清[[咸丰]]年间与[[刘万义]](大奎官)共同组建双奎班。
  
 +
  他嗓音宽亮响堂,行腔平稳质朴,不尚花腔,咬字坚实,以京音为准,唱功自成一格。扮相雍容大方,擅演帝王贵胄一类角色,以“王帽戏”最为著称,世称“奎派”,又称“京派”。与[[程长庚]]、[[余三胜]]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道光]]二十五年(1845)[[杨静亭]]《都门杂咏》有句:“而今特重余三胜,年少争传张二奎。”三人中他最年轻,却渐有后来居上之势。代表剧目有《[[打金枝]]》、《金水桥》、《大登殿》、《五雷阵》、《牧羊圈》、《[[四郎探母]]》等。弟子有文武老生[[杨月楼]]、武生[[俞菊笙]]等。[[周春奎]]、[[许荫棠]]等,亦能传其艺。
  
[[Category:中文词典]]
+
== 参见条目 ==
[[Category:Z音词条]]
+
  
[[Category:人物]]
+
*[[京剧]]  [[戏剧]]  [[戏曲]]
 +
 
 +
[[Category:艺术家]]
 +
[[Category:表演艺术家]]
 +
 
 +
[[Category:演员]]
 +
[[Category:京剧演员]]
 +
 
 +
[[Category:张姓]]
 +
 
 +
[[Category:戏剧]]
 +
[[Category:戏剧史]]
 +
[[Category:戏剧理论]]
 +
 
 +
[[Category:戏曲]]
 +
[[Category:戏曲史]]
 +
[[Category:戏曲理论]]
 +
[[Category:戏曲表演]]

2014年10月2日 (四) 18:00的最后版本

  张二奎汉语拼音:Zhang Erkui;1814~1864)中国京剧形成初期演员,工老生北京人(一说安徽浙江人)。自幼嗜爱戏曲,24岁以票友身分在和春班客串演出,颇获好评,正式下海后搭和春班演戏,曾为该班班主。后转入四喜班。清咸丰年间与刘万义(大奎官)共同组建双奎班。

  他嗓音宽亮响堂,行腔平稳质朴,不尚花腔,咬字坚实,以京音为准,唱功自成一格。扮相雍容大方,擅演帝王贵胄一类角色,以“王帽戏”最为著称,世称“奎派”,又称“京派”。与程长庚余三胜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道光二十五年(1845)杨静亭《都门杂咏》有句:“而今特重余三胜,年少争传张二奎。”三人中他最年轻,却渐有后来居上之势。代表剧目有《打金枝》、《金水桥》、《大登殿》、《五雷阵》、《牧羊圈》、《四郎探母》等。弟子有文武老生杨月楼、武生俞菊笙等。周春奎许荫棠等,亦能传其艺。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