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清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一清(1454~1530),明代大臣(首辅、华盖殿大学士)。字应宁,号邃安、石淙。祖居云南安宁州(今云南安宁县)。父杨景迁居巴陵(今湖南岳阳县)。他少年时便崭露头角,能文,被视为奇童,荐为翰林秀才。成化八年(1472)中进士。授中书舍人,迁山西按察佥事。

  父景于明顺初(1453)任澧州判官,继娶澧州盐井张氏女,生一清,一清幼颖敏,少即能文,为澧、岳间奇童。14岁举乡试,明成化(1472)登进士,迁山西按察佥事,以副使督学陕西。居陕八年,熟谙边防之事,即先后三次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军务。与张永谋诛大宦官刘瑾,官至太子太傅,特进左柱国,华盖殿大学士,嘉靖六年(1527)晋首辅,死追谥文襄。他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善于权变,著有奏议三十卷,《石淙类稿》四十五卷,诗二十卷。成化二十年(1487)五月,一清前母刘氏死葬澧州城北龙潭寺左,朝廷诰封其为一品夫人,一清回澧祭扫,并拜见故里友人。

生平

  弘治四年(1491),任陕西提学副使。每年考试,他亲历八府三边,建立书院以培养各学府的优秀人才,亲自督促教导。还修礼器、乐器,弦欹之声充盈于三秦大地。他所识拔的英才有吕槽、康海、李梦阳等学者闻名全国。当时宗室不能干预生员的婚姻,抚按不能阻挠课试之权,成为明朝最有威望提学使。杨一清在陕任提学使八年中,发展教育外,还研究边防事务。弘治十一年(1498),成为太常寺少卿,进而为南京太常寺卿。

  弘治十五年(1502),杨一清升为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颁布乘马的政令及采办马匹事宜)。当时西番产骏马,而西番百姓依赖内地茶叶作饮料。明太祖曾下令以西蜀茶叶换取番马,以作军马。时日一久,政令松弛,奸商将茶叶偷运出去换马获利。杨一清就职后,严禁商贩以茶易马,明确了朝廷收购茶叶的专利权,从此,一度中衰的马政得以振作,换得大量西番良马。

  弘治十七年(1504),蒙古贵族吉囊潜入河套,兵部尚书刘大夏举荐杨一清巡抚陕西,兼理马政。杨一清仔细策划防御工作。下一年,杨一清升为右都御史,总管陕西延绥、甘肃、宁夏边务。

  正德元年(1506)冬,吉囊领数万骑到达固原(县名,属宁夏回族自治区)。杨一清命军士夜间大发火铳,声震山谷。对方以为大军将至,连夜仓皇逃窜,杨一清以不战而驱逐吉囊立功。此后,他上书朝廷建议修边墙(长城),以固边防,增设卫所,以壮边兵。武宗赞赏他的奏章,拨库金数十万命杨一清修固防塞。不料宦官刘瑾痛恨杨一清未曾将这一计划事先向他报告而加以阻挠。杨出于无奈,边墙仅修要害处40里,托病告休回家。

  不久,刘瑾仍不罢休,诬一清靡费库银修边防,逮下锦衣狱(明官署,专司巡察缉捕,用刑残酷,为祸甚烈)。幸得大学士李东阳等奋力援救,才得出狱,托疾乞退去官,先后被罚米六百石。

  正德五年(1510),安化王朱寘鐇据宁夏反。起用杨一清为陕西巡抚,总制宁夏、延绥、甘凉之军务,与总兵官神英,宦官张永出兵西讨,当他的军队尚未到时,他的旧部将仇钺已将安化王寘鐇逮捕。杨一清慰问边塞将士,勉励他们经常演习军事,还说:“无事时当作有事提防,有事时当如无事时镇静。”他还视察边堡,访问军民,了解边防官员是否贤能。对边军繁重科差予以革除,将镇守太监如总兵以下所私役军人,军将所占据的草滩、湖地悉令退还官府,将他们的屯田赋税作合理计算。又请调延绥,宁夏、甘肃三边的兵马分几路驱逐河西入侵者出境。并修筑、加固沿边防守墩道、城堡,以图永久安全。

  自刘瑾以边防仓库粮霉烂罪诬陷守臣后,当地守臣很久没有再积储军粮,原有储备坐吃山空。杨一清就任陕西巡抚后,多方设法动员军民储备粮食,因此,公私粮食才有积储。不久,召杨一清为户部尚书,又调入吏部,入内阁,因受宦官钱宁、江彬排挤,告退回家。

  嘉靖三年(1524),又起用杨一清为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提督陕西三边军务。世宗对杨十分倚重,比之马援、郭子仪等将。

  后来,杨一清改任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华盖殿大学士、并升为首辅。好景不久,因被张璁、桂萼倾轧去官,满腹愤懑,于嘉靖九年(1530)患痈疽而死。遗言有:“身被污蔑,死且不瞑。”数年后恢复原有官职,加太保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