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 袁枚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所 见

清·袁枚

mù tóng qí huáng niú 
牧 童 骑 黄 牛,

gē shēng zhèn lín yuè 
歌 声 振 林 樾。

yì yù bǔ míng chán 
意 欲 捕 鸣 蝉,

hū rán bì kǒu lì 
忽 然 闭 口 立。



诗题与背景:

  《所见》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所见:所看见的事物。

  此诗写了作者偶然所见牧童骑牛唱歌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过对牧童的动作神态变化的描写,表现了牧童天真活泼、机智灵活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情趣的特点。


逐句释义: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牧童:放牛、羊的孩子(多见于诗词和早期白话)。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用来耕地或拉车,肉供食用,皮可以制革。黄牛是中国固有的普通牛种,在中国的饲养头数在大家畜中或牛类中均居首位,饲养地区几遍布全国。
  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林木;林间隙地。樾:树荫。


《所见》插图: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意欲:想要。
  捕:捉。
  鸣蝉:鸣叫的知了。蝉:通称知了,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
  闭口:闭上嘴巴,不发出声音的意思。
  立:站立。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中赞美了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

  全诗用叙述的方式,形象的刻画出了牧童天真活泼、率真的神态,充满生活情趣。读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作者首先是写儿童放牛时候的轻松心态,骑在黄牛背上一边走一边歌唱,心情何等得畅快,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间回荡,这是一幅悠闲的景象。然后笔锋一转,写儿童不知为何突然想捕捉知了,为了不惊动树上鸣叫的知了停止了歌唱,俨然一副认真的模样。这与前面边放牛边歌唱的样子截然相反。诗中只是写了儿童从动到静的变化这一事实,并没有点明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反而留给读者遐思的空间。至于下一步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8年),清代诗人、散文家、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任知县,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四十岁辞官定居江宁(今属南京),筑室小仓山之随园,专事诗文著述。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多数作品抒发其闲情逸致。工文章,善辞赋骈文。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