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马铃薯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北马铃薯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特产,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张北地区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加之海拔高、空气干燥,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干物质积累,生产的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产量高、商品性好,薯形规则,芽眼浅,表皮光滑、成熟度好,颜色光亮,入口沙绵、薯香味浓。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张北马铃薯”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20年7月27日,张北马铃薯入选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清单。

概述

马铃薯是张北县传统优势作物。张北地处坝上地区,气候冷凉、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种植的马铃薯和种薯病虫害发生种类少、危害轻,产品品质高。目前,张北县已成为全国主要的脱毒种薯繁育和商品薯生产基地。

2023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27.35万亩,总产量达到56.7万吨,产值约9亿元。

张北县拥有马铃薯新优品种20多个,分别有早、中、晚熟品种,以及种薯型、食用型、加工型品类,形成品种丰富多样的薯种结构。

产地环境

张北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南缘的坝上,海拔1400米左右,属高寒半干旱地区。

(1)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500~3050小时,5~9月份总日照时数1276小时,每天平均日照时数8小时以上,总辐射为5944.8兆焦耳/平方米,光合有效辐射为2896.8兆焦耳/平方米,能够完全满足马铃薯对光照的需求。

(2)温度适宜:全年活动积温2448℃,10℃以上积温1962.7℃,0℃以上积温2300~2600℃。5~9月份,月平均气温12.1~19.4℃,月均最高气温24.9℃,月均最低气温11.0℃,日较差为10.7~13.6℃,昼夜温差大,满足马铃薯各个生育期对温度的需求,利于马铃薯中淀粉的积累。

(3)雨热同季: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正是马铃薯生长需水量最大的时期,自然降水与马铃薯需水规律吻合,利于马铃薯生长发育。

(4)土壤条件好:张北县域内主要土壤为砂质栗钙土和草甸栗钙土。沙质含量高、土壤透气性好,吸热、散热性能强,利于马铃薯块茎的膨大和淀粉的积累以及良好外观品质的形成。

历史人文

马铃薯在张北县有悠久的种植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950~1956年,为张北马铃薯最初发展阶段,种植的品种为当地农家品种。当时采取挑大垄种植形式,施肥稀少,田间管理粗放,整个生育期一般锄耧两次。由于品种抗病性差,又不注重防治,晚疫病时有发生。

1957~1978年,为大量培育、引进、群众互相串换马铃薯新品种阶段。此间,因行政干预力度大,马铃薯播种面积波动较大。与此同时,先后选育、引地和推广了里外黄、丰收白等抗病丰产型马铃薯新品种。在种植上开始示范推广细犁种植,不但增加了农家肥的施用量,还从1972年开始示范推广马铃薯深施碳酸氢铵技术。在田间管理上,开始推广闷锄技术,即在马铃薯开始发芽顶土期闷锄耱地,达以增温、保墒、灭草的目的。

1979~1989年,为脱毒马铃薯在张北县内全面推广应用阶段。为了解决因“普通花叶病毒”、“重花叶病毒”、“卷叶病毒”等主要病毒引起的退化,1978年位于张北县的河北省高寒区作物所开始引进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1982年张北县农业局开始引进脱毒技术,并与河北省高寒所合作完成脱毒马铃薯应用技术和脱毒繁种体系建设项目,分别于1983年和1984年通过河北省和国家成果鉴定,把张北县建成全国第一个县级无毒薯繁种体系县。截至1984年底,张北县脱毒出了“虎头”、“跃进”、“坝薯10号”等3个脱毒薯品种。同时主要推广了脱毒马铃薯循环掰芽、催芽晒种、切刀消毒、马铃薯深施碳铵等主要技术措施,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在此期间,张北县生产的马铃薯仅限于自食、自用和区域内调剂串换籽种。

1990~1998年,为脱毒马铃薯走向市场流通阶段。为建立健全完整的繁种基地,加速脱毒马铃薯的推广应用,经申报,1990年国家计委、农业部批准张北县为脱毒薯繁育基地县,无偿投资40万元,按照任务设计书要求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400平方米的脱毒薯组织培养室、无菌室、检测室等六室和120平方米的种薯贮藏窖,扩建了0.67公顷原原种生产网棚,增添了部分仪器,培养了技术人员。1992年通过了河北省级验收。为进一步完善基地县建设,1993年农业部又增拨续建款11万元,基本上保证了种薯繁殖生产的需要,建成了由马铃薯茎尖脱毒、芽苗检测、切段繁殖、营养钵假植、网棚生产原原种,到大田繁种1~2代种薯的完整脱毒薯种薯繁殖基地。1994年,张北县脱毒马铃薯品种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20余个,初步实现了脱毒马铃薯的品种配套。

2017年,张北马铃薯种植面积为36.5万亩,年产量为60万吨。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张北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张家口市张北县所辖张北镇、公会镇、二台镇、大囫囵镇、小二台镇、油篓沟镇、大河镇、台路沟乡、馒头营乡、二泉井乡、单晶河乡、海流图乡、两面井乡、大西湾乡、郝家营乡、白庙滩乡、战海乡、三号乡共计18个乡镇366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0′22″~115°27′40″,北纬40°57′35″~41°34′36″。

质量技术要求

特定生产方式

(1)品种选择

张北马铃薯的主要品种有冀张薯8号、里外黄、夏波蒂。

(2)产地选择

选择排灌条件好、土质较轻、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通透性好的地块。实行轮作,以豆类、禾本科作物等为前茬,禁忌与茄科作物连作、对茬。

(3)生产管理

①精细整地:秋后深翻,耕深25~35厘米,亩施腐熟农家肥4000~5000千克,播前旋耕,做到上松下实。

②切种拌种:剔除病薯、烂薯。用75%酒精处理后的切刀切种,每个薯块有1个以上芽眼,重30克左右,切好后用甲基托布津拌种,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抗病性。

③适时播种:当10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7℃以上时开始播种,一般在4月底到5月初。播种密度为每亩3000~3700株,行距90厘米,株距20~24厘米。采用单垄单行、单垄双行种植,播深8~10厘米,垄高15~20厘米。

④水肥管理:出苗前进行中耕、培土,垄高20厘米左右,每亩追施20~40千克复合肥。现蕾期每亩追施20千克左右复合肥。按照马铃薯需水特性进行合理灌溉,分别在苗期、现蕾期浇水一次,盛花期浇水两次。

⑤病虫害防治:进入7月下旬选用低毒杀菌剂,如克露、银法利、阿米西达等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4)产品收获

9月初收获,收获时避免损伤。

(5)包装储运

采用箱式和袋式包装。标眀产地、品名、等级、重量及检验人员姓名或代号。贮存在通风、温湿度适宜的库内。运输中严防雨淋,防止车厢污染。

(6)生产记录

详细记录生产地点、土壤耕作茬口、农机具、肥料名称、施肥方式、施肥时间、施肥量、农药名称、施药方式、施药时间、收获、销售等。

质量安全规定

张北马铃薯应符合NY/T 1049-2015《绿色食品 薯芋类蔬菜》标准要求。

专用标志使用

(1)张北马铃薯的生产经营者在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前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交使用申请书、生产经营资质证明。生产经营计划和相应质量控制措施、规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书面承诺以及其他必要的证明文件和材料。

(2)经审核符合标志使用条件的,由张北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标志使用申请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明确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责任义务。

(3)张北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生效后,标志使用人方可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在农产品或者农产品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等活动。

(4)张北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要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档案,如实记载地理标志使用情况,并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管。

(5)张北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档案需保存5年,标志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不得超范围使用等经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未经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冒用张北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否则证书持有人有权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