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椤”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
[[文件:桫椤.jpg|right|thumb|300px|桫椤。来源: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
 +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水龙骨目]][[桫椤科]](Cyatheaceae) [[桫椤属]](Alsophila)[[蕨类植物]],别名'''蛇木''',是一种具有高大主干的树蕨。有“蕨类植物之王”、“活化石”之称。在约1.8亿年前,桫椤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中国植物红皮书》定为近危(NT),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物种。
 +
 +
===分布与生境===
 +
 +
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海南(五指山、保亭等)、广东、广西、福建、台湾、贵州、云南、四川;日本、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孟加拉国、锡金、不丹、尼泊尔、印度也有分布。
 +
 +
桫椤在中国分布很广,范围为北纬18.5°-30.5°,最北的记录为四川邻水县。桫椤喜温暖潮湿气候,生于海拔260-1600米的山地溪傍或疏林中,常数十株或成百株构成优势群落,亦有散生在林缘灌丛之中。
 +
 +
===形态特征===
 +
 +
茎干高达6米 或更高,直径10-20厘米,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茎段端和拳卷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鳞片暗棕色,有光泽,狭披针形,先端呈褐棕色刚毛状,两侧有窄而色淡的啮齿状薄边;叶柄长30-50厘米,通常棕色或上面较淡,连同叶轴和羽轴有刺状突起,背面两侧各有一条不连续的皮孔线,向上延至叶轴;叶片大,长矩圆形,长1-2米,宽0.4-l.5米,三回羽状深裂;羽片17-20 对,互生,基部1 对缩短,长约30厘米,中部羽片长 40-50厘米,宽 14-18厘米,长矩圆形,二回羽状深裂;小羽片 18-20 对,基部小羽片稍缩短,中部的小羽片长9-12厘米,宽1.2-1.6厘米,披针形,先端渐尖而有长尾,基部宽楔形,无柄或有短柄,羽状深裂;裂片18-20 对,斜展,基部裂片稍缩短,中部的长约 7毫米,宽约 4毫米,镰状披针形,短尖头,边缘有锯齿;叶脉在裂片上羽状分裂,基部下侧小脉出自中脉的基部;叶纸质,干后绿色;羽轴、小羽轴和中脉上面被糙硬毛,下面被灰白色小鳞片。孢子囊群孢生于侧脉分叉处,靠近中脉,有隔丝,囊托突起,囊群盖球形,薄膜质,外侧开裂,易破,成熟时反折覆盖于主脉上面。
 +
 +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水龙骨目]][[桫椤科]]的一种具有高大主干的树蕨。广布于世界热带。其粗大的茎干高可达10米 ,叶大型 ,长可达1米 ,螺旋状排列于茎顶成伞状树冠 ; 叶片三回羽状深裂 , 叶柄、叶轴和羽轴有刺状突起,小羽片上的侧脉二叉,孢子囊群球圆形,生于分叉小脉的上侧。囊群盖球形,顶部开裂。该种在中国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东南部,生于林下沟边、溪边或林缘湿地,海拔100~800米,现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Category:生物]]
 
[[Category:生物]]
第19行: 第33行:
  
 
[[Category:中文词典]]
 
[[Category:中文词典]]
[[Category:S音词条]]
+
[[Category:S音词语]]
[[Category:S音条目]]
+
[[Category:]]

2021年10月23日 (六) 07:43的版本

桫椤。来源: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水龙骨目桫椤科(Cyatheaceae) 桫椤属(Alsophila)蕨类植物,别名蛇木,是一种具有高大主干的树蕨。有“蕨类植物之王”、“活化石”之称。在约1.8亿年前,桫椤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中国植物红皮书》定为近危(NT),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物种。

分布与生境

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海南(五指山、保亭等)、广东、广西、福建、台湾、贵州、云南、四川;日本、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孟加拉国、锡金、不丹、尼泊尔、印度也有分布。

桫椤在中国分布很广,范围为北纬18.5°-30.5°,最北的记录为四川邻水县。桫椤喜温暖潮湿气候,生于海拔260-1600米的山地溪傍或疏林中,常数十株或成百株构成优势群落,亦有散生在林缘灌丛之中。

形态特征

茎干高达6米 或更高,直径10-20厘米,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茎段端和拳卷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鳞片暗棕色,有光泽,狭披针形,先端呈褐棕色刚毛状,两侧有窄而色淡的啮齿状薄边;叶柄长30-50厘米,通常棕色或上面较淡,连同叶轴和羽轴有刺状突起,背面两侧各有一条不连续的皮孔线,向上延至叶轴;叶片大,长矩圆形,长1-2米,宽0.4-l.5米,三回羽状深裂;羽片17-20 对,互生,基部1 对缩短,长约30厘米,中部羽片长 40-50厘米,宽 14-18厘米,长矩圆形,二回羽状深裂;小羽片 18-20 对,基部小羽片稍缩短,中部的小羽片长9-12厘米,宽1.2-1.6厘米,披针形,先端渐尖而有长尾,基部宽楔形,无柄或有短柄,羽状深裂;裂片18-20 对,斜展,基部裂片稍缩短,中部的长约 7毫米,宽约 4毫米,镰状披针形,短尖头,边缘有锯齿;叶脉在裂片上羽状分裂,基部下侧小脉出自中脉的基部;叶纸质,干后绿色;羽轴、小羽轴和中脉上面被糙硬毛,下面被灰白色小鳞片。孢子囊群孢生于侧脉分叉处,靠近中脉,有隔丝,囊托突起,囊群盖球形,薄膜质,外侧开裂,易破,成熟时反折覆盖于主脉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