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朝鲜半岛全图
朝鲜半岛卫星影像图

  朝鲜半岛韩半岛英语:Korean Peninsula;朝鲜语:조선반도/朝鮮半島,한반도/韓半島),位于东北亚,三面环海。从国家地理上,则特指朝鲜半岛现有的两个国家,分别是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其政治现状于1953年才被确定。之前两国曾经为了半岛的统一而爆发波及韩朝两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朝鲜战争。过去,朝鲜半岛一直都是现在成为朝鲜民族的祖先的居住地,并建立过多个国家。此外,周边民族亦不断迁入朝鲜半岛,并渐渐融入朝鲜民族中。

  日本在二战战败后,联合国订定朝鲜半岛日后的托管统治计划,并在三八线划定两个行政区,当中北部的管辖由苏联负责,而南部则由美国负责,并于1948年在南北各立政府。

  1950年6月7日,北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向朝鲜半岛全体人民发出呼吁,要求在8月5日至8月8日在整个朝鲜半岛举行大选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并且以此目的为号召于6月15日至6月17日在海州市召开协商会议。6月11日,北朝鲜三名代表越过三八线,打算向韩国各政党领导人递交和平统一国家的呼吁书,被韩国政府逮捕。6月25日,北朝鲜在未通知中美两国的情况下出兵越过北纬38度线攻打韩国,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苏联、中国人民志愿军亦相继介入战斗,三年后作战双方在接近三八线的板门店签订停火协议。双方至今并未签订任何和平条约。

历史

  据考古资料,在数十万年前,朝鲜半岛之上已有原始人类居住。朝鲜半岛的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50万年,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4世纪进入铁器时代。

  朝鲜族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目前尚无定论。韩国官方视为檀君古朝鲜为韩国/朝鲜历史开端。

  根据史书记载,朝鲜半岛北部及东北分布着夫余、沃沮、濊貊、东濊等部落,而朝鲜半岛南部分布著三韩。进入4世纪以后,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统一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在西南部,百济消灭了马韩54国。东南部的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朝鲜三国时代”。

  公元7世纪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统一朝鲜,史称“统一新罗时代”。892年,甄萱建立后百济,904年,新罗僧人弓裔建立“后高句丽”,与新罗并称后三国。918年,后高句丽大将王建杀金弓裔,建立高丽王朝,此后定国号“高丽”,于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统一朝鲜。并深受儒家思想以及佛教的影响。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王朝,定国号为朝鲜,史称“朝鲜王朝”。

  二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英中4国共同托管。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由苏联势力范围的“北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处于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南韩(大韩民国)”。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南韩。联合国军支援的南韩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北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

地理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隔着长白山(又名“太白山”或“白头山”)与中国相接,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朝鲜、韩国称东朝鲜海或东海)环绕。朝鲜半岛由半岛本土和3300个大小岛屿组成,半岛本土占全国总面积的97%。境内多山,山地和高原占全国总面积的80%。大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南端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主要集中在韩国釜山一带)。南部受日本黑潮影响下,海洋性气候特点明显;而北部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8-12℃,年平均降水量1120毫米。

  因朝鲜半岛南北跨度有将近三千朝鲜里(3朝鲜里合1公里,朝鲜半岛总长1,100公里,故约合3,000朝鲜里),因而又称“三千里江山”。

气候

  朝鲜半岛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半岛南部地区与日本气候相似,受东韩暖流影响,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半岛部北地区气候相对寒冷,与中国东北地区的内陆气候相似。在一月份,朝鲜半岛南北温差达20摄氏度。

  不过整个朝鲜半岛在盛夏都是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在秋季都有频繁的台风。大部分的降雨是在夏季,将近一半的年降雨发生在季风时节。除了济州岛外,朝鲜半岛在冬季气温都低于零摄氏度。冬季降水稀少,除山区外很少有积雪。

植被

  朝鲜半岛已植物种类有3000多种,其中500多种为朝鲜半岛特有物种。朝鲜半岛气候可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暖温带分布在半岛南部海岸和济州岛。植被为阔叶常绿植被。半岛大部分地区为中温带,植被以韩松,阔叶落叶植物为主。朝鲜半岛北部和山区是寒温带,植被以落叶松和杜松为主。

三八线

  三八线是位于朝鲜半岛上北纬38度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北纬38度线,原本只是横穿朝鲜半岛地图中部的一条极为普通的纬线。这条长约300公里的分界线从朝鲜半岛中部拦腰穿过,截断了75条小溪和12条河流、181条小路、104条乡村土路、15条道际公路、8条高级公路,以及6条南北铁路线,将朝鲜半岛和朝鲜民族一分为二。

  利用北纬38度这条半岛半岛中部纬线作为军事分界线,最早是由日本和沙皇俄国提出来的。1896年,日、俄两国密谋瓜分朝鲜之时,日本即向沙俄秘密提出:以北纬38度线作为两方瓜分朝鲜的分界线。1904年日俄战争前夕,沙皇政府也曾秘密做出决定:俄国只控制“三八线”以北,听凭日本在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南任何地方登陆。但这两次以“三八线”为准瓜分朝鲜半岛的阴谋,均因种种原因未能得逞。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不久,日军于1945年2月把部署在朝鲜半岛的日军以“三八线”为界划分为两部分:“三八线”以北的日军归关东军指挥,“三八线”以南的日军则由日军大本营直辖。这样,三八线在实际上就为后来苏联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对日本关东军作战,而美国在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列岛与日军大本营直辖部队作战提供了客观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国协议以朝鲜半岛上北纬38°线作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日本投降后,就成为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临时分界线,通称“三八线”。 

  三八线北部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部为大韩民国。长度248公里,宽度大约4公里。双方一度都有重兵把守,并互相播放广播。近几年局势缓和,基本没有冲突,双方的广播对峙也已经停止。

  2007年5月17日,京义线铁路和东海线铁路试运行,这是56年来首次有列车跨越韩朝军事分界线。

  2007年10月2日,韩国总统卢武铉以步行方式,穿过分界线进入朝鲜进行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