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 (称谓)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朝鲜(조선)或(한),可以指文化上的朝鲜(朝鲜的称号),包括地理上的朝鲜朝鲜半岛韩半岛)或朝鲜的主体民族“朝鲜民族(韩民族)”。

“朝鲜”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古籍《山海经·海内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在公元前200年的《尚书大传》中提到朝鲜的意思为“朝日鲜明”。1392年,高丽(고려)被李成桂推翻,明太祖朱元璋选定了朝鲜为其号。1401年,明惠帝册封朝鲜太宗为朝鲜国王。1896年,朝鲜高宗宣布朝鲜独立,改国号为大韩帝国。1910年,日韩合并后,日本使用“朝鲜”一名,设立朝鲜总督府。在上海建立的流亡政府名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1948年南方政权建国,国号为大韩民国,北方政权建国,国号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为朝鲜大韩民国简称为韩国(한국)。

辞源

朝鲜

“朝鲜”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古籍《山海经》〈海内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在公元前200年的《尚书大传》中提到朝鲜的意思为“朝日鲜明”,“朝”读如“朝日”的“朝”。而唐代司马贞所撰《史记索隐》中提到“朝鲜”的发音为“潮仙”:“案,朝音潮,直骄反。鲜音仙。以有汕水故名也,汕,一音讪。”所以可以推测经过较长时间的流传,朝鲜的发音有所改变。西周灭商之后,商朝的遗老箕子不愿意成为周臣,带领一部分侍从到达朝鲜半岛和当地居民一起建立了“箕氏侯国”,并得到周武王的承认和册封(《史记·宋微子世家》),《尚书大传》和司马迁的《史记》均记载了此事,史称“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的管辖地区主要指现在朝鲜半岛外侧靠北的地方。如果北海为今天的渤海的话,有学者认为箕子朝鲜初期位今中国河北、辽宁和内蒙古东南部。箕子朝鲜在半岛统治近一千年,历经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2世纪被燕人卫满取代。这段历史为朝鲜留下了光彩的记忆,等到后来朝鲜进入“高丽”和“朝鲜王朝”时,箕子受到极大的推崇与赞赏。朝鲜人称其为“箕圣”,称自己的国家叫“箕圣国”。

“朝鲜”一词在朝鲜的史书《三国遗事》被用来称呼“古朝鲜”(王俭朝鲜)、“卫满朝鲜”。“古朝鲜”与“卫满朝鲜”并立而言,所以今天在朝鲜和韩国单称古朝鲜,多指王俭朝鲜(即檀君朝鲜)。从周朝汉朝的中国史书,“朝鲜”只是指朝鲜半岛北部的地区,朝鲜半岛南部则被称为三韩(即辰韩马韩弁韩(《魏书·东夷记》))。《后汉书·东夷列传》第七十五:“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汉初,燕王卢绾叛汉后逃至匈奴,其部将卫满率千余人进入朝鲜,成为箕子朝鲜的国相。公元前194年,卫满推翻了箕子朝鲜,在平壤一带建立政权,国号仍称“朝鲜”,成为朝鲜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史称“卫满朝鲜”。此时期,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还分布着扶余、高句丽、沃沮等部落。

公元前108年(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东征朝鲜,未成功,接着派来增援部队。公元前108年夏,朝鲜右渠王(卫满的孙子)被杀,卫满朝鲜灭亡。

西汉在此设立四郡,“朝鲜”一词消失在中国典籍中。

可是,朝鲜半岛北部地区高句丽崛起,很快瓦解了真番、临屯两郡,玄菟郡也改动了辖区。到西晋末年公元313年,高句丽吞并了汉四郡的最后一郡乐浪郡。

1392年,李成桂推翻王氏高丽,自立为王。最初李成桂原想继续使用高丽的国号。但由于高丽王室在高丽末期对朝鲜半岛统治的合法性遭到质疑,李成桂决定改国号,以朝鲜(为纪念古朝鲜)、和宁(李成桂父亲李子春就仕之地)两号请明太祖朱元璋决定,明太祖选择了“朝鲜”,但不肯册封。(李朝太祖大王实录·太祖二年·二月十五]》:上感悦,赐韩尙质田五十结,下敎境内: 王若曰,予以凉德,荷天休命,肇有邦国。向遣中枢院使赵琳,奏闻于帝,报曰: “国更何号,星驰来报。” 即令佥书中枢院事韩尙质请更国号,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十五日,韩尙质赍礼部咨文以来。本部右侍郞张智等于洪武二十五年闰十二月初九日,钦奉圣旨: “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 兹予不谷,岂敢自庆! 实是宗社生灵无疆之福也。诚宜播告中外,与之更始。可自今除高丽国名,遵用朝鲜之号。)直到1401年,明惠帝才正式册封朝鲜太宗为朝鲜国王。此后“朝鲜”一词成为国家、民族和语言的名称。

到了高丽时期,编纂史书,尊箕子朝鲜为祖先,同时檀君朝鲜也作为开国神话写入史书,“朝鲜”一词再次出现于文字史料中。

1896年,朝鲜高宗宣布朝鲜“独立”,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此处的“韩”既来自朝鲜半岛南部古称“三韩”,同时“韩”字在韩语中更有“伟大”或“第一”的意思。这也是第一次“韩”从民间走向官方。

在朝鲜半岛历经的三国时期、统一新罗时代后三国时期和高丽时期,国名均与“朝鲜”无关,中国史书中也以朝鲜半岛各国之名相称,并未将其统称为朝鲜。陈寿《三国志》把三韩统称为韩国(《三国志》卷三十: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反倒是源自“三韩”的“韩”称呼一直在国号频变的半岛民间延续,成了“朝鲜半岛”的简称,这一简称一直延续到近代。例如:日本国内主张以武力迫使朝鲜半岛开国的“征韩论”,以及甲午战争时期宣战诏书中的“着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但在康熙字典中,对“韩”字的解释有春秋时期的韩国、韩姓三韩,却并没有查到朝鲜半岛之意。

高丽

由于高丽王朝是朝鲜半岛上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朝鲜民族的形成和朝鲜文化形成的也开始于这一朝代,因此在朝鲜王朝建立之后,中国和西方国家仍然继续以“高丽”(其中“丽”读作lí)作为朝鲜的别名。另外西方语言中的Korea/Corea(“高丽”)也是来自于该王朝,而西方对于朝鲜半岛的称呼并没有因为政权变迁而更改,因此西方语言中没有“朝鲜”与“韩”的区分,统称Korea/Corea(或其他类似词汇),对于半岛南北政权的称呼也因此没有汉字文化圈中如此多样,而称为南、北“高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已故最高领导人金日成提出的两韩统一后的国名“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也是基于“高丽”该词汇。

其他名称

朝鲜王朝时期,朝鲜人自称多为“东国”、“大东”、“海东”、“东邦”,此外朝鲜文人在一些著作中还以“震域”、“槿域”、“青丘”、“鸡林”、“八道”、“三韩”来指代朝鲜。

各地对于朝鲜有关的称呼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朝鲜”既是官方和民间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在涉及历史、地理、语言学、人类学等方面专有名词时,又是包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在内的整个朝鲜半岛的称呼。

中国大陆对于朝鲜族、朝鲜半岛、朝鲜战争等名词时全部沿用“朝鲜”,但对于其语言,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皆以朝鲜语称呼,但近年来有不少人士开始用“韩语”称呼该语言,尤其是在大韩民国使用的朝鲜语,对于中国朝鲜族所使用的朝鲜语,偶尔也会称呼为韩语,虽然实际上朝鲜族所使用的的朝鲜语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朝鲜语更接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建交之前,一般称其为“南朝鲜”,在1992年建交以后,对其简称更为“韩国”。

港澳

香港澳门,“朝鲜”的用处并不如中国大陆一般广泛,一般只用于历史(如朝鲜王朝相关词汇)、地理(如朝鲜半岛、朝鲜湾)还有民族(朝鲜族)。其他与当地相关的事物一般以“韩国”形容(如韩语韩服韩战等等)。

“韩国”一词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代表“两方”在内的整个“朝鲜半岛”,但一般情况下则通常特指朝鲜半岛南部的大韩民国。故容易产生误解时常称大韩民国为“南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北韩”,以避免歧义。

台湾

在台湾的中文语境里,朝鲜一词平时不常用。通常也是用于史地词汇,如“朝鲜半岛”。而受到过去冷战时期中华民国政府只承认大韩民国的影响,“韩国”一词至今仍常惯指大韩民国或整个朝鲜半岛。当今官方均以“北韩”称呼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民视是目前唯一使用“北朝鲜”一词的台湾媒体。

日本

在日文汉字中,“朝鲜”是整个朝鲜半岛的简称,当今日本称大韩民国为“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北朝鲜”。

大韩民国

大韩民国国内官方及民间均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称为“北韩”(북한),在涉及历史、地理、语言学、人类学等方面专有名词时也一律以“韩”称呼,如“韩半岛”、“韩民族”。韩国各大媒体中文版网页方面,韩联社、《中央日报》、《朝鲜日报》和《韩民族日报》使用“朝鲜”,KBS和《东亚日报》使用“北韩”。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内对于有关事物皆统称为“朝鲜”,而几乎不使用“韩”字样。对于本国常简称为“朝鲜”,和南边政权相对时有时也称为“北朝鲜”。而称呼大韩民国为南朝鲜。

西方

西方语言中称为Korea(英语、德语等,或其他类似词汇,如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中的Corea),该词汇来自于高丽王朝。而西方对于朝鲜半岛的称呼并没有因为政权变迁而更改,因此西方语言中并没有多种词汇来表达有关概念,无论是“朝鲜”还是“韩”,统一译为Korea(或其他类似词汇)。对于半岛南北政权的称呼也因此没有汉字文化圈中如此多样,而单纯称为南、北Korea。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