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戴望舒(汉语拼音:Dɑi Wɑngshu;英语:Dai Wangshu),中国诗人。笔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县( 今余杭市)人。

生平简介

  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转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珞》旬刊上发表诗歌。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受到人们注意,他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称号。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并带有明显的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兰等人的影响。1929年出版的诗集《我底记忆》大部为此时期的作品。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他曾在该刊发表许多著、译作。同年11月赴法国,曾在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肄业或旁听,并继续从事著、译活动。编定诗集《望舒草》于1933年出版。这一阶段的诗作数量较多,艺术上也较成熟,在创作中最具代表意义,他由此成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1935年从法国回国。1937年出版诗作合集《望舒诗稿》。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上海继续著译,1938年5月赴香港。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其间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国作家》等。香港为日军占领后,以抗日罪名被捕,陷狱中数月,健康受到很大损害。抗战开始后的作品,从生活、情绪到艺术风格转向积极明朗。1941年所作《狱中题壁》和稍后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表现了民族和个人的坚贞气节。这一时期作品后来收入《灾难的岁月》,1948年出版。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任教。1948年再次去香港,1949年辗转到北京,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在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工作。

名字由来

  望舒名字取自《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是神话中为月神驾车的神,后用作月的代称。取名“望舒” ,意在迎取光明。

作品

  著作书目

  《我的记忆》(诗集)1929,水沫书店

  《望舒草》(诗集)1933,现代书店

  《望舒诗稿》1937(自费出版)

  《灾难的岁月》(诗集)1948,星群

  《戴望舒诗选》1957,人文

  《小说戏曲论集》1958,作家出版社

  《戴望舒诗集》1981,四川人民出版社

  翻译书目

  《少女之誓》法国 沙多勃易盎著,1928,开明书店

  《鹅妈妈的故事》法国 沙.贝洛尔著,1928,开明书店

  《意大利的恋爱故事》与赵景深、黎锦明合译, l928,亚细亚

  《天女玉丽》法国 保尔.穆杭著,1929、尚志

  《爱经》古罗马 古沃维提乌思著,1929,水沫书店

  《屋卡珊和尼各莱特》(法国古弹调)1929,光华

  《唯物史观的文学论》法国 伊可维支著,1930,水沫书店

  《一周间》 苏联 里别进斯基著,与苏汉合译,1930,水沫书店

  《麦克倍斯》(话剧)英国 莎士比亚著,1930,金马

  《青色鸟》法国 陀尔诺夫人著,1933,开明书店

  《法兰西现代短篇集》(选译)1934,天马

  《高龙芭》(中篇小说)法国 梅里美著,1925、中华书局

  《意大利短篇小说集选译》1935,商务印书馆

  《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选译》1935,商务印书馆

  《西班牙短篇小说集选译》1936,商务印书馆

  《比较文学论》法国 提格亨著,1937,商务印书馆

  《密友》意大利 皮蓝德娄等著,与人合译,1941,三通

  《恶之花掇英》(诗集)法国 波德莱尔著,1947,怀正

  《洛尔伽诗钞》西班牙 洛尔伽著,1956,作家出版社

  《戴望舒译诗集》1983,湖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