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小说《搜神记》阅读: 《搜神记》目录

搜神记》,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是晋代干宝搜集撰写的记录神仙鬼怪的作品,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晋书·干宝传》说他有感于生死之事,“遂撰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

《搜神记》原本已散失。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概述

《搜神记》仅存辑本,共分二十卷,主要是搜集各种民间关于鬼怪、奇迹、神异以及神仙方士的传说,也有采自正史记载的祥瑞、异变等情况,其中不乏情节重复的故事,每个故事的叙述非常简短,文学水平也不是非常出色,但对中国后世的传奇小说发展影响很大,以后很多传奇小说如唐人传奇、《聊斋志异》等的写作方法均和《搜神记》相似。胡震亨在《搜神记引》称:“余得《搜神记》及《搜神后记》读之,乃知晋德不胜怪而底于亡也。”意思是指干宝认为司马氏是以阴谋取天下,得位不正。

在当时,干宝是以史家的态度认真来写的,读者也以读史书的态度认真来看,谁也不觉得这只是打发时间的鬼怪小说。

成书背景

干宝官至晋朝散骑常侍。据记载年轻时父亲去世,其母善妒,在埋葬他父亲时趁机将他父亲的妾推入棺材一起活埋。过了十年,他母亲去世,和他父亲合葬,开棺后发现他父亲的妾伏在他父亲尸体上,尚有体温,救回家后又活了数年。另外据说他兄长也是死了“气绝数日”又活过来了。因此引起他对鬼神事的兴趣,写了这部《搜神记》。

著名篇章

  • 干将莫邪〉、〈吴王小女〉、〈李寄斩蛇〉、〈韩凭夫妇〉等篇都是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的作品。
  • 卷十三〈由拳老妪〉及卷二十〈古巢老妪〉则是当时流传民间的地方传说。
  • 东海孝妇以往被认为来自搜神记,但实际上是来自《汉书

篇名

《搜神记》久佚,其篇名已不可得知,可考者有〈神化〉、〈感应〉、〈妖怪〉、〈变化〉四篇,李剑国《新辑搜神记》中,认为或许还有〈更生〉一篇。

对后世影响

如果以十分正式的小说概念来看《搜神记》所记载的故事,这些都只是一些不成熟的雏型。然而这些故事对于未来唐人传奇及元代的戏曲都有很深的启发。

《搜神记》记载的部分志怪,有的被后来发扬、演变成戏剧小说等的题材,如《三国演义》中的“左慈曹操”、“孙策于吉”,部分“廿四孝”的故事,关于彭祖长寿,葛永成仙,南海鲛人神农架野人相思树的故事,成语“含沙射影”的由来,“黄粱一梦”的故事,皆源自于《搜神记》。鲁迅所写的《故事新编》中的眉间尺和嫦娥奔月基本上也受到《搜神记》的影响。

版本

  • 干宝原撰《搜神记》有30卷,流传至今只有辑本20卷,464篇故事。
  • 坊间的《搜神记》并非原始的完整版本,原本多散佚,后人再从《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法苑珠林》等书辑录而成的,才成为今天所见的二十卷本《搜神记》。
  • 干宝的《搜神记》名气太大,除了历代辗转传钞之外,连袭用书名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同样叫做“搜神”的至少就有陶潜《搜神后记》、北魏昙永《搜神论》、唐代句道兴《搜神记》、宋代的《搜神总记》、元刊《新编连相搜神广记》、明代罗懋登六卷本《搜神记》、焦璐《搜神录》(即《穷神秘苑》),明代还有一个八卷本《搜神记》。干宝的《搜神记》原书似乎在宋元间就已散佚了。
  • 隋书·经籍志》载(晋)陶潜撰《搜神后记》十卷,是后人伪托。
  • 《密册汇函》刻本。
  • 《搜神记》另有日文译本。
  • 近人李剑国辑校的《新辑搜神记》30卷及《新辑后搜神记》10卷。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