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佛茶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普陀佛茶浙江省舟山市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舟山群岛的气候类型为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降水丰沛,适宜种植茶树。普陀佛茶为产于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又名普陀山云雾茶、凤尾茶。优质普陀佛茶外形“似螺非螺,似眉非眉”,色泽翠绿披毫,香气芬芳,茶汤味道清醇爽口,又因其似圆非圆的外形也略像蝌蚪,故也称“凤尾茶”。

2011年12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普陀佛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普陀佛茶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的城东街道、环南街道、解放街道、昌国街道、盐仓街道、临城街道、白泉镇、干览镇、马岙镇、小沙镇、岑港镇、双桥镇、金塘镇、北蝉乡;普陀区的沈家门街道、东港街道、勾山街道、展茅街道、朱家尖街道、桃花镇、六横镇、登步乡;岱山县的高亭镇、东沙镇、岱东镇、岱西镇、衢山镇、秀山乡。

历史人文

普陀佛茶生产历史悠久,普陀山种茶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或五代十国时期,据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记述:“普陀老僧,始余小白岩茶一裹,叶有白茸,论之无色,徐饮觉凉透心腑”僧曰:“木岩茶至上、六后,专供(观音)大士,僧得啜者寡矣”。《浙江通志》引《定海县志》记载:“定海之茶,多山谷野产。……普陀佛茶可愈肺痈血痢,然亦不甚多得。”

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年),普陀佛茶被列为贡品。

2010年,普陀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佛茶之乡”荣誉称号。

2017年,普陀佛茶产量在1500千克左右,观音红茶的产量预计将超2500千克。

2018年,普陀区春茶产量19.94吨,产值821万元,其中名优茶7.44吨,产值721万元。

2019年,普陀区有茶园面积达到4400亩,其中通过无公害认证面积达到3800亩。

产品荣誉

普陀佛茶先后多次在国际、中国国内茶博会、农博会上获金、银奖,并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

1915年,普陀佛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

1984年,普陀佛茶获得浙江省名茶称号。

1999年,普陀佛茶经浙江省第三次省级名茶复评,再获“浙江省名茶”证书。

2011年12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普陀佛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20年7月27日,普陀佛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