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无 题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诗题与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无题》二首中的第一首,体裁为七言律诗

  第二首为七言绝句,主要写的是作者追忆对一位女子的无限追慕之情,在内容上是对第一首的补充说明。作者在对爱情的表达中,也隐约透露出身世的感伤。这组无题诗感情深挚缠绵,意象错综跳跃,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抒写心理活动方面尤为出色,历来脍炙人口,堪称千古佳作。

  对这组诗的创作契机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君臣遇合之作,有人说是窥贵家姬妾之作,还有人说是追想京华游宴之作。而主流意见是看作恋情诗、怀人诗。据诗意看,作者所怀想的对象可能是一位贵族家女子。赵臣瑗《山满楼唐诗七律笺注》认为“此义山在茂元家,窃窥其闺人而为之”,冯浩也认为此诗“因窥见后房姬妾而作”。又据诗中“走马兰台”(兰台,唐代指秘书省)看,此诗可能作于李商隐任秘书省校书郎的开成四年(839年)之后。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而已。


逐句释义: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风,(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星辰:星的总称。
  画楼:指彩绘华丽的高楼。一作“画堂”。
  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身虽无彩凤双翼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彩凤:凤凰的美称。
  心有灵犀(xī)一点通:比喻双方心灵相通,彼此心思互相了解。灵犀,传说犀牛角中有条白线,通向头脑,感应灵敏,所以叫“灵犀”。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玩着隔座送钩、分曹射覆的游戏,觥筹交错,灯红酒暖,其乐融融。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隔座送钩,古代一种游戏。一队用一钩藏在手内,隔座传送,使另一队猜钩所在,以猜中为胜。
  分曹:分组。
  射覆,把东西放在覆盖物下使人猜。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可叹晨鼓已经敲响,要去上班应差了。(自己)正像飘转不定的蓬草不得不匆匆走马兰台(到秘书省校书)。
  嗟(jiē):叹词。
  听鼓应官:到官府上班,古代官府卯刻击鼓,召集僚属,午刻击鼓下班。
  走马:跑马。
  兰台:秘书省的别称。《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唐高宗年号)初改为兰台。”当时李商隐在做秘书省校书郎。
  类:类似。
  转蓬:指身如蓬草飞转。转,一作“断”。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恋情诗。写作者追忆昨夜参加了富贵人家一次宴会后的无尽情怀,表达了作者与爱人席间相遇却很快分离的无尽思念和惆怅之情。全诗跳跃变幻,感情真挚,情意深长,形象动人。


  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写欢聚的时间和地点,也写了环境。意思是说,昨夜星光闪烁,伴有习习凉风。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昨夜星辰昨夜风”一句在艺术上,词人借助了反复(形成了句中对)手法,使“昨夜”反复出现,不但回环往复,强调了时间,而且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美。“画楼”和“桂堂”,在古代诗词中,常借来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此代指富贵人家。作者在此并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美好的环境“画楼西畔桂堂东”烘托了聚会的地点。这样,不但为写人物营造了美好的环境,而且也展示了聚会的不同寻常。


  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写今日的相思之苦。昨日欢聚之后,今日与意中人分处两处,不能相见,苦恼与痛苦,寂寞与相思凝聚心头。上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希望自己身上长着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飞到爱人身边。下句“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借“灵犀一点通”来比喻与爱人心心相印,不但形象,而且含蓄生动。“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成为千古名句。“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写宴会上的热闹。宴席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分曹射覆的游戏,觥筹交错,灯红酒暖,其乐融融。“隔座送钩”,古代一种游戏。一队用一钩藏在手内,隔座传送,使另一队猜钩所在,以猜中为胜。“分曹”,分组。“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在作者的想象中,对方此刻想必就在画楼桂堂之上参与热闹的宴会。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不知不觉,晨鼓已经敲响,上班应差的时间要到了。可叹的是自己正象飘转不定的蓬草,又不得不匆匆走马兰台(当时作者正在秘书省任职),开始寂寞无聊的校书工作。这句话应是解释离开佳人的原因,同时流露出对所任差事的厌倦,暗含身世飘零的感慨。这个结尾,将爱情间隔的怅惘与身世飘的能融合起来,不但扩大了诗的内涵,而且深化了诗的意蕴,使得这首采用“赋法”的无题诗,也像他的一些有比兴寓托的无题诗一样,含有某种自伤身世意味。


  李商隐的无题往往着重抒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事件与场景的描叙常常打破一定的时空次序,随着心理活动的流程交错展现。这首诗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典型。起联明写昨夜,实际上暗含由今宵到昨夜的情景联想与对比;次联似应续写昨夜,却突然回到今タ相隔的现境;颈联又转为对对方处境的想象,末联则再回到自身。这样大幅度的跳跃,加上实境虚写(如次句)虚境实写(如颈联)等手法的运用,就使得这首采用赋法的无题诗也显得断续无端,变幻迷离,使读者感到困惑了。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运势十分自然流畅,但如果定要深究诗里说的具体的事情,便又有了好多种想象且个个都合情合理。叶嘉莹说,诗是显意识活动,词则是隐意识的。李商隐的无题诗近乎词的情境,在工整的诗歌格式下抒发的是一种词所擅长的隐约难言的显意识表达。单看这首无题诗,全诗在哀婉凄凉的乐调下有一种似解非解的感觉,既像是写给不能长久相伴的恋人的,又像哀叹君臣遇合,却似乎没有这么世俗,这就是李义山无题诗的妙处所在。


名家点评:

  清·钱牧斋、何义门《唐诗鼓吹评注》:此追忆昨夜之景而思其地,谓身不能至,而心则可通也。“送钩”、“射覆”,乃昨夜之事。嗟余听鼓而去,迹似转蓬,不唯不能相亲,并与画楼、桂堂相远矣。

  清·吴乔《围炉诗话》:“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乃是具文见意之法。起联以引起下文而虚做者,常道也;起联若实,次联反虚,是为定法。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此诗是席上有遇追忆之作。妙在欲言良宵佳会,独从星辰说起……凌空步虚,有绘风之妙……得三四铺云衬月,顿觉七宝放光,透出上文,身远心通,俨然相对一堂之中。五之胜情,六之胜境,皆为佳人着色。且隔座分曹,申明三之意;送钩春暖,方见四之实。蜡灯红后,恨无主人烛灭留髡之会。闻鼓而起,今朝寂寞,能不重念昨夜之为良时乎?

  清·钱良择《唐音审体》:义山无题诗,直是艳语耳。杨眉庵谓托于臣不忘君,亦是故为高论,未敢信其必然。

  清·屈复《玉谿生诗意》:一二昨夜所会时地。三四身虽似远,心已相通。五六承三四,言藏钩送酒,其如隔座;分曹射覆,唯碍烛红。及天明而去,应官走马,无异转蓬。感目成于此夜,恐后会之难期。

  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冯舒:妙在首二句。次联衬贴,流丽圆美,“西昆”诸公一世所效。冯班:起二句妙。纪昀:观此首末二句,实是妓席之作,不得以寓意曲解。义山“风怀”诗,注家皆以寓言君臣为说,殊多穿凿。


拓展阅读

《无题二首》

李商隐

其 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其 二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93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1—约858年),唐朝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际含义,诸家所释不一。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有《李义山诗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555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