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木塞姆千佛洞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森木塞姆千佛洞

  森木塞姆千佛洞,位于新疆库车县东北的牙哈乡克日什村,距库车县城约40千米,是晋代至宋代时期当地古龟兹王国重要的佛教石窟群遗址。森木塞姆千佛洞是古龟兹东部最大的一处佛教石窟群,其开凿年代可上溯到魏晋时期,下限则为唐代的回鹘时期。1996年11月,森木塞姆千佛洞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洞窟散布在森木塞姆沟谷高耸的山崖上,现已编号的洞窟有52个,在直径800米的范围内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区。其形制可分为中心柱形支提窟、大像窟、小穹庐顶支提窟、毗诃罗窟及讲经窟五类。

  中心柱形支提窟由前室、主室、中心柱及后室组成。早期的洞窟多为纵券顶,中心柱流行正壁一龛制;晚期的洞窟窟顶出现穹窿顶样式,同时出现了正、左、右、后四壁各开一龛的新形制。

  大像窟为纵券顶,在中心柱前壁即主室正壁塑立大佛,佛像高多在10米以上。中心柱左、右、后三面设有甬道;后室左、右、后三壁凿有涅槃台或像台。大像窟规模较大,地位重要,整个石窟群都以其为中心进行开凿。

  小穹庐顶支提窟平面呈方形,由前室和主室组成,无中心柱。穹庐顶绘有莲花及条幅状的立佛和菩萨七身藻井,带弧面八角形,为整个龟兹地区其它石窟中所无。

  毗诃罗窟平面大多呈长方形,横券顶,窟内四周凿有石台,开有壁炉和明窗。洞窟内保留有大量壁画,其题材以本生、因缘和佛传故事为主。

  本生故事主要有“舍身饲虎”“须达拏本生”“月光王施头”等;因缘故事主要有“梵志燃灯供养”“沙弥守戒自杀”等;佛传故事则主要有“初转法轮”“佛涅槃图”等。此种壁画题材与当时龟兹地区盛行小乘佛教有密切关系。

  壁画中的人物多运用土红色进行轮廓勾画,晕染法表现明暗与立体,用色艳丽。晚期洞窟壁画则出现了汉族及回鹘的画风,反映出各民族佛教文化的相互交流。

  讲经窟设有甬道,规模巨大,面积达30平方米左右,多为横券顶,窟内四周凿有台阶,开有壁炉和明窗。

  森木塞姆千佛洞为研究新疆地区古代佛教艺术以及中原与西域之间的佛学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