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学生古诗词名句|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
 
</center>
 
----
 
<br>
 
[[文件: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right|thumb|120px|《学生经典古诗词》下载,二维码]]
 
[[文件:学生经典古诗词公众号-.png|right|thumb|120px|《学生经典古诗词》公众号,二维码]]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green;">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green;">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red;">【译文】</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red;">【译文】</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李白乘船将要离别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
 
 +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李白乘船将要离别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span>
 
</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red;">【注释】</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red;">【注释】</span><br>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br>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br>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br>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br>
 +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red;">【出处】</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red;">【出处】</span>
唐·[[李白]]《[[赠汪伦 李白诗|赠汪伦]]》,全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
  唐·[[李白]]《[[赠汪伦 李白诗|赠汪伦]]》,全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red;">【背景】</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red;">【背景】</span>
  
 
  《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汪伦:历来认定是李白游历泾县(今属[[安徽]])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今有学者考证“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后任满辞官,居泾县桃花潭。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天宝十三载(754年)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汪伦:历来认定是李白游历泾县(今属[[安徽]])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今有学者考证“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后任满辞官,居泾县桃花潭。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天宝十三载(754年)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red;">【赏析】</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red;">【赏析】</span><br>
第36行: 第37行:
  
  
[[文件:139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南宋-马远-踏歌图(局部).jpg|center|thumb|400px|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踏歌图》(局部),南宋画家马远作]]
+
[[文件:139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南宋-马远-踏歌图(局部).jpg|center|thumb|300px|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踏歌图》(局部),南宋画家马远作]]
 
+
 
+
== 参考 ==
+
 
+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
+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
+
*[[学生古诗词名句]]
+
*[[唐诗三百首目录]]
+
*[[千家诗目录]]
+
  
  

2022年6月30日 (四) 14:41的最后版本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译文】

  李白乘船将要离别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注释】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出处】

  唐·李白赠汪伦》,全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背景】

  《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汪伦:历来认定是李白游历泾县(今属安徽)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今有学者考证“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后任满辞官,居泾县桃花潭。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天宝十三载(754年)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赏析】

  这是一首留别诗。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说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这首诗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起句先写离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乘舟”表明是走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次句继写送行者。此句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踏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乘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踏歌图》(局部),南宋画家马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