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高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林泉高致》中国北宋绘画理论著作。郭熙及其子郭思著。郭熙,河阳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北宋画家。此书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全书包括《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6篇。前4篇为郭熙艺术论述,后两篇为郭思记述郭熙生平及创作情况,是研究郭熙创作的重要资料。该书强调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研究,认为画家应选取动人的景色加工提炼,造成富有理想的情趣和意境。提倡画家要有丰富的修养,严肃的创作态度;对山水画的取景与构图、细部与整体之间关系,都有具体论述。其艺术主张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此书篇数不一,《直斋书录解题》称其 为画记、画训、画意、画题、画诀五篇,《四库全书》据天一阁藏至正八年刻本抄为六篇,即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通行本无《画记》,《书录解题》所提到的《画训》即《山水训》。《四库提要》据天一阁藏本题记所说此书多附郭思释语,间以所闻注而出之,辨《山水训》至《画题》四篇皆郭熙之词而郭思为之注,惟《画格拾遗》 与《画记》一记郭熙之平生,一述郭熙在神宗时之宠遇,则为郭思所论撰,所说甚是。

概述

  此书以《山水训》最为重要。在这篇中,郭熙阐述了爱山水之旨在于对仕宦生活作林泉情趣的补充,认为画家应直接观察山川,真切了解山川的移步换形和四时之变,提出了系统的看山水与画山水的方 法,他还对画家的内外修养发表了见解。 其中关于“三远”的高远、深远、平远,关于 所养欲扩充、所览欲淳熟、经之众多,取之精粹的“受”与“作”关系等,都是系统而深 刻的经验总结,对山水画创作有不可低估的指导意义。其余如《画意》之倡虚静陶养、幽情美趣,以诗发画之佳思,《画诀》的具体技法等,亦颇足珍视。《林泉高致》是山水画高度成熟后的理论总结,在 古代山水画论中有很高的地位。

  《林泉高致》是山水画的专论,但郭熙并不像宗炳、王微、荆浩那样对山水怀着解粘去缚的畅神、隐逸之情,他转从士大夫立场论述山水画之产生。他认为,山水能使人获得精神愉悦,为解决“君亲之心”与“高蹈远引”的矛盾,就可以凭借山水画“不下堂筵,坐穷泉壑”,虽身在高堂亦可得山林之乐。这既反映出北宋兴盛时,士夫文人不必以林泉作乱世的遁所,亦可看 到调和入世与出世的普遍思潮。就郭熙本人而言,青年时“本游方外”,后又热心于仕途,宋代优待文人,少有将山水作为 政治性退避和社会性退避之所,郭熙所行所说,有相当代表性。

  郭熙又分言看山水与画山水的态度、方法,表述了许多精辟见解。他认为看山“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由于“可行可 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出于长期实践,“身即山川而取之”,他以“远望之以取其 势,近看之以取其质”总言看山水之法,一“势”一“质”,言之极当。由于山水是大物,倡远看,才能“究错综起止之势”、“得明晦 隐见之迹”。具体而言,他又提出“山形步 步移”的由近推远法,和“山形面面看”的 四周环视法。看山不仅得之于空间,还应 得之于时间,并参之以情,“春山澹冶而如 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且山之四季使人分别有 欣欣、坦坦、肃肃、寂寂之感,只有全身心 地热爱自然,才能有会心独到之处。看山 要远,画山也要远,“三远”论就是郭熙首创,即:“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 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 之平远。”这不仅是宗炳“竖画三寸,当千 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画山水 序》)的透视理论之发展,而且总结出全然 不同于西洋画焦点透视法的散点透视原 理,突破了空间所限,丰富了“经营位置” 的方法,创造山水画清明、重晦、突兀、重 叠、明暗相间、缥缥缈缈的意境。所说的 “山欲高”,“烟霞锁其腰”,“水欲远”,“掩映 断其派”,更是具体的、宝贵的经验之谈。 郭熙将山水看成有生命的活体,兼论山 水、烟云、林木、道路关系,东南、西北山川 形势及天下名山特点,更在《画诀》中详言 具体技法,都颇足珍贵。这也表明了山水 画论已从明而未融的提纲式概述,发展为 系统、明确的成熟理论。

  《林泉高致》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创作论,而且表现在画家修养论上。郭熙曾认为“看山水”“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倡导“林泉之心”的精神修养。他认为山水之可居可游之较可行可望者品位更高,是 因为前者真正可酬林泉之志。书中拥抱自然、移情山水之论皆基于此。进而,他 又提出“所养欲扩充”、“所览欲淳熟”、“所 经欲众多”的修养途径,在表现时则要“取 之精粹”,前三者言“入”之以丰,后者言 “出”之以约,是“受”与“作”的统一,是《文心雕龙》“以少总多”的具体体现。在《画意》中,以“静居燕坐,明窗净几,一炷炉香,万虑消沉”言其培养幽情美趣,以诗之清篇秀句触发画之佳思,前者近于庄子的虚静说,说明精神陶养的重要,后者说明文学修养对绘画的作用。饱游饫看,万象在胸,精勤进业,使心手相称,神闲意静,乘兴而作,取之精粹,又用志专一,功夫既在画外,又在画内,郭熙论画家的修养可 谓全面而又深刻。当然,由于郭熙调和庙堂和山林的态度,本人得宠于宫廷、画院的经历,以及精严的法度等,与后来文人画的意旨、趣味、风格相左,故未得文人画派的推崇。

特色

  《林泉高致》是山水画高度成熟后的理论总结,在古代山水画论中有很高的地位。提出“三远”透视法,即所谓“高远”、“深远”、“平远”,阐明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空间处理方法,对之后的中国画发展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