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北塔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朝阳北塔

  朝阳北塔,坐落于辽宁省朝阳市老城区内,因与市内南塔对峙而得名,是中国东北地区现存最早的古塔。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年)。北魏皇室在前代的前燕后燕北燕故都龙城(今朝阳)宫殿旧址上,建起一座方形土木构楼阁式塔,取名“思燕佛图”;后来毁于火灾。隋文帝仁寿年间(601-604年),隋文帝下诏重修,在其台基上重建成方形空心密檐式砖塔,称为“宝安寺塔”。唐天宝年间(742-756年)曾维修并施以彩画。辽代两度维修,更名为“延昌寺塔”。最后,形成了现今以三燕宫殿夯土台基为地基,“思燕佛图”的台基为台基,隋唐砖塔为内核,辽塔为外表的朝阳北塔。1988年,朝阳北塔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阳北塔原为方形的空筒式密檐砖塔,共十三层,通高42.6米。一层的塔身南面原辟有一座券门,通过券门可以进入塔内。各层密檐束腰白灰壁面上,用红、黑、绿色绘出仿木构建筑和斗拱和卷草纹样,色彩鲜艳,技艺精湛,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唐塔彩绘精品。

  辽代在塔座及一层的塔身外面又包砌了一个外壳,将原有的券门封闭在塔壳之内。乍一看,整座塔显得从二层塔檐以上急剧内收。包砌后的塔身四面,各有一尊浮雕坐佛,像端坐在每面的中央,另有二菩萨屈膝相对。旁边为浮雕的小塔,上有阴刻的楷书塔名。佛、菩萨之上还有宝盖、飞天等。这些雕刻的主题合起来是密宗的五方如来、八大菩萨和八大灵塔,为辽代佛塔上常见的一种装饰。

  塔的南面有一壶门,东、西、北三面雕刻有假门。塔身以上密檐叠起,层层内收,塔身显得挺拔秀丽,雄伟壮观。1988年11月,在维修北塔之时,在辽代天宫内出土了上千件文物,其中鎏金银塔、金银经塔及波斯玻璃瓶尤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