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伦苏木城遗址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敖伦苏木城遗址

  敖伦苏木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在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东北约30公里处,是一处元代北方的重要城市遗址。敖伦苏木城遗址发现于1927年,黄文弼先生作为当时的西北科学考察团成员之一,在附近进行调查时发现了《王傅德风堂碑记》,证实这里就是当时的德宁路所在地。敖伦苏木城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元代中国北方城市的形制、布局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996年,敖伦苏木城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碑文和相关典籍记载,敖伦苏木城建于元泰定元年(1323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汪古部落的世居之地,曾经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而显赫一时,明清时期废弃。

  现存的敖伦苏木城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约960米,南、北长约570米,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城墙为夯筑而成,四面辟有城门,墙基宽约3米,残高2~3米。另外,城墙的四角筑有角楼,夯土保存的较为完整。

  城址内发现有建筑遗址17处,另外还有高台和土包99处,城东300米处还发现有墓地一处。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构件,石碑、石兽以及景教墓石等遗物,均具有重要价值。

  汪古部为突厥后裔,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及西征的众多战争中,汪古部始终忠心地跟随其左右,后来成吉思汗将他的三女儿嫁给了汪古部首领阿刺兀思的长子,以示爱护和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