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格陵兰在地球北极的位置
格陵兰岛旗
格陵兰岛徽
格陵兰风光
格陵兰岛:南斯特伦菲尤尔附近的冰川(2013年7月)
格陵兰岛:伊卢利萨特

  格陵兰汉语拼音:Gelinlan;格陵兰语:Kalaallit Nunaat,丹麦语:Grønland,英语:Greenland,又译为格林兰),面积2,166,086平方公里,大约81%都被冰雪覆盖。无冰面积34.2万平方公里。“格陵兰”的意思为“绿色土地”,是丹麦王国的海外属地与王国内的自治体,在2008年的公投后决定逐渐走向独立之途,并在2009年正式改制,成为一个内政独立但外交、国防与财政相关事务仍委由丹麦代管的过渡政体。

  格陵兰全境大部分处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

  格陵兰是世界最大岛屿,属于大陆岛,是丹麦本土的八倍。比世界第二大岛“新几内亚”大两倍。位于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大西洋之间,西面隔巴芬湾戴维斯海峡与加拿大的北极岛屿相望,东边隔丹麦海峡和冰岛对望。由于面积庞大,格陵兰常被称为格陵兰次大陆。全岛约五分之四地区处于北极圈之内。

  格陵兰岛冰的总体积为2.6亿立方米,是仅次于南极洲的现代大冰川。冰原上有少数突兀山峰,贡比约恩山海拔3700米,为全境最高点。终年严寒,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90%的人口为爱斯基摩人,多信奉基督教。有铅、铬、冰晶石、煤等矿物。著名的动物是麝牛、驯鹿、北极熊、鲸、海豹、海象等。海鸟和鱼类也很多。经济以捕鱼、狩猎和采矿为主。鱼虾、皮货、鲸油和海象牙是其主要出口产品。主要交通工具是船、直升飞机和雪橇。在哥本哈根和南斯特伦菲尤尔之间每周有几个航班。

  格陵兰首府在努克(旧称戈特霍布)(Nuuk/Godthaab),人口1.2万。从1982年开始有了自己的电视台。格陵兰是北极地区的战略要地。丹麦对此地的影响始于1921年,1953年的一项宪法修正案使格陵兰成为丹麦的一部份。1979年实行内部自治。

格陵兰岛基本资料

  岛屿面积:2,166,086平方公里
  无冰地区面积:410,449平方公里
  人口:56,648 (2007年1月),首府努克的人口为15,047人,无冰雪覆盖地区的人口密度为0.14人/平方公里;其中因纽特人占89%,丹麦人和其他种族占11%(2006年1月)。
  宗教:福音路德教
  语言:格陵兰语
  货币丹麦克朗(DKK),100丹麦克朗约等于123.9元人民币
  海岸线:44,087公里
  最高峰:3693米高的贡比约恩斯山(Gunnbjorns Fjeld)
  气候:北极至亚北极气候,有寒冷的冬季和凉爽的夏季,温度不超过10摄氏度。

历史

  格陵兰的原住居民究竟何时来到这里,为什么他们要选中这个荒凉的地方居住,这些都已经无人知晓。在冰岛的殖民者于982年来到这里的时候,他们发现这里无人居住。在岛的极南端,冰岛人建立了三个据点,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他们一直坚持下来。

  格陵兰这个名字正是这些斯堪的纳维亚人所取。根据北欧神话史诗萨迦记载,红胡子埃里克因为犯谋杀罪而从冰岛流亡至此。埃里克一家及其奴隶向西北航行,以探寻传说存在在那里的陆地。当他在岛上定居下来后,便给该岛取名格陵兰(意即“绿色的土地”),以吸引更多的移民(至少该岛南端的峡湾还是多草的)。他的这一妙计果然成功,最终有约4000名北欧移民移入,并和当地原居民因纽特人和睦相处。12世纪时,在格陵兰甚至还建立了一个天主教的主教辖区。

  1386年,格陵兰正式归属于挪威,成为北欧三国卡尔马联盟的领土。在该联盟瓦解后,格陵兰又转属于丹麦-挪威双重君主国的统治。

  坚持了五百多年以后,北欧人的定居点在15世纪突然消失了,这很可能是因为小冰期引起了普遍的食物匮乏。后来发现的该时期居民的遗骨,都带有营养不良的特征。一封1424年由格陵兰寄至冰岛的信件,是北欧人定居在格陵兰最后的证据,之后就在没有任何北欧人定居格陵兰人的史料。

  1814年,根据基尔条约,挪威被丹麦割让给瑞典,而丹麦重新获得了格陵兰的主权。

  1931年,挪威占领了当时无人居住的格陵兰岛东部地区,宣称该地是无主土地,声称对其拥有主权。1933年,丹麦和挪威两国同意将此争端提交国联下属的常设国际法院讼裁,根据仲裁结果,丹麦获得了格陵兰岛的全部主权。

  来自挪威的红胡子埃里克是有记载最早开发格陵兰的人,他把该岛命名为格陵兰。在早期的地图上,格陵兰也曾被标上Gruntland的名字(意为大地之地),到底Grunt是Grøn的讹音,还是反过来,至今无人知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格陵兰和丹麦本土的联系,由于1940年4月9日纳粹德国占领丹麦而被切断。格陵兰通过开采伊维图特(Ivigtût)的冰晶石矿,设法同美国加拿大进行贸易,获得了必需的商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二战期间在这一地区也发生了小规模的战斗。1943年,一名丹麦士兵在该地区阵亡,一年以后,一名德国士兵也战死该地。

格陵兰岛地图

格陵兰岛地图,绘制者:汉斯·波尔森·伊格德(Hans Poulsen Egede,1686-1758年)

  这张地图(见右图)的绘制者是汉斯·波尔森·伊格德(Hans Poulsen Egede,1686-1758年),是一位出生于挪威的路德会牧师和传教士,被称为“格陵兰岛的使徒”。伊格德在1723年和1724年进行了两次探险,探索了格陵兰岛西海岸,目的是绘制海岸线地图和了解岛上古维京人定居点的信息。1721年至1736年,伊格德一直在格陵兰岛生活和工作。回到丹麦后,他绘制了这幅地图并出版了一本书 Omstændelig og udførlig relation, angaaende den grønlandske missions begyndelse og fortsættelse, samt hvad ellers mere der ved landets recognoscering(《关联,关于格陵兰岛使命的开始和继续,哥本哈根,1738 年》),他在其中描述了他最初遇到的许多困难。这张地图上有大量丹麦语注解,在右下角还有一幅场景图,清晰描绘了因纽特人与欧洲人在使用弓箭战斗。涡卷装饰中的文字是这样写的:“旧格陵兰岛西侧的新轮廓线,​​从60到67度,1723年和1724年,由格陵兰岛第一位丹麦皇家传教士,汉斯·伊格德沿大陆并深入峡湾努力勘查测量。哥本哈根,1737年1月4日。”

地理

格陵兰地形图

  格陵兰岛是一个由高耸的山脉、庞大的蓝绿色冰山、壮丽的峡湾和贫瘠裸露的岩石组成的地区。它在地理纬度上属于高纬度,最北端莫里斯·杰塞普角位于83°39′N,而最南端的法韦尔角则位于59°46′N,南北长度为2670千米,相当于欧洲大陆北端至中欧的距离。最东端的东北角位于11°39′W,而西端亚历山大角则位于73°08′W。岛上气候严寒,冰雪茫茫,中部地区的最冷月平均温度为摄氏零下47度,绝对最低温度达到摄氏零下70度,是地球上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个“寒极”。

  格陵兰岛南北纵深辽阔,地区间气候存在重大差异,位于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出现极地特有的极昼极夜现象。越接近高纬度,一年中的极昼和极夜就越长。每到冬季,便有持续数个月的极夜,格陵兰上空隅尔会出现色彩绚丽的北极光,它时而如五彩缤纷的焰火喷射天空,时而如手执彩绸的仙女翩翩起舞,给格陵兰的夜空带来一派生气。而在夏季,则终日头顶艳阳,格陵兰成为日不落岛。

  格陵兰是继南极洲以外,大陆冰川面积最大的地区。全份地区都被冰帽盖上,只有岛的极北部,和东西两边的狭长地带,由于该等地区的空气异常干燥,难以形成积雪,地表才得以暴露。亦因为中部地区长期受冰雪盖压,故中部地区,若去除雪帽覆盖后,会比岛缘地区低。全岛以中部偏东最高海拔3300米,边缘地区约平约海拔1000至2000米。若然将格陵兰岛全部冰雪溶掉,在冰川侵蚀作用的影响下将会呈现群岛的状态。同时海平面会上升7米。

  在1989年至1993年期间,欧洲美国的气候研究人员到达格陵兰岛冰帽的高峰,挖掘了一对2英里(约3.2公里)长的冰核,去研究其化学成份。冰核内藏有的空气是不能去除冰帽的,愈深层的冰核空气代表该空气成份是在一个较早的时期的空气,研究其内容有利于发现远至100 000年前的远古时期北半球的气候状况。而研究结果是地球的气候,通常是在一种较长期稳定的气候,经过突然急速的不稳定变化,转为另一种长期稳定的气候。 北大西洋的气候受格陵兰东北部沿海的洋流情况影响很深。

矿产资源

  锌、铅、铁矿石、煤、钼、金、铂、铀,以及可能存在的石油天然气

动植物

  格陵兰的植物以苔原植物为主,包括苔草羊胡子草地衣。一些无冰地区除了一些矮小的桦树、柳树和桤树丛外,几乎无别的树木生存。

  格陵兰在漫长的冬季没有太阳(极夜现象)。但在夏季由于极昼24小时的日照,格陵兰因此迎来了大量来此繁殖的鸟类,许多植物也生长旺盛。尽管许多鸟类在冬季来临时又飞向南方,但也有些鸟全年都驻足于此,其中包括雷鸟小雪巫鸟

  格陵兰岛是北极熊的家园。其他动物还有狼、北极狐北极兔驯鹿旅鼠等。大批麝牛分布于岛北部,其极厚的外皮能保护它们免受冰冷的北极风冻害。

  在沿岸水域常见鲸和海豹。咸水鱼有鳕、鲑、比目鱼大比目鱼

政治

格陵兰首府:努克

  格陵兰的国家元首是丹麦君主,现任为玛格丽特二世,丹麦政府任命一位高级专员(Rigsombudsmand/High Commissioner)代表丹麦国王和政府。

  格陵兰自治议会经普选产生,任期4年,设31个议席。自治政府首脑格陵兰总理通常就是议会多数党首领。

  虽然丹麦是欧洲联盟成员国,但格陵兰不属于欧洲共同体的一部分。

  格陵兰于2008年11月25日举行自治公投,公投在全岛80个市镇和村落举行,当地午夜左右,公布开票结果,投票率71.96%,75.54%赞成自治,23.57%反对。公投案以超过75%选民支持大比数获得通过,成为格陵兰脱离丹麦300年统治而独立的前奏;公投通过后,格陵兰自治地位从2009年6月21日起生效,成为国际法下的独立群体,自行管理自身的内政、司法与资源分配运用,但其国防、外交与财政相关事务仍暂时委由丹麦协助,作为迈向完全独立进程中一个临时的阶段。

  格陵兰东部不设城市,而划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经济

  格陵兰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经受了经济紧缩,但1993年以来,经济开始复苏。格陵兰自治政府自1980年来一直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并有效保证了盈余的公共预算和较低的通货膨胀。自1990年岛内最后的铅矿和锌矿的关闭以来,格陵兰的外贸一直处于赤字状态。尽管格陵兰已经重新开始对烃和矿物的勘探活动,要正式投产仍需要数年时间,估计格陵兰西北部和东北部的油藏量相当惊人,有将近500亿桶的石油与天然气。另外,在南部纳赫萨克市附近的高原,发现了可能世界蕴藏量最大稀土金属矿床。

  现在该岛的经济严重依赖于渔业和渔产品出口,占出口值的80%以上,捕虾业是最大的支柱产业。亦有绵羊的牧业发展,但饲料大多由国外进口。

  旅游业是该地区唯一有短期收益潜力的部门,但这也受到旅游季节短和消费高的限制。包括国有企业和市政府的公共部门在该地区经济中扮演主导角色。政府约一半的收入来自于丹麦政府的补贴,这也是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补充。

交通

  格陵兰航空的波音757,位于坎克尔路斯斯雅克机场。

  格陵兰之间以及它与外界的联系主要靠水运和格陵兰航空维系,与丹麦、加拿大和冰岛有定期的航班与客轮货轮。

  各地之间没有公路相连是因为海湾太多的缘故,只有在小块的沿海无冰区才有一些道路,这些地区交通靠雪橇。

文化

  格陵兰文化是由因纽特人和维京探险家创造的。因纽特人仍然以打渔为生。

  还有年度举办的狗拖雪橇比赛,只要有队伍就可以参加。

  格陵兰开始吸引游人参观,在这里可以进行狗拉雪樵比赛、打渔、健行和跨岛滑雪。

  在第40届世界圣诞老人大会上,格陵兰被确认为圣诞老人真正的故乡。

  格陵兰大学建于1987年。

体育

  足球是格陵兰的国家体育项目,但格陵兰并不是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的成员。FIFA要求会员国必须有满足最低标准的天然草皮球场供国际比赛使用,而格陵兰的气候条件使得它不可能拥有符合标准的天然草皮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