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佛教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欧美佛教英语:Buddhism in Europe and America),西方对佛教的了解,不晚于公元前3世纪后半叶。希腊世界对印度的经济往来与军事征服活动,以及前3世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向印度境外派遣的传法使臣,都把佛教的影响输往西方。殖民主义在南亚和东南亚完成统治之前,向西方传递佛教信息的多半是天主教的传教士和马可·波罗等旅行家。殖民主义时期,英、法等宗主国为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又不能不研究东方宗教,佛教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为西方社会逐渐熟悉的。佛教在西方(主要指欧洲与北美)传播取决于几个基本因素:东方佛教国家的人民因经商、留学和移民逐步进入西方社会;西方的知识界,因研究佛教而熟悉以至有选择地接受佛教;全球化经济活动日益要求文明社会建立文化多元的立场。

16世纪以后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向西方大量介绍了汉地的、藏地的、日本的、南传的佛教。至19世纪,西方哲学家如G.W.F.黑格尔等,都注意到了佛教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西方学术界对佛教的兴趣,发端于对佛典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这一过程中,西方各国对佛教的研究各有侧重,英国人起初主要着力于南传上座部研究,法国人、德国人主要是介绍梵语和汉语系大乘佛教,以后俄国和日本学者也加入进来。中亚的、汉藏两地的佛教文献等的研究在英、法、德、俄都有可观的成果。

从19世纪末起,佛教主动加强了向西方的传播。斯里兰卡达摩波罗发起的摩诃菩提学会,先后在英、德、美、澳和非洲等地设置分会或传教中心,出版多种文字的佛典和刊物,创办佛学院等,影响颇大。日本净土宗南条文雄,在英人F.W.缪勒的支持下,向西方介绍和翻译汉文佛典;中国杨文会、太虚等也致力于向西方传播佛教。

1875年在美国纽约成立的神智学会是半学术的信仰团体。其创始人H.S.奥尔科特和布拉瓦茨基夫人,鼓励了19世纪后期在欧洲传布佛教和在南亚复兴佛教的活动。1897年,德国成立了神智学分会。英国人1902年在缅甸仰光建立了国际佛教协会,1907年又在英国伦敦组建大不列颠爱尔兰佛教协会。1924年,伦敦神智学会又组织了佛教分会。1926年,伦敦佛教协会成立。此前一年,达摩波罗来伦敦传法,成立大菩提会伦敦分会。1936年,在伦敦召开了世界宗教会议。1945年,中国、日本、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的僧人聚会伦敦,达成了世界佛教徒协议。1954年,伦敦正式建立南传佛教寺院。从20世纪60年代起泰国佛教和藏传佛教都在英国积极展开活动。

法国学术界最先致力于译介汉文大藏经。20世纪20年代后,法国有佛教流行。佛教联谊会于1929年成立,后改名巴黎佛教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本土的越南移民大幅度增加,“海外越南佛教徒联盟”总部设于巴黎。60年代,移居国外的西藏喇嘛开始在法国弘法,最先是宁玛派建立的乌金滚桑却林寺。70年代,日本僧人在巴黎建禅寺。越南战争使法国接受了大批难民,佛教也行于移民社会中。世界知名的越南僧人一行就大部分时间定居法国。据说法国佛教徒数量已逾50万。

德国于1955年成立了佛教会。意大利在1960年成立佛教协会。80年代初,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净土真宗会。比利时、荷兰和北欧等国也有类似的佛教组织。  

美国的夏威夷和西海岸是接触佛教最早的地方,但那只是在中、日的移民社区当中。1893年,芝加哥召开了一次世界宗教大会,使美国人大开眼界,开始逐步熟悉佛教这一东方文化形式。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几乎所有日本佛教宗派——净土真宗、净土宗、禅宗的曹洞和临济、真言宗都在美国建有寺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佛教更由美国西部向中部和东部扩展。美国佛教的传播与美国社会的文化思潮及政治文化运动相关。20世纪50年代以“垮掉的一代”为特征的文化反叛运动抬头,引起思想的动荡,以静心为主的禅文化在美国知识界和青年中一度非常流行。铃木大拙和一批深谙英语的日本僧人在这个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60年代,因反越战的和平运动和文化批判运动,禅佛教再次成为风尚。也在同一时期,藏传佛教开始流入欧美,禅定技巧和佛教密仪为人们津津乐道。今天,亚洲几乎所有信仰佛教的国家和地区,都在美国建有佛寺。除斯里兰卡外,中、日、韩、越诸国的佛教都相当活跃。日本佛教各宗在旧金山组成美国佛教协会,势力最大。当代日本著名国际活动家池田大作所领导的创价学会(日莲正宗),在美国拥有的白人归信者最多。70年代起,越南侨民在洛杉矶和夏威夷都成立越南佛教协会。夏威夷是韩国佛教在美国的一个重要基地。中国汉地佛教早在19世纪末便随华侨传到了美国。今天在美国各地,在纽约、波士顿、旧金山、波特兰等,都有中国佛寺。80年代后期,台湾佛光山在洛杉矶建西来寺,成为西方第一流的中国寺庙。从60年代至今,藏传佛教在美国也有相当影响,萨迦、宁玛、噶举等派都建有寺院或习禅中心,传法授徒。

今天在欧美各地,佛教都是当地社会中重要的文化成分之一。佛教不再只是侨民或移民社会的宗教,而在西方人中间,尤其知识界精英如教授、作家、记者等群体中得到同情与响应,佛教在欧美社会中的文化影响,显然是不能用佛教徒在社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数来衡量的。

参见


→ 学科目录: 宗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