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无题·其二

唐·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无题》二首中的第二首。

  第一首诗写抒情主人公深夜难眠,回忆起当时与情人偶遇的情景,以及渴望和惆怅的心情,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表现了主人公爱情失意的幽怨和相思无望的苦闷之情。第二首诗写了抒情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和相思苦恋之情,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这组诗内涵丰富,措辞婉转,手法精妙,寓意深远。

  这组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冯浩将第一首诗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首诗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从诗歌形象的整体出发,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这首着重写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神女”一联,体现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深慨辗转相依、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风波”一联,如单纯写女子遭际,显得不着边际;而从比兴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会。作者地位寒微,“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风波摧折,桂叶无月露滋润致慨。他在一首托宫怨以寄慨的《深宫》诗中说:“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取譬与“风波”二句相似(不过“清露”句与“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证“风波”二句确有寄托。何焯说这首无题“直露(自伤不遇)本意”。不论这组无题诗有无寄托,都可以当作爱情诗理解。

  这两首诗都采取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写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因此,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主人公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作者三十九岁,在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幕府里做幕僚。这年春天,卢弘止病死。作者离开徐州,来到长安,向令狐绹陈情。这时,令狐绹官做同平章事,即已做到宰相。作者求令狐绹推荐自己进入翰林院。作者十七岁时,郓州(今山东东平县) 的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请他到幕府里做巡官,跟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交好。到作者二十五岁时,令狐绹把作者推荐给主考官高锴,作者就在这年考中进士。这年,令狐楚在兴元(今陕西汉中市)做山南西道节度使,作者又到令狐楚幕府里去。接着,令狐楚病死,作者护送令狐楚丧回长安。到二十六岁,泾州(今甘肃泾县)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聘作者到幕府里去。茂元爱作者才华,把女儿嫁给他。当时,朝廷上有李德裕、牛僧孺两派,令狐绹属牛派,王茂元属李派。作者到了王茂元幕府,作了茂元的女婿,遭到牛派人憎恶。令狐绹虽然跟作者是旧交,到这时也不肯推荐他进翰林院。这年(大中五年)七月,柳仲郢任东川节度使(治所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聘作者为节度书记。作者还是希望令狐綯推荐自己进入翰林院。作者当时住在令狐綯家里,写了这《无题二首》 给令狐綯,向他陈情。这是作者在去东川前写的两首诗。


逐句释义: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层层的帷幕深垂在莫愁的闺房,(她)睡去醒来更觉静夜缓慢而悠长。
  重帷:层层帘幕。喻帷帐深邃。
  莫愁:古乐府中所传女子。一为石城(在今湖北钟祥市)人。一为洛阳人,见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这里泛指年轻的女子。作者有一首七绝《莫愁》,中云:“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时。”则此处当指石城莫愁。
  卧后:醒后。
  清宵:静夜。
  长:指长夜。实是说不眠时间超过入眠时间。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巫山神女般的生涯原是一场梦,像小姑那样独处本也没有情郎。
  神女:即宋玉《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传说她曾与楚王在梦中欢会。
  生涯:犹生计。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无题》)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菱枝本柔弱而风波不信,偏要摧残;像那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
  菱:菱角,一种水生植物。
  月露:月下露珠。
  桂叶:桂树的叶。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即使深知沉溺相思是全无益处,也无妨惆怅痴情到底,变得痴呆也在所不惜。
  直道:即使,就说。
  了:全然,完全。
  清狂:旧注谓不狂之狂,犹今所谓痴情。按,如作狂放解本也通,如杜甫《壮游》之“裘马颇清狂”。但既把诗中人作为女子解,那么,还是作痴情解较切。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情诗。比起第一首,第二首更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也更加概括。诗的开头,写一年轻女子醒来后细细地想着自己的身世,更觉长夜漫漫了。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五句尚可解,六句不妨解作自叹徒有芬芳(美好)的品格,却不为对方爱惜,也就是所谓“慧心弱质”。

  这两首七律无题,内容都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都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首联“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重帷”“莫愁堂”,奠定了全诗幽怨的气氛,而“清宵细细长”凸显了夜晚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女主人公便就是在这样清冷孤寂的夜晚开始追忆往事。


  颔联“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之意,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像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


  颈联“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而风波“不信”,偏要摧残;又像那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流露出无可依靠、无所寄托的幽怨。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此联的意象具体而鲜明,但象征的意味相当隐晦,可能是抒写那个女子在长夜无眠时的慨叹,可能是暗示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可能是作者自伤身世,历来说法颇多。


  尾联“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爱情遇合既如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这组诗内容丰富,寓意深远。不论这两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们都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即使我们完全把它们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并不减低其艺术价值。


  这首诗用这位女子来自比,写这位女子就是写作者自己。先是自比莫愁,这位莫愁善于歌唱,比自己有诗才,善于作诗。这位莫愁,住在重重帘幕后的屋子里,比喻自己是个行动谨慎,遵守礼节的人。写莫愁的清夜不睡,细细思量,是作者在思量过去的生活。这位姑娘像神女那样到处飘泊,作者在比自己到各地的幕府里去做幕僚,到处飘泊。这个姑娘像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作者自比像待嫁的姑娘那样还未出嫁。这个姑娘像柔弱的菱枝遭到风波的冲激。作者比喻自己遭到各种挫折。作者二十六岁时,去考博学宏词科,考官已经录取。复审时,有一位“中书长者”把他的名字抹去,因此落选。这位“中书长者”可能是牛僧孺一派人,因作者投靠王茂元,王是李德裕派人。这位“中书长者”认为作者也是李德裕派人,所以把他的名字抹去。二十七岁时,作者做秘书省校书郎。不久,调去做弘农 (今治南灵宝县)县尉,调离朝廷。这在他也认为是挫折。三十岁,作者又入朝做秘书省正字,因母丧居家守孝,这也是一种挫折。作者三十六岁,治桂州的桂管观察使郑亚派他去代理昭平郡 (今广西平乐县) 守。这年,郑亚贬官,作者不能代郡守,又是一个挫折。郑亚是李派人,遭牛派人打击贬官,这又牵涉到牛李两派的斗争。这首诗里把那位女子比做桂花,不知谁使月露滋润桂花,使她感激。作者用它来表示对令狐綯的感激。令狐綯向主考高锴推荐作者,作者因此考中进士。当时把考中进士比做蟾宫折桂,相传月宫里有一棵大桂树,考中进士,好像到月宫里去折取一株桂花。作者所以自比桂树,把令狐綯帮助他考中进士,比做用月中露水来滋润桂树,使桂树开花,花叶都香。这是表达对令狐綯的感激。最后说到他已经知道对令狐綯的相思是无益的,即向令狐綯的陈情是无益的,因此惆怅,可是不妨还在相思,是一片痴情。“清狂”是清醒的痴,即痴情。这首诗,表面上是写一位痴情女子,实际上是写自己。表面上写这位女子对待抛弃她的男子抱着一片痴情,实际上是写令狐綯已经厌弃自己,自己还抱着一片痴情向他陈情。冯浩注称:“此种真沉沦悲愤,一字一泪之篇。”作者用这一片痴情,向令狐綯诉说,想打动令狐綯,可令狐綯还是不理,所以他只好离开令狐綯,到东川去投靠柳仲郢了。


名家点评: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艳诗别调。

  清代黄周星《唐诗快》:义山最工为情语。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非义山其谁归?

  清代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何焯曰:义山无题数诗,不过自伤不逢,无聊怨题,此篇乃直露本意。

  清代胡以梅《唐诗贯珠》:此以莫愁比所思之人也。

  清代陆昆曾《李义山诗解》:此篇言相思无益,不若且置,而自适其啸志歌怀之得也。

  清代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此义山自言其作诗之旨也。重帏自锁,清宵自长,所谓神女小姑,即《楚辞》“望美人兮南浦”之意,非果有其人也。

  清代屈复《玉谿生诗意》:“梦”字承秋宵,“居处”承奠愁堂,“风波”承白水居处,“月露”承神女梦,“相思”总结上六句,“惆怅”、“清狂”中说七句也。

  清代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平明钟后更何事,笑倚墙边梅树花”、“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觉欲界缠人,过后嚼蜡,即色即空之义也。

  清代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此种真沉沦悲愤、一字一泪之篇,乃不解者引入歧途,粗解者未披重雾,可慨久矣。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96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1—约858年),唐朝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际含义,诸家所释不一。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有《李义山诗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555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