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1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
[[文件:曾侯乙编钟.jpg|right|thumb|300px|曾侯乙编钟]]
 +
[[文件:曾侯乙编钟,湖北省博物馆新馆,2021年12月20日.jpeg|right|thumb|300px|曾侯乙编钟,湖北省博物馆新馆,2021年12月20日。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曾侯乙编钟'''([[汉语拼音]]:Zenghouyi Bianzhong),[[中国]][[战国]]早期的曾国青铜乐钟。1978年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中出土。因有“曾侯乙”铭文而得名。包括甬钟45件,钮钟19件,及楚惠王所赠鏄钟1件 ,共计65件。按形制不同,以大小及音的高低为序组成8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3层钟架上。钟架平面作曲尺形,全长10.79米,高2.67米,表面髹漆彩绘,架旁有漆木锤8个、漆木棒2根。钟上均有篆体字铭,除“曾侯乙”铭外,还有标音铭文及乐律铭文。经实测,每钟都能敲出两个乐音,音律曾侯乙编钟准确,音色优美。总音域包括5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备。迄今仍可演奏出各种曲调。该编钟设计精巧,工艺水平极高,是研究先秦音乐史与青铜铸造工艺的珍品。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
'''曾侯乙编钟'''([[英语]]:Chime-bells from the Tomb of Marquis Yi of Zeng State),又称“曾侯乙墓编钟”,中国战国早期的曾国青铜乐钟。1978年于[[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
  
[[Category:中文词典]]
+
编钟全套共65件,依大小和音高编成8组,出土时分3层悬于钟筍上。上层钮钟3组19件,中层甬钟3组33件,下层甬钟2组12件。另有楚王酓章(即楚惠王熊章)五十六年(公元前433)赠与曾侯的镈钟1件,可知编钟的铸造年代亦当近于此时。甬钟中最大的通高153.4厘米、重203.6千克,最小的通高37.3厘米、重2.4千克。钟筍为木质彩绘,呈曲尺形,全长10米以上,两端有华丽的青铜装饰。青铜钟虡为武士形,立于蟠龙形虡座上。钟虡、筍合成之钟架,通高2.73米。编钟和钟虡的青铜构件,共重2 567千克。编钟的钟体、钟钩上皆刻有铭文,多为错金,共计3 755字,其中钟体铭文计2 800余字。内容以乐律为主,兼及编号、纪事、标音等。钟铭所记律名如宫、羽、宫曾、宫甬、宫反、少(羽)等共28个,阶名66个,其中18个律名为过去在文献中所未见的异名。据铭文及实测,曾侯编钟有七声音阶,音域宽广,并具有旋宫转调的能力,音调颇为优美,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及青铜铸造工艺的重要资料。
[[Category:Z音词条]]
+
  
 +
===参见===
 +
 +
*[[中国百科]]
 +
*[[中华文化]]
 +
*[[中华文化(目录)]]
 +
 +
[[Category:中华文化]]
 +
[[Category:古代文明]]
 +
 +
[[Category:历史]]
 +
[[Category:历史学]]
 
[[Category:中国历史]]
 
[[Category:中国历史]]
[[Category:文物]]
+
[[Category:中国古代史]]
  
 +
[[Category:文物]]
 
[[Category:古代乐器]]
 
[[Category:古代乐器]]
 +
[[Category:考古]]
 +
[[Category:考古学]]
 +
[[Category:中国考古]]
 +
 +
[[Category:湖北]]
 +
[[Category:随州市]]
 +
[[Category:随县]]
 +
 +
[[Category:中文词典]]
 +
[[Category:Z音词语]]
 +
[[Category:曾]]

2022年1月25日 (二) 19:17的最后版本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湖北省博物馆新馆,2021年12月20日。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曾侯乙编钟英语:Chime-bells from the Tomb of Marquis Yi of Zeng State),又称“曾侯乙墓编钟”,中国战国早期的曾国青铜乐钟。1978年于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编钟全套共65件,依大小和音高编成8组,出土时分3层悬于钟筍上。上层钮钟3组19件,中层甬钟3组33件,下层甬钟2组12件。另有楚王酓章(即楚惠王熊章)五十六年(公元前433)赠与曾侯的镈钟1件,可知编钟的铸造年代亦当近于此时。甬钟中最大的通高153.4厘米、重203.6千克,最小的通高37.3厘米、重2.4千克。钟筍为木质彩绘,呈曲尺形,全长10米以上,两端有华丽的青铜装饰。青铜钟虡为武士形,立于蟠龙形虡座上。钟虡、筍合成之钟架,通高2.73米。编钟和钟虡的青铜构件,共重2 567千克。编钟的钟体、钟钩上皆刻有铭文,多为错金,共计3 755字,其中钟体铭文计2 800余字。内容以乐律为主,兼及编号、纪事、标音等。钟铭所记律名如宫、羽、宫曾、宫甬、宫反、少(羽)等共28个,阶名66个,其中18个律名为过去在文献中所未见的异名。据铭文及实测,曾侯编钟有七声音阶,音域宽广,并具有旋宫转调的能力,音调颇为优美,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及青铜铸造工艺的重要资料。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