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大晋枣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彬县大晋枣

  彬县大晋枣,是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出产的地方名特果品,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彬县大晋枣色泽鲜艳,个大核小,皮薄肉厚,味甜汁浓,营养丰富,是食用、药用的佳品,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品。

特点

  彬县大晋枣色泽鲜艳,个大核小,皮薄肉厚,味甜汁浓,营养丰富。鲜果含糖量20.6%,干果含糖量78.43%,含蛋白质1.2%-2.3%,脂肪0.2%-0.4%,并含有铁、钙、磷等矿物质,为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每100克中含维生素D3000毫克,营养成份高于其他枣类。
  彬县大晋枣重鲜果单果最重达50克,素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美誉。在中国杨凌农业科技博览会上被誉为“枣王”。彬县大晋枣分布面积,主产区在泾河川道。彬县目前有大晋枣面积1.2万亩,年产量1000吨。彬县大晋枣是食用、药用的佳品,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品。
  彬县大晋枣果形美观,近圆柱形,果实大,平均单果重45g,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的说法;果色如红棕,富有光泽,皮薄核小,肉质细脆,味甜甘美。
  彬县大晋枣营养丰富,鲜枣可溶性固体物质含量20.6%~32%,含糖量9.2%~21%,含酸量0.21%~0.28%,维生素C的含量达278~350mg/100g,还含有较多的钙、磷、铁和维生素A、B及芦丁等药用成分。

历史

  彬县大晋枣彬县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豳风》中有“八月剥枣”诗句。明诗云:“百年生聚滋更始七月豳风未可忘喜杀故园梨枣在,熟时还要上公堂。”目前,树龄300年以上的大晋枣药用极高,自古以来为历代贡品。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今陕西一带)和晋国(今山西和河北南部一带)是相邻的两个强国。它们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但是有时为了各自的利益,两国国王又常常互相利用,甚至彼此通婚,结成亲家。晋国国王晋献公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秦穆公。结婚时,晋王以本国特产--枣树,作为女儿的嫁妆陪送到秦国。从此,晋国的枣树在秦国的彬县生根、发芽、结果。

产地自然环境

  彬州大晋枣主产区位于陕西省彬县境内的泾河及其支流水帘河和高渠河两岸,海拔800~1000米。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无工业污染。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气温年较差27.7℃,日较差11.7℃;年平均日照2199.3~2298.8小时,总辐射115.181~117.546千卡/小时,光能资源丰富。无霜期176~180天。年平均降雨量580毫米,土壤多为淤墡土、黄盖粘黑垆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透性良好,腐殖质层厚,肥力较高,特别适合大晋枣的生长。

地域保护范围

   彬州大晋枣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07o08′18.6″~108o08′18.6″,北纬35o 00′36.5″~35 o11′32.8″,包括城关、义门、炭店、新堡子、小章五个乡镇32个村,东起炭店乡早饭头村,西至义门镇弥家河村,南起城关镇李家川村,北至小章镇西堡村。生产面积1千公顷,年产鲜枣1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