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国旗
国徽
德国:柏林电视塔,位于柏林亚历山大广场,高368米,是德国最高的建筑
德国:柏林国会大廈
德国:柏林大教堂
德国:自然风光

  德国(德语:Deutschland),两德统一以来全名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位于中欧,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奥地利,东部与捷克波兰接壤。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582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267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列支敦士登以外的德意志各邦建立德意志帝国。1914年和1939年,德国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民主德国)正式并入西德,实现两德统一。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基本国情

  • 【国名】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自上而下由黑、红、黄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三色旗的来历众说纷纭,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帝国,在后来16世纪的德国农民战争和17世纪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代表共和制的三色旗也飘扬在德意志大地上。1918年德意志帝国跨台后,魏玛共和国也采用黑、红、黄三色旗为国旗。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依然采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三色旗;同年10月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采用三色旗,只是在旗面正中加了包括锤子、量规、麦穗等国徽图案,以示区别。1990年10月3日,统一后的德国仍沿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旗。三色国旗可在机场、宾馆、宴会和其他场合悬挂。联邦政府机构和驻外使馆等悬挂带有黑鹰图案的国旗。
    • 国徽 为金黄色的盾徽。盾面上是一头红爪红嘴、双翼展开的黑鹰,黑鹰象征着力量和勇气。
    • 国歌 “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歌词是奥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1798年—1874年)于1841年撰写的,曲调由约瑟夫·海顿(1732年—1809年)谱写。1922年,魏玛共和国第一任帝国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将“德意志之歌”升格为国歌。1952年,在联邦总统豪伊斯和联邦总理阿登纳之间的一次通信中,这首歌重新被承认为国歌。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和联邦总理科尔在1991年8月的通信中确认了”德意志之歌”对统一的德国的传统意义。
  • 【面积】 357,582平方公里,居欧盟第四。
  • 【人口】 8312万,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32人,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主要是德意志人,有少数丹麦人和索布族人。外籍人口1091.54万,占人口总数的12.2%,其中土耳其人最多,约147.64万。通用德语。居民中信奉基督教新教和罗马天主教的各占约30%。
  • 【行政区划】 分为联邦、州、市镇三级,共有16个州,13175个市镇。各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柏林市、勃兰登堡州、不来梅市、汉堡市、黑森州、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下萨克森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萨尔州、萨克森州、萨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和图林根州。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为市州。
  • 【首都】 柏林(Berlin),人口366.9万,年平均气温9.5℃。
  • 【重要节日】 新年:1月1日;复活节: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周日(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间);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德国统一日(国庆节):10月3日;圣诞节:12月25日。
  • 国花 矢车菊,又名蓝芙蓉、荔枝菊、翠蓝,属于菊科。经过德国人多年的培育,这种“原野上的小花”已经有浅蓝、蓝紫、深蓝、深紫、雪青、淡红、玫瑰红、白等多种颜色。头状花序生在纤细茎秆的顶端,仿佛一位隽秀的少女,向着“生命之光”——太阳,祈祷幸福和欢乐。矢车菊是德国的名花,德国人用她象征日耳曼民族爱国、乐观、顽强、俭朴的特征,并认为她有吉祥之兆,因而被誉为“国花”。
  • 国鸟 白鹳,一种著名的观赏珍禽。在欧洲,自古以来白鹳就被认为是“带来幸福的鸟”,是吉祥的象征,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是专门来拜访交好运的人的。白鹳被选为国鸟后,不少德国家庭特地在烟囱上筑造了平台,供它们造巢用。
  • 国石 琥珀

历史

  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普鲁士王国的基础上建立,德国才第一次形成了民族国家。由此往后的历史才称为德国历史,之前的只是德意志地区和德意志各民族的历史。

日耳曼部落(前100年-公元300年)

  据推测,日耳曼部落的进化发生在青铜时代或者最晚是铁器时代。公元前1世纪,部落开始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德国北部逐渐向南、向东和向西扩散,与伊朗人、波罗的人、凯尔特人的高卢部落以及东欧的斯拉夫人发生接触。除了史料记载的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以及考古发现外,科学家对早期日耳曼人历史知之甚少。

  在奥古斯都的统治时代,罗马帝国军队开始入侵德意志地区,日耳曼部落在抵抗过程中逐步掌握了与罗马军队相类似的战斗战术。公元9年,舍罗斯克人首领阿米纽斯(Arminius)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战胜瓦卢斯所领导的罗马军团,位于莱茵河和多瑙河以北的德意志地区才得以独立于罗马帝国之外。至公元100年,日耳曼部落已在莱茵河-美因河-多瑙河沿岸定居,占据了如今德国的大部分地区。3世纪,出现了许多较大的西日耳曼部落,包括阿勒曼尼人、法兰克人、萨克森人和弗里斯兰人等。

民族大迁徙和法兰克王国(300~843年)

  376年,匈奴人对日耳曼的一支西哥特人发动袭击。西哥特人在得到罗马帝国皇帝的批准后,以“同盟者”的身份进入罗马帝国控制的土地,是为民族大迁徙的开始。此后日耳曼多个部落陆续跟进,并在今天法国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短命国家。由于不堪忍受压迫,476年,日耳曼人与部分罗马帝国人联合,推翻了罗马帝国。

  5世纪末,克洛维一世建立法兰克王国,日耳曼人进入法兰克时代。法兰克王国延续了数个世纪,经历了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在查理大帝的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几乎占据了整个西欧地区由于领地内各地区间缺乏文化和经济的联系,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国在查理曼大帝死后陷入一片混战。

神圣罗马帝国(843~1806年)

  843年,根据《凡尔登条约》,法兰克王国分成西、中、东三个部分,其中莱茵河以西的西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莱茵河以东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德意志王国的基础,也是其后神圣罗马帝国和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部则成为后来法德争端的起源。

  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成为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正式开创德意志国家,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开始。王国由洛林、萨克森、弗兰肯、士瓦本、图林根和巴伐利亚多个公国组成。962年,王国国王奥托一世由罗马教皇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在弗兰肯王朝统治期间(1024年-1125年),意大利北部和勃艮第加入神圣罗马帝国,但主教叙任权之争使皇帝的权力被削弱。在霍恩施陶芬王朝统治期间(1138年-1254年),帝国势力进一步扩张到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区。德意志北部地区的城镇因汉萨同盟而繁荣发展。

  1356年金玺诏书颁布,规定帝国皇帝由七位选帝侯选举产生,选帝侯则来自帝国内最具势力的公国统治者和地方大主教。这一规定成为帝国的基本国体,直至其灭亡。从15世纪初起,帝国皇帝几乎被奥地利大公国的哈布斯堡家族占据。

  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质问罗马天主教的《九十五条论纲》,由此引发了宗教改革。宗教战争导致了三十年战争的爆发,战争使德意志领地遭受破坏。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结束了德意志地区的宗教战争,但也使帝国实际上分成了众多的独立公国。从1740年开始,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普鲁士王国之间的战争占据了18世纪的德意志历史。1806年,在拿破仑战争中,帝国皇帝弗兰茨二世被迫退位,神圣罗马帝国彻底瓦解。

莱茵邦联(1806~1813年)

  1806年7月12日,通过签署莱茵联邦条约(德语:Rheinbundakte),16个在法国保护下,包括列支敦士登、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在内的莱茵河两岸的德意志南部、中西部邦国,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而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治联合体莱茵联邦。联邦在法兰克福设两院制议会,推选拿破仑为保护人,并由拿破仑支配联邦的外交和军事;协议同时规定,在发生战争时,联邦有义务向其保护人拿破仑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8月6日,已自称奥地利皇帝的弗朗茨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的弗朗茨二世)被迫宣布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在接着的数年,有再多23个邦国加入;弗朗茨一世的哈布斯堡王朝只能够统治帝国剩下的领土奥地利。德意志地区内只有奥地利、普鲁士、丹麦控制的荷尔斯泰因和瑞典的波美拉尼亚地区未有加入邦联,而且不计算并入法国的莱茵河西岸和艾尔福特。

  根据条约,联邦平常由一个宪法权力的组织管理,但联邦各邦国都拥有独立的主权。

  联邦亦是一个军事同盟:各邦国有义务向其保护人拿破仑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助战。作为回报,这些邦国的统治者将被给予较高地位:巴登、黑森、克莱韦和伯尔升为大公国,而符腾堡和巴伐利亚则升为王国。其他邦国亦可以与其他前神圣罗马帝国的邦国合并而得到扩展。

  1806年普鲁士败于法国后,很多中小德意志邦国都加入邦联。1808年邦联达到最大的版图,包括三个王国、13个公国、17个侯国、及汉堡、吕贝克和不来梅三个汉萨同盟城市。

  1810年德意志西北部大片地区被迅速合并到法兰西第一帝国,以便监控对英国的禁运,令封锁英国的大陆封锁能够顺利推行。

  1813年10月中旬,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中被打败,撤退到莱茵河西岸,失去保护的联盟内各邦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很快就倒向了反法同盟一方。10月31日,联盟正式解体。

复辟和革命(1814~1871年)

  随着拿破仑·波拿巴战争失败,1814年召开了维也纳会议,一个由39个主权国家组成的松散联盟---德意志邦联成立。由于不满意复辟,德意志人民兴起了追求统一和自由的自由主义运动,但随后被邦联议会主席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策划的措施所镇压。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成立,极大促进了德意志国家的经济统一。由于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民族主义在德意志人民特别是年轻知识份子中迅速成为一股重要的力量。用来代表此次运动的黑色、红色和金色后来也成为了德国国旗的颜色。

  受1848年欧洲革命和法国建立共和国的影响,德意志知识份子和平民也发动了革命。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为缓和群众的反抗情绪,同意制定宪法和成立议会,使运动暂时得以平息。1862年,威廉一世与议会斗争日益激烈并引发了军事变革,奥托·冯·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宰相。俾斯麦成功赢得了1864年普丹战争和1866年普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北德意志联邦,将奥地利排除在德意志邦联之外。

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

德国:1871年现代德国在法国凡尔赛成立,图中着白色制服者为俾斯麦

  随着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利,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宣布成立。普鲁士霍亨索伦王朝开始统治新的帝国,首都柏林。帝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各德意志国家,称为小德意志。1884年初,德意志帝国开始在欧洲以外建立殖民地。

  在统一德意志后的最初时期内,帝国皇帝威廉一世采取的外交政策是通过建立同盟以巩固德意志强国地位、孤立法国和避免战争。但是在威廉二世统治期间,帝国又采取了新帝国主义政策,导致与邻国关系紧张。原先有帝国参加的联盟不复存在,而新的联盟又将帝国排斥在外。与此同时,法国却通过《英法协约》与英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并巩固了与俄罗斯帝国的联系。除了与奥匈帝国保持接触,德意志帝国日益孤立。

  德意志的帝国主义走出国内,与其它欧洲列强一道瓜分非洲。柏林会议后,德意志帝国获得了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多哥和喀麦隆在内的非洲多块土地。瓜分非洲使得列强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并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被刺身亡,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导火线。作为被协约国战胜的同盟国的成员,德意志帝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1918年11月,德国革命爆发,威廉二世被迫退位。11月11日,德意志帝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6月,德意志帝国被迫签署《凡尔赛和约》。此次谈判与以往的战后和谈不同,作为战败国的德意志帝国被排除以外。由于条约被认为过于苛刻且令德国蒙羞,促进了纳粹主义的兴起。

魏玛共和国(1919~1933年)

  1918年11月德国革命成功后,魏玛共和国成立。1919年8月11日,《魏玛宪法》经德国总统弗里德里希·埃伯特签字生效。1918年,罗莎·卢森堡和卡尔·李卜克内西创立德国共产党。1919年1月,德国工人党成立,后来成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

  魏玛共和国的经济曾遭受两次严重打击,第一次是1920年代初因《凡尔赛和约》所订下的巨额赔款造成的。虽然20年代中期经济迅速复苏,但是经济大萧条再次令共和国遭受打击,一蹶不振。同时,共和政府十分不稳定,执政联盟屡屡变更,人们逐渐对民主制度失去信心。此外,共和政府还要面对右翼的君主主义、民意主义及纳粹主义势力的挑战。例如很多右翼份子散播的刀刺在背传说,即宣称德国革命是德国在一战失败的原因,并把革命党人、社民党、共产党人甚至犹太人定义为“十一月罪犯”,借此打击共和制度。而左派的共产党也反对共和国的资本主义统治,希望以议会共产主义取而代之。

  革命过后,德国选民渐渐倾向支持反对民主的政党,无论是右翼的德国国家人民党、纳粹党或是左派的共产党。大萧条以后,政局两极化明显。1932年的两次议会选举中,纳粹党分别得到37.2%和33.0%的议席,而共产党则在第二次选举中得到17%的议席。因此,共和国后期的议会中有很多成员都不是民主派。社民党一类的温和民主政党的票数也愈来愈少。

  1930年代开始,德国政局岌岌可危。部分政党如纳粹党使用准军事化部队威吓选民,并借助高失业率与民众的贫困争取民意。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精英因恐反政府的政党,经常借用魏玛宪法第48条允许联邦大总统以紧急法令统治国家,令民主制度渐渐崩溃。

  在连续数个政府内阁失败后,别无选择的总统保罗·冯·兴登堡在右翼部属建议下,于1933年1月30日任命阿道夫·希特勒为新一任德国总理。

第三帝国(1933~1945年)

  1933年2月27日,国会纵火案发生,随后颁发的紧急法令将民众的一些基本权利取消。1933年的《授权法案》赋予了希特勒政府完全立法权。只有德国社会民主党投票反对,而德国共产党由于其国会议员被杀或被捕,已无法表达反对意见。在一系列行动和法案之后,德国成为一党专政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经济纳入战争轨道。1936年,德国军队进入莱茵兰非武装区,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的绥靖政策被证明是不恰当的。1938年后,希特勒在膨胀主义的指引下逐步建立起大德意志。为避免两线作战,希特勒于1939年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闪电战,两天后法国和英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很快就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1941年,德国开始了大屠杀,有组织地杀害了约600万犹太人、约1000万斯拉夫人和吉普赛人以及约25万德国籍残疾人等。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与苏联的条约,打开东方战线并入侵苏联。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不久,德国对美国宣战。虽然一开始德军快速深入苏联境内,但随后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整个战争的局面。1945年5月8日,在红军占领柏林后,德国投降。

分裂和重新统一(1945~1990年)

  1945年德国被分区占领情况战争使近千万德国士兵和平民死亡,大片国土丧失,约1500万名德国人被驱逐,多个大城市被炸毁。战后德国领土和柏林全市被盟军划分为四个军事占领区。1949年5月23日美国、英国及法国占领区(包含西柏林)合并,成立以波恩为首都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俗称“西德”或“联邦德国”);其中西柏林亦以特殊的城市地位,加盟位于波恩的联邦政府。同年10月7日,苏联占领区(包含东柏林)则单独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俗称“东德”或“民主德国”),设立首都即为东柏林。

  西德遵循自由主义,是个议会民主制共和国,施行“社会市场经济”,与美国、英国和法国联盟。西德从1950年代初开始经历了长期的经济成长,于1955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8年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创始国之一。东德于1955年与苏联结盟,施行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并迅速成为华沙公约组织中最富有、最现代化的国家,但其国民依然向往西德的政治自由和经济繁荣。为阻止东德人逃往西德而于1961年建造的柏林墙被认为是冷战的标志。1970年代,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的东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两德之间的紧张关系。

  由于日益增多的东德人取道匈牙利逃往西德以及东欧剧变的发生,东德于1989年11月突然撤除了柏林墙。这一举动加速了东德的变革,最终促成了1990年10月3日的两德统一。根据两德协议,合并后的东、西柏林再次成为新国家的首都。

  根据《柏林/波恩法令》,柏林于1994年3月10日再次成为德国首都,而波恩获得联邦城市地位,并留有部分联邦机关,政府搬迁至1999年全部完成。两德统一后,德国在北约及欧洲联盟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增加,于1999年派出维和部队稳定巴尔干情势;而在2003年阿富汗战争推翻塔利班政权后,德国以北约成员派兵维护阿富汗的安全局势,由于二战后德国国内法限定只能发展自卫性的军事力量,因此这些对外军事行动产生争议。

  德国于1999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欧元实体货币自2002年起正式流通。

  2005年11月,基督教民主联盟的领导人安格拉·默克尔当选为德国总理,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

地理

德国地形图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面与波兰和捷克接壤,南面临奥地利和瑞士,西面与法国、卢森堡、比利时以及荷兰相界,北面与丹麦相连并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面积357021平方千米,国界线长3757千米,海岸线长2389千米。

  德国地势呈现北低南高,呈阶梯状,南北农业有较大差异,分为4个地形区:德国北部是平均海拔不到100米的平原,临北海和波罗的海,地势低平,气候夏季凉爽,冬季阴冷,土壤较为贫瘠,主要利用草场发展畜牧业,也种黑麦、燕麦和马铃薯;中部是由东西走向的高地构成的山地;西南部是莱茵河谷地区,莱茵河两旁谷壁陡峭的山地为森林和高山牧场;东南部是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河谷地带日照时间较长,土壤肥沃,盛产烟草、葡萄等水果和用于酿造啤酒的啤酒花,阿尔卑斯山脉中的楚格峰(海拔2963米)是德国境内的最高峰。德国境内有多条欧洲主要河流穿行而过,包括了莱茵河(长865公里)、易北河(700公里)以及多瑙河(686公里)等。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

气候

  德国西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往东部和南部逐渐过渡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多变,盛行西风。

  德国气温适中,气温变化不大,最冷的1月份平均在摄氏0度左右,山区约摄氏零下10度,12月至3月为冬季,阿尔卑斯山区冬季一直到5月,夏季平均在20度,最热月份为6月至8月。

生态

  德国国土可分为两个生态区域,分别为欧洲-地中海山地混和林(European-Mediterranean montane mixed forests)及东北大西洋大陆棚海洋(Northeast-Atlantic shelf marine)生态系[87]。于2008年,德国土地利用以耕地(34%)、林地(30.1%)为主,其次为永久放牧区(13.4%)及居住区、街道(10.8%)。

  动植物为中欧地区常见的物种,山毛榉、橡树及其他落叶林构成森林的三分之一,松柏则因重新造林而增加,云杉及冷杉为高山地区主要林相,松及落叶松多生长于砂质土壤。另存在多种蕨类、花、真菌、苔藓类。主要野生动物包括鹿、野猪、盘羊、狐、獾、野兔、河狸。

  德国国家公园包括北海国家公园、亚斯蒙德国家公园、前波美拉尼亚浅海湾国家公园、莫利茨国家公园、下奥得河河谷国家公园、哈尔茨国家公园、萨克森小瑞士国家公园、巴伐利亚森林国家公园等。德国境内共有超过400家动物园及动物公园,数量居世界之冠。柏林动物园为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动物园,展示物种超过1,500种,为世界上展示物种最多的动物园。

行政区划

分为联邦、州、市镇三级,共有16个州,13175个市镇。各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柏林市、勃兰登堡州、不来梅市、汉堡市、黑森州、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下萨克森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萨尔州、萨克森州、萨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和图林根州。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为市州

以下为德国的16个“邦”(州),括号内为州首府:

  1. 巴登-符腾堡(斯图加特)
  2. 巴伐利亚(慕尼黑)
  3. 柏林(柏林)
  4. 勃兰登堡(波茨坦)
  5. 不来梅(不来梅)
  6. 汉堡(汉堡)
  7. 黑森(威斯巴登)
  8. 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什未林)
  9. 下萨克森(汉诺威)
  10.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杜塞尔多夫)
  11. 莱茵兰-普法尔茨(美因茨)
  12. 萨尔(萨尔布吕肯)
  13. 萨克森自由州(德累斯顿)
  14. 萨克森-安哈尔特(马格德堡)
  15.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基尔)
  16. 图林根(埃尔福特)

政治

【政体】 实行议会民主制下的总理负责制。

【宪法】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于1949年5月23日生效。基本法确定了德国五项基本制度:共和制、民主制、联邦制、法治国家和社会福利制度。1956年、1968年曾作过较大修改。1990年8月两德统一条约对《基本法》某些条款又作了适应性修订,10月3日起适用于全德国。

【议会】 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等。每届任期4年。参加联邦议院的各党议员分别组成议会党团。本届(第19届)联邦议院于2017年10月组成,共有709席。各党席位分配为: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246席,社民党152席,选择党89席,自民党80席,左翼党69席,联盟90/绿党67席,无党籍6席。议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基民盟)。

联邦参议院参与联邦立法并对联邦的行政管理施加影响,维护各州的利益。按各州人口比例由各州政府指派3-6名州政府成员组成,共69席。参议长由各州州长轮流担任,任期1年,总统因故不能行使职权时代行总统职务。现任参议长由勃兰登堡州州长迪特马·沃伊德克(Dietmar Woidke,社民党)担任,2019年11月1日就任,任期至2020年10月31日。

【政府】 本届联邦政府由联盟党和社民党于2018年3月14日组成。基民盟主席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女)连任总理。政府其他主要成员有: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肖尔茨(Olaf Scholz,社民党),外交部长马斯(Heiko Maas,社民党),国防部长克兰普-卡伦鲍尔(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基民盟),经济和能源部长阿尔特迈尔(Peter Altmaier,基民盟),内政部长泽霍夫(Horst Seehofer,基社盟),司法部长拉姆布莱希特(Christine Lambrecht,社民党),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长穆勒(Gerd Müller,基社盟)等。

【司法机构】 联邦宪法法院是德国宪法机构之一,主要负责解释《基本法》,监督《基本法》的执行,并对是否违宪作出裁定。共有16名法官,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各推选一半,由总统任命,任期一般为12年。正、副院长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轮流推举。现任院长施特凡·哈尔巴特(Andreas Voßkuhle),2020年6月就任。

此外设有联邦法院(负责民事和刑事案件)、联邦行政法院、联邦财政法院、联邦劳工法院、联邦社会法院等。

联邦和州法院相应设有检察院,但不受法院的管辖,不干预法院的审判工作,其任务主要是领导刑事案件的侦查并提起公诉。检察院受联邦或州政府司法部的领导,在行使职权时相对独立。联邦检察院由联邦总检察长和若干名联邦检察官组成,联邦总检察长彼得·弗兰克(Peter Frank)于2015年10月就任。

【政党】 德国实行多党制,主要有以下政党:

1.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简称“基民盟”。主要执政党。1945年6月成立。曾于1949-1969年,1982-1998年执政。2005年至今为主要执政党,现有党员40.58万人(2019年12月),党主席安娜格蕾特·克兰普·卡伦鲍尔(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

2.基督教社会联盟(Christlich-Soziale Union in Bayern e.V.):简称“基社盟”。执政党。1945年成立。根据与基民盟达成的协议,该党只在巴伐利亚州发展组织并开展活动,在联邦议院与基民盟组成联盟党议会党团。现有党员13.91万人(2019年12月),党主席马库斯·索德尔 (Markus Söder)。

3.德国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简称“社民党”,主要执政党。成立于1863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工人党之一。1878年,被俾斯麦政府宣布为非法,1890年重新获得合法地位。1933年,社民党被纳粹政权取缔,战后重建。1990年9月,东、西德社民党合并。现有党员41.93万人(2019年12月)。党主席诺贝特·瓦尔特-博尔扬斯(Norbert Walter-Borjans)和萨斯基娅·艾斯肯(Saskia Esken,女)。

4.德国选择党(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2013年2月成立,现有党员3.5万人(2019年12月),现任党主席为提诺·克鲁帕拉(Tino Chrupalla)和耶尔格·默尔腾(Jörg Meuthen)。

5.自由民主党(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简称“自民党”。成立于1948年12月。现有党员6.54万人(2019年12月),党主席克里斯蒂安·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

6.左翼党(Die Linke):在野党。2007年6月16日由左翼党—民社党(Demokratische Linke—PDS)和劳动与社会公平选举抉择党(Wahlalternative Arbeit und Soziale Gerechtigkeit)合并而成。现有党员6.1万人(2019年12月),党主席卡提亚·基平(Katja Kipping,女)和贝尔恩德·里克辛尔(Bernd Riexinger)。

7.联盟90/绿党(Bündnis 90/Die Grünen):简称“绿党”。在野党。德国西部的绿党成立于1980年1月。1993年5月与东部的联盟90/绿党合并。现有党员9.65万人(2019年12月),党主席阿娜蕾娜·拜尔波克(Annalena Baerbock,女)和罗伯特·哈贝克(Robert Habeck)。

8.德国的共产党(Deutsche Kommunistische Partei):1968年成立,前身为1956年被禁止的德国的共产党,现有党员3500人(2017年),党主席帕特里克·科波勒(Patrik Köbele)。

重要人物

安格拉·默克尔:联邦总理,1954年7月17日生于汉堡。物理学博士。1978-1990年在民主德国科学院物理化学中心研究所工作。1990年8月加入基民盟。1991年任基民盟联邦副主席。1991-1994年任联邦妇女和青年部部长。1994-1998年任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反应堆安全部部长。1998-2000年任基民盟总书记。2000年4月起任基民盟主席,2002年9月至2005年11月兼任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2018年12月卸任基民盟党主席。2005年11月22日出任德国第一位女总理,也是德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2009年10月28日、2013年12月17日连任。2018年3月14日再次连任。已婚。

经济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位居欧洲首位,世界第四。2017年外贸总额23134亿欧元,其中出口额12789亿欧元,同比增长6.2%,进口额10345亿欧元,同比增长8.3%,顺差2444亿欧元。2017年,国内资产投资6627亿欧元,私人可支配收入18752亿欧元,私人消费支出17350亿欧元,公共支出6387亿欧元。国民总收入33235亿欧元。2017年,国家负债总额19655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61%。公共财政总收入14746亿欧元,总支出14380亿欧元,财政盈余366亿欧元。

2019年外贸总额为24319亿欧元,其中出口额13278亿欧元,增长0.8%,进口额11042亿欧元,增长1.4%,顺差2236亿欧元。2019年,国内资产投资7057亿欧元,私人可支配收入19298亿欧元,私人消费支出17775亿欧元,公共支出6631亿欧元。国民总收入34604亿欧元。2019年,国家负债总额18992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55.3%。公共财政总收入15427亿欧元,总支出14974亿欧元,财政盈余452亿欧元。

  • 2019年德国经济主要数据如下:
    • 国内生产总值:34358亿欧元。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1342欧元。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0.6%。
    • 货币名称:欧元(Euro)。
    • 通货膨胀率:1.7%。
    • 就业人数:4523万人。
    • 失业率:3.4%。
    • 公共财政总盈余498亿欧元。
(资料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网站)

【资源】 德国是自然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约2/3的初级能源需进口。天然气储量约3820亿立方米,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约1/4。硬煤探明储量约2300亿吨,褐煤约800亿吨;其他矿藏的探明储量为:钾盐约130亿吨,铁矿石16亿吨,石油5000万吨。东南部有少量铀矿。森林覆盖面积1076.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约30%。水域面积8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2.4%。

【工业】2018年工业企业(不含建筑业)总产值8742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8%。2018年工业就业人数(不含建筑业)833.5万,占国内总就业人数(4620万)的18%。2019年工业企业(不含建筑业)总产值8246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工业结构及特点:(1)侧重重工业。汽车和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部门是支柱产业,其他制造行业如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航天业也很发达。(2)高度外向。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品一半以上销往国外。(3)中小企业是中流砥柱。约2/3的工业企业雇员不到100名。众多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强,技术水平高,灵活性强。(4)垄断程度高。占工业企业总数2.5%的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占工业就业人数40%和营业额的一半以上。

【农牧业】 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2019年共有农业用地1816万公顷,约占德国国土面积的一半,其中农田面积1173.1万公顷。2019年拥有农业企业26.67万家,以中小企业和家庭企业为主,平均占有土地63.7公顷,其中生态农业企业19900家。2019年农林渔业就业人口94.01万,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1.39%。2018年农林渔业产值227.1亿欧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0.67%。

【服务业】 包括商业、交通运输、电信、银行、保险、房屋出租、旅游、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部门。2018年,服务业就业人数为3335.1万,占总就业人口的72.2%。2019年,服务业就业人数为3373万,占总就业人口的74.5%

【旅游业】 旅游业发达。每年有大量国内外游客在德国旅游,2018年旅游过夜共4.78亿人次。2019年旅游过夜共4.95亿人次。2019年,德国拥有各种旅馆50685家,床位370万张。著名景点有科隆大教堂、柏林国会大厦、波恩文化艺术展览馆、罗滕堡、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海德堡古城堡、巴伐利亚新天鹅堡和德累斯顿画廊等。

德国:柏林中央车站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十分发达,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全面发展。特别是公路密度为世界之冠。2018年,德国货运总量40.52亿吨,其中公路运输总量32亿吨,铁路3.49亿吨,内河1.97亿吨。2018年,客运总量约127.63亿人次,其中铁路运输28.81亿人次,公路及城市轨道交通95.83亿人次,航空2.23亿人次。

【财政金融】 2018年,德国公共财政总收入15436亿欧元,总支出14855亿欧元,国家财政预算盈余580亿欧元。2019年,德国公共财政总收入15427亿欧元,总支出14974亿欧元,国家财政预算盈余452亿欧元。

截至2018年年底,德国联邦银行黄金储备约3370吨。截至2018年11月,德国的外汇储备为1731亿欧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为144亿欧元。截至2019年年底,德国联邦银行黄金储备约3367吨。截至2019年底,德国的外汇储备为2051亿欧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为119亿欧元。

德国主要银行:(1)德意志联邦银行,1948年成立,是德国的中央银行,决定国家货币政策、负责货币发行并管理外汇黄金储备,截至2019年底总资产规模为17798亿欧元。(2)德意志银行,1870年成立,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1998年11月该行收购美国信孚银行后,资产总额超过瑞士联合银行,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截至2019年年底拥有员工87597名,资产总额为12980亿欧元。(3)商业银行,1870年成立。2008年9月收购1872年成立的德累斯顿银行,成为德国第二大商业银行。同年12月,该行被德国政府部分国有化。截至2019年年底拥有员工48512名,资产总额为4640亿欧元。(4)巴伐利亚抵押联合银行(又称德国裕宝联合银行),1997年7月,巴伐利亚联合银行和巴伐利亚抵押和汇兑银行合并后总资产达7430亿马克。2005年,被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兼并。截至2019年6月底拥有员工12205人,资产总额为2946亿欧元。

【对外贸易】 德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同世界上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关系,全国近1/3的就业人员从事的工作与出口有关。曾于1986–1990年,2003–2008年保持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地位。2019年外贸总额为24319亿欧元,其中出口额13278亿欧元,增长0.8%,进口额11042亿欧元,增长1.4%,顺差2236亿欧元。

德国出口业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世界。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化工产品、通讯技术、供配电设备和医学及化工设备。主要进口产品有化学品、汽车、石油天然气、机械、通讯技术和钢铁产品。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其中进出口一半以上来自或销往欧盟国家。

【对外投资】 截至2016年底,德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10940亿欧元。2018年,德国对外直接投资1326.7亿欧元,绝大多数投往欧美国家,主要投资目的地国是荷兰(273.3亿欧元)、美国(204.2亿欧元)、爱尔兰(195.8亿欧元)、卢森堡(153.4亿欧元)、西班牙(67亿欧元)、法国(累计38.5亿欧元)。

【对外援助】 2017年德国政府为欠发达国家提供发展援助222亿欧元(德国联邦经济合作和发展部)。2018年德国政府为欠发达国家提供发展援助250亿欧元(德国联邦经济合作和发展部)。官方对外援助主要以财政合作(提供优惠贷款)和技术合作(免费派遣专家、提供设备及培训人员等)方式进行。

【外国资本】 截至2016年底,外国在德国直接投资累计8981.1亿欧元,主要投资来源国荷兰(累计1975.9亿欧元)、卢森堡(累计1491亿欧元)、英国(累计879.1亿欧元)、美国(累计820.8亿欧元)和瑞士(累计766.9亿欧元)。2018年,外国在德国直接投资891.51亿欧元,主要投资来源国荷兰(485.4亿欧元)、爱尔兰(104亿欧元)、瑞士(123.3亿欧元)、卢森堡(51.6亿欧元)和美国(37.1亿欧元)。外国投资主要集中在金融、商业、食品工业、化工、交通、电子技术和机械制造部门。

【生活水平】 2018年德国国民总收入34604亿欧元。2019年德国国民总收入35356亿欧元。全职雇员平均每月毛收入为4846欧元,生产性行业及服务业平均小时工资34.9欧元。2018年,私人家庭平均每月净收入4846欧元。2019年,每100个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数字如下:轿车105.8辆,移动电话183.6部,固定电话107.2部,平板电视147台,DVD机79台,个人电脑223.6台。2018年,互联网接入率90%。(资料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2018年年鉴)

国防

德国联邦国防军成立于1955年11月。军队在和平时期由国防部长领导,战时由联邦总理任最高统帅。联邦国防军总监察长为军队最高指挥官,现任总监察长艾伯哈德·佐恩(Eberhard Zorn,2018年4月上任)。

2019年度,德国国防预算为432亿欧元,占政府预算的12.1%。目前总兵力约18.4万人,其中陆军约6.4万人,海军约1.7万人,空军约2.8万人(德国联邦国防军网站),其余为中央卫勤、联合支援两大职能部队。德国已自2011年7月1日起取消义务兵役制,改为志愿兵役制。2016年,德国宣布将组建规模为1.35万人的“网络和信息空间”部队,预计2021年成军,成为德军继陆、海、空、医疗、后勤之后的第6个军种。德军还计划至2023年扩军1.14万人。德军目前参加海外行动约3200余人。

德国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军事战略从本土防御转向危机处置和冲突预防;推动欧盟独立防务建设,使欧盟和北约在危机处置上成为平等的战略伙伴;拓展德军军事能力建设领域;确保德军在需要时迅速重建其本土防御的能力;积极参与北约传统防区外行动;调整国防开支重点,压缩维持费,稳步提高装备费比例;以欧洲内部和跨大西洋合作为平台,加强军事装备的联合开发。

文化

  德国文化由欧洲主流知识份子及大众思潮所塑造,包括宗教及世俗层面,由于德国作家及哲学家对西方文化发展的贡献,德国在历史上被称作“诗人与思想家的国家”(Das Land der Dichter und Denker)。

  德国各邦主管文化机构,德国境内有240座政府资助的戏院、数百个交响乐队、数千座博物馆及10,361间图书馆,每年约9,100万人次造访德国博物馆;至剧院观赏歌剧约2,000万人次;以及360万人次聆听交响乐队表演。德国国内则有37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世界遗产。

  德国社会重视性别平等及障碍者权利,社会及立法上也对同性恋者相当宽容,同性恋者可收养伴侣的亲生子女,并自2001年起承认民事结合。德国对移民态度也有所转变,自1990年代中期起,德国政府及多数民众对经过资格审核的移民表示欢迎。英国广播公司于2011年所做的全球民意调查显示德国为正面影响力最高的国家。

语言

  德语为德国的官方语言及主要通行语言,为23个欧盟官方语言之一,并为3个欧洲联盟委员会的工作语言之一。德国所承认的少数语言包括丹麦语、低地德语、索布语、罗姆语及弗里西语,并受欧洲区域或少数民族语言宪章保护。移民使用的语言主要为土耳其语、库尔德语、波兰语、巴尔干地区语言及俄语。调查显示67%的德国公民能以1种外语沟通,而27%能运用2种或以上外语。

  标准德语与英语、低地德语、荷兰语及弗里西语较为相近,同属西日耳曼语支,该语支与东日耳曼语支与北日耳曼语支同属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该语族也是多数德语词汇的来源;部分词汇来自拉丁语及希腊语,另有一小部分来自法语,近来多来自英语。德文以拉丁字母书写。德语方言差异可追溯至日耳曼部落时期并能从与标准德语在词汇、音韵、语法等语言变体而分辨。

哲学

  德国哲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人物有库萨的尼古劳斯(Nikolaus von Kues)、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叔本华、尼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德国是许多重要哲学流派的发源地,如德国唯心论,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以阿多诺和霍克海默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批判理论是20世纪重要的哲学理论,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继承者和当代德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文学

  德语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的代表人物如诗人福格尔魏德的瓦尔特(Walther von der Vogelweide)。德国最杰出的作家有歌德、海涅、席勒和格林兄弟等,多位文学家在20世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们是特奥多尔·蒙森(1902年)、保罗·海泽(1910年)、格哈特·霍普特曼(1912年)、托马斯·曼(1929年)、赫尔曼·黑塞(1946年)、海因里希·伯尔(1972年)和君特·格拉斯(1999年)。

音乐

  德国是音乐家的摇篮,为古典音乐贡献了多位世界级的音乐家,包括巴赫、古典主义音乐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贝多芬。其他世界知名的作曲家还有亨德尔、克拉拉·舒曼、罗伯特·舒曼、瓦格纳、勃拉姆斯、理查德·施特劳斯、泰勒曼、马克斯·雷格(Max Reger)、奥尔夫、兴德米特、汉斯·维尔纳·亨策(Hans Werner Henze)和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等。

博物馆

  德国拥有超过6000家博物馆,其中包括私人展览、公共展览、宫殿和花园。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是全世界最大的自然科学技术博物馆,纽伦堡的日耳曼国家博物馆(Germanisches Nationalmuseum)拥有从史前史、古代史一直到现今的最重要文化和艺术收藏之一,而柏林则凭借博物馆岛及其它不计其数的世界级博物馆构成了博物馆业的重心。

新闻出版

新闻出版事业十分发达,报刊种类繁多。2019年,德国各类日报的日发行总量约1350万份,其中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是《图片报》,日发行量约139万份。其他全国性大报发行量如下:《南德意志报》,33万份;《法兰克福汇报》,22.9万份;《世界报》,10.78万份。有各类杂志近万种,最重要的时事政治周刊《明镜》发行量约69.1万份,《焦点》35万份。

通讯社:德意志新闻社:1949年成立,为私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下设报纸、广播和电视新闻200多个部门,属于世界最大通讯社之一。总社在汉堡,图片新闻编辑总部在法兰克福,在国内其他50多个城市设有分社或编辑部,在80多个国家派驻记者或聘用撰稿人。是德国大众传媒的主要消息来源,其客户包括500余家国内和750余家国外新闻单位及大量非新闻机构。德新社用德语、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发稿,内容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德国日报中的采用率达99%。此外还有一些专业性通讯社,如福音教新闻社、体育新闻社、联合经济新闻社等。

全国主要广播电台:(1)德国广播电台,1994年成立,分别在柏林和科隆进行广播,由联邦政府和州广播电台出资兴办,主要负责对国内广播。(2)德国之声电台,1960年成立,总部设在科隆,由联邦政府出资兴办,用包括中文在内的31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并用德、汉、英等语言播放电视新闻节目。此外还有11家州电台。

全德国主要电视台:(1)德国电视一台(ARD),1950年成立,由各州电台、德国广播电台和德国之声电台组成德国广播协会,共同经营,播放全国性的第一套节目及地方性的第三套节目。(2)德国电视二台(ZDF),是德国最大的电视台,1961年由各州共同组建,总部设在美因兹,播放第二套节目。(3)其他一些卫星电视节目和私营电视台如SAT1、RTL、PRO7也拥有大量观众。

名胜古迹

  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 位于柏林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汇处,是柏 林市区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德国统一的象征。公元1753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下令修筑共有14座城门的柏 林城,因此门坐西朝东,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便以国王家族的发祥地勃兰登命名。初时此门仅为一座用两根巨大的石柱支撑的简陋石门。1788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二世统一德意志帝国,为表庆祝,遂重建此门。当时德国著名建筑学家卡尔·歌德哈尔·阆汉斯受命承担设计与建筑工作,他以雅典古希腊柱廊式城门为蓝本,设计了这座凯旋门式的城门,并于1791年竣工。重建后的城门高20米,宽65.6米,进深11米,门内有5条通道,中间的通道最宽。据史书记载,中间的通道在1918年德皇退位前仅允许皇族成员行走。门内各通道之间用巨大的砂岩条石隔开,条石的两端各饰6根高达14米、底部直径为1.70米的多立克式立柱。为使此门更辉煌壮丽,当时德国著名的雕塑家戈特弗里德·沙多又为此门顶端设计了一套青铜装饰雕像:四匹飞驰的骏马拉着一辆双轮战车,战车上站着一位背插双翅的女神,她一手执杖一手提辔,一只展翅欲飞的普鲁士飞鹰鹫立在女神手执的饰有月桂花环的权杖上。在各通道内侧的石壁上镶嵌着沙多创作的20幅描绘古希腊神话中大力神海格拉英雄事迹的大理石浮雕画。30幅反映古希腊和平神话“和平征战”的大理石浮雕装饰在城门正面的石门楣上。此门建成之后曾被命名为“和平之门”,战车上的女神被称为“和平女神”。

  无忧宫(Sans Souci Palace) 位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勃兰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宫名取自法文原意“无忧”(或“莫愁”)。无忧宫及其周围的园 林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1745-1757年)时期仿照法国凡尔赛宫的建 筑式样建造的。整个园林占地290公顷,座落在一座沙丘上,故也有“沙丘上的宫殿”之称。无忧宫全部建筑工程前后延续了约50年之久,为德国建筑艺术的精华。无忧宫前是平行的弓形6级台阶,两侧由翠绿丛林烘托。宫殿前的大喷泉 是用圆形花瓣石雕组成,四周用“火”、“水”、“土”、“空气”4个圆形花坛陪衬,花坛内塑有神像,尤以维纳斯像和水星神像造形最为精美、生动。据说,整个宫内有1000多座以希腊神话人物为题材的石刻雕像。正殿中部为半圆球形顶,两翼为长条锥脊建筑。殿正中为圆厅,门廊面对一座大喷泉。瑰丽的首相厅的天花板装潢极富想像力,四壁镶金,光彩夺目。室内多用壁画和明镜装饰,辉煌璀璨。宫的东侧有珍藏124幅名画的画廓,多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荷兰画家的名作。在无忧宫的花园内有一座六角凉亭,被称为中国茶亭。茶亭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伞状圆形屋顶、上盖碧瓦、黄金圆柱落地支撑的建筑结构。亭内桌椅完全仿造东方式样制造。亭前矗立着一只中国式香鼎。据说当年普鲁士国王常在此品茶消遣。

  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 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位于德国科隆市中心的莱茵河畔。东西长144.55米,南北宽86.25米,厅高43.35米,顶柱高109米,中央是两座与门墙连砌在一起的双尖塔,这两座157.38米的尖塔像两把锋利的宝剑,直插苍穹。整座建筑物全部由磨光石块砌成,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在大教堂的四周林立着无数座小尖塔,整个大教堂呈黑色,在全市所有的建筑中格外引人注目。

  波茨坦会议旧址——西席林霍夫宫 西席林霍夫宫坐落在柏林西南哈韦尔河畔的波茨坦市,始建于1912年,竣工于1917年。它是一座赭墙红瓦的建筑,共有5个内院,175间房子,由威廉二世所建,后被一富商购得改为别墅。因《波茨坦协定》在此签署而闻名遐迩。1945年7月至8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在此举行会议,谋求解决同盟国之间在如何分享战争的胜利果实及战后和平安排等问题上出现的一系列矛盾。7月26日,发布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签订了有关处理战后德国原则的《波茨坦协定》。

  穆斯考尔公园(德国公爵皮克勒公园) 位于德国和波兰交界处的巴德穆斯考小镇。2004年7月在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圣·彼得大教堂 始建于公元4世纪,是德国最古老的哥特式教堂。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饮食文化

  德国饮食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及士瓦本地区饮食文化与瑞士及奥地利相近。传统上,德国肉类食品大多制作成香肠。有机食品的市占率约2%,未来将持续成长。虽然德国许多地区对葡萄酒接受度提高,但啤酒仍是全国性酒精饮料,德国人均啤酒消耗量虽有下降,但于2009年仍以121.4升居世界第一位。德国共有9家餐厅获选为米其林指南的3星餐厅,并有15家以上的2星餐厅。

教育

德国教育和文化艺术事业主要由各州负责,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教育规划和职业教育,并通过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协调全国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进修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权属于各州。全国性的文化艺术活动由联邦政府予以资助。对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负责协调。

大、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发达。实行12年制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小学学制4–6年,中学学制5–9年,高等学校享有一定自主权,对高中毕业生原则上实行自由入学,对部分学科规定名额限制。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十分普及。教师为终身公务员,必须受过高等教育。

高等学校:

  海德堡大学

  科隆大学

  慕尼黑大学

  明斯特大学

  柏林工业大学

  洪堡大学

  法兰克福大学

  柏林自由大学

科技

爱因斯坦(1879~1955年)

  德国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机构包括综合性大学(Universit?t)、工业大学(或称理工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t)和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综合性大学和工业大学拥有博士学位和大学任教资格的授予权。绝大多数德国大学是国立大学,但是大学的科研经费则由第三方资助,如德国科学基金会及其他基金会和企业等。

  除了大学外,德国还有很多大学外的研究机构,这些机构之间以及同大学之间联系紧密。马克斯-普朗克学会负责基础研究,下设有78个研究所,年经费13亿欧元。亥姆霍兹联合会是德国最大的科学学会,下设有15个研究中心,进行跨学科研究。夫琅禾费协会是德国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下设56个研究所,将基础研究结果付诸于商业化开发,他们因开发了MP3音频格式而闻名世界,MP3音频格式是德国享有的最重要专利之一。莱布尼茨学会是独立研究机构的联合会,即致力于基础科学研究,也进行应用科学研究。

  在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德国诞生过许多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和普朗克的研究成果奠定了理论物理学的关键基础,海森堡和玻恩等又将其进一步深入。在他们之前还有亥姆霍兹、夫琅禾费和华伦海特等。伦琴因发现了X射线而于1901年成为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赫兹在电磁辐射领域的研究成果是现代电信发展的关键。德国重要的化学家有奥托·哈恩(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辐射化学的先驱和“核化学之父”。李比希是有机化学的创立者和“肥料工业之父”。1879年,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设立实验室,建立起作为独立学科的心理学。亚历山大·冯·洪堡是生物地理学的奠基人。

  德国还拥有许多发明家和工程师,例如欧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古腾堡,盖格尔计数器的发明者盖格尔(Hans Geiger)和全自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者康拉德·楚泽(Konrad Zuse)等。本生完善了科学实验室常用的高温加热工具本生灯,齐柏林伯爵发明了齐柏林飞船,是人类航空史的重要人物之一。多位德国科学家为汽车的诞生做出过革命性的贡献,奥托发明了内燃机,狄塞耳发明了柴油引擎,戴姆勒发明了第一台快速运转的点燃式发动机和第一辆四轮汽车,本茨是汽车工业的先驱。此外还有电子工程的创立者和西门子公司的创始人西门子,火箭专家和宇宙飞行的先驱沃纳·冯·布劳恩,完成了人类第一次滑翔飞行的航天界先驱奥托·李林塔尔(Otto Lilienthal),以及胡戈·容克斯(Hugo Junkers)。

  许多著名数学家诞生在德国,包括亚当·里斯(Adam Riese)、贝塞尔、戴德金、高斯、希尔伯特、埃米·诺特、黎曼、魏尔施特拉斯、约翰·缪勒和莱布尼茨。

  其他重要的科学家还有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特奥多尔·蒙森、罗伯特·科赫和马克斯·韦伯等。

体育

德国:慕尼黑安联球场,是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的举办地

  德国约有2,700万人加入体育俱乐部,全国共有91,000个体育俱乐部。足球为德国最受欢迎的运动,德国足球总会约有630万会员,为世界最大的足球协会,德国足球甲级联赛为最高等级联赛,为德国最受欢迎的体育联盟,每场比赛平均观众人数仅次于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

  德国国家足球队曾获得1954年、1974年及1990年世界杯足球赛冠军,及1972年、1980年及1996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冠军。德国曾主办1974年及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以及198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弗朗茨·贝肯鲍尔、盖德·穆勒、尤尔根·克林斯曼、洛塔尔·马特乌斯、奥利弗·卡恩为德国最知名的足球员。德国其他较热门的运动项目包括手球、排球、篮球、冰球及网球。

  德国赛车运动也相当发达,BMW及梅赛德斯-奔驰为著名赛车制造商。在法国举行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保时捷及奥迪分别获得16及11次胜利,迈克尔·舒马赫在一级方程式赛车中获得7次冠军,为获得冠军次数最多的车手。

  德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表现也相当突出,国家累积奖牌数排名第3。德国曾主办两次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分别为1936年于柏林及1972年于慕尼黑,另曾于加尔米施-帕滕基兴举办193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外交

德国政府将欧盟和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两大支柱;稳妥应对英国脱欧,继续推进欧盟一体化进程和结构性改革,致力于欧盟团结和联合自强,支持“多速欧洲”;保持与美国的紧密盟友关系,支持北约改革和转型,强调北约应该成为欧美战略对话主要场所;重视对俄罗斯关系,虽因乌克兰问题陷入僵局,参与欧美对俄制裁,但依然致力于同俄对话协商;继续利用自身地缘和政治经济优势,深化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维持在该地区传统影响力;重视新兴市场国家作用,加强与中、印等国的协调合作,将中国视为德国和欧洲重要战略伙伴;继续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担任2019-2020年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通过向非洲、拉丁美洲推广德国政经模式,谋求扩大影响;积极谋求在气候变化、能源安全、伊朗核等国际问题上发挥作用。

历史名人

歌德(1749~1832年)
贝多芬(1770~1827年)

  康德(1724-1804) 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

  歌德(1749-1832) 德国诗人。生于莱茵河畔法兰克福一个富裕市民家庭。1765年入莱比锡大学学法律,但更醉心于艺术和自然科学,1770年转入斯特拉斯堡大学,深受卢梭等先进思想影响。次年结束学业,回到故乡当律师,但主要精力却在文学创作。从1775年,他在魏玛公国从政十年,任魏玛公国枢密院顾问,主张改革,但未实现。歌德一生勤勉写作,确立了他作为世界大作家的地位。其作品数量之大达到惊人地步,《歌德全集最后手定本》达40册,他逝世后的补充本《歌德遗著》达20册。写有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代表作诗剧《浮士德》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著作。

  贝多芬(1770-1827) 德国作曲家。生于波恩城,自幼随父学钢琴。1787年曾经到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作曲,并结识莫扎特。1792年定居维也纳,从事教学、演出和创作。贝多芬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体系的反动时代,欧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此时正日益兴起。他的作品正反映了这些时代的特征,或歌颂英雄,或反对封建,争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其主要作品有《第三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以及《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等。

  黑格尔(1770-1831)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生于德国南部斯图加特的一个绅士家庭。1788—1793年在图宾根神学院学习,毕业后当过六年家庭教师,后在纽伦堡中学当校长。1816年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1830年任柏林大学校长,1831年死于霍乱。主要著作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

  海涅(1797-1856) 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1815年拿破仑兵败后,曾在银行工作。1819年后,曾在波恩大学、格廷根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在柏林时结识法恩哈根·封·恩泽夫妇以及作家沙米索、富凯等。恩泽夫妇家的文学沙龙是柏林的文学中心。在它的影响下,海涅的第一部《诗集》于1821年在柏林出版。1823年发表《悲剧——抒情插曲》。1824年1月重返格廷根大学学习法律,并继续写诗,完成了《还乡集》。1825年获法学博士学位。《还乡集》增订后与《哈尔茨山游记》和《北海纪游》中的第一部分组诗,于1826年汇编为《旅行记》发表,引起强烈的反响。1827年《旅行记》第2卷出版。从英国旅行回到汉堡后,他的《歌集》出版,收入在此之前发表的大部诗歌,奠定了海涅作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地位。1829年《旅行记》第3卷出版。以后海涅陆续发表了《法兰西现状》、《论法国的画家》、《德国近代文学史略》、《路德维希·伯尔纳,亨利希·海涅的备亡录》、《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文章和诗歌。1848年5月完全瘫痪,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写作,口授完成诗集《罗曼采罗》,于1851年出版。后还写了一些散文作品。1856年2月17日,海涅在巴黎逝世。

  门德尔松(Mendelssohn,1809-1847) 1809年2月3日生于德国汉堡,父母均为犹太人。12岁开始创作,17岁即完成《仲夏夜之梦序曲》,21岁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为这位音乐之父的作品得以复生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27岁在莱比锡任指挥,1843年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38岁时即病故。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作品风格温柔舒适、优美恬静、完整严谨、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他的交响曲《苏格兰》、《意大利》,序曲《芬格尔山洞》,《平静的海与幸福的航行》,《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都是著名作品。《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音乐作品中最早描写神仙境界的。他还独创了“无词歌”的钢琴曲体裁,共八册四十八首,形象生动多姿,是早期标题音乐的代表。以他为中心的莱比锡乐派对十九世纪德国音乐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 1813年5月22日生于莱比锡。自幼喜爱贝多芬、莫扎特和韦伯的音乐,自学钢琴和作曲。同时,也受莎士比亚、歌德、席勒的戏剧影响,15岁时就写了一出5幕的诗悲剧,晚年又受叔本华、尼采甚至弗洛伊德等哲学家的影响。1833年夏天在维尔茨堡担任歌剧指挥,并开始歌剧创作。1840年写成《黎恩济》,1841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代表作《漂泊的荷兰人》。1843年被任命为德累斯顿宫廷歌剧院指挥。1845年演出他根据德国传说所作的《汤豪塞》。1849年后,在国外流亡15年。1875年完成了《指环》的全部写作,并于1876年8月在新落成的拜罗伊特剧院上演,获极大成功。其著名的作品尚有《罗亨格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等。其著作有《论德国音乐》、《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作品》以及《歌剧与戏剧》等。1883年2月13日逝世。他的音乐戏剧的舞台作品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特点是都是由自己创作的(包括情节、人物、剧词、表现方法和音乐)。他对音乐形式本身从不感兴趣,只把它作为情感的和心理的表现手段而已。他彻底改革了作曲的技术,从而对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并导致表现主义音乐的形成。

  马克思(1818-1883) 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犹太人律师家庭。1835—1841年,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法学,得哲学博士学位。1842年任莱茵报主编,1843年和燕妮结婚并迁居巴黎。1844年和恩格斯会见,合著《神圣家族》(1844年)、《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1847年11月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1848年2月发表与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后回到德国,创办《新莱茵报》;1840年被驱逐出普鲁士,先到巴黎,后定居伦敦;1864年在伦敦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开展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1883年3月14日与世长辞,和先他两年逝世的夫人燕妮一起,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 马克思故居的特别纪念

  恩格斯(1820-1895) 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一个纺织工厂主家庭。1837年中学还未毕业,就到不来梅一家大贸易公司经商,1841年在步兵炮团服兵役,同时在柏林大学听哲学课,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小组。1842年9月到英国曼彻斯特其父与人合营的企业工作。1844年在巴黎与马克思相见,并于当年合著《神圣家族》。1845年出版《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同年春迁居布鲁塞尔,与马克思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1848年2月又共同发表《共产党宣言》。1848年德国革命爆发,曾亲自参加武装起义。1850年11月重返英国经商,在经济上支持和帮助马克思。参加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的工作。1877-1878年写成《反杜林论》;1885年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1894年出版了第三卷。1889年领导建立第二国际。1895年8月5日在伦敦病逝。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1815-1898) 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从上至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俾斯麦于1815年4月1日出生于普鲁士勃兰登堡阿尔特马克雪恩豪森庄园一家大容克贵族世家。 幼时受过良好教育,曾经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历史和外语。大学期间,他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毕业后服兵役。俾斯麦体格强壮、个性粗野,为了追求目标可以不择手段,持现实主义态度。1839年以后,他回到自己的领地,经营庄园经济,采用新的耕作方法,改进农具,作物轮种,进行商品生产。1847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议会议员;1851—1858年被任命为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公使,1861年改任驻法公使。1862年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极力推行“铁血政策”,主张通过战争,由普鲁士统一德国。他相继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1871年俾斯麦出任新成立后的德意志帝国宰相,并受封为公爵。此后的20年间,他权倾朝野。对内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促进容克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和经济收益,镇压工人运动;对外采取现实主义态度,争霸欧洲,并向海外积极扩张,他本人成为19世纪下半期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1890年,他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辞职,回到庄园。1898年去世。

  贝尔托·布莱希特 1898年2月10日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省奥格斯堡镇。年轻时任剧院编剧和导演。曾投身工人运动。1933年后流亡欧洲大陆。1941年经苏联去美国,但战后遭迫害,1947年返回欧洲。1948年起定居东柏林。1951年因对戏剧的贡献而获国家奖金。1955年获列宁和平奖金。他一直从倡导歌剧改革入手,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史诗剧实验,特别吸收中国戏剧艺术经验,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表演方法。他的主要戏剧理论著作有:《梅辛考夫》等。代表性剧作有:《母亲》、《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阑记》、《伽利略传》等等。

  海德格尔 当代德国哲学界最有创见的思想家、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言》中,将对人类生存的研究看作现实的根本原则。他是当代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本体论学者。其重要著作还有《存在与时间》《什么是形而上学》等。1976年5月26日海德格尔逝世,享年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