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学生经典古诗词》下载,二维码
《学生经典古诗词》公众号,二维码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译文】 这样美好的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注释】
  归念:归隐的念头。
  长年悲倦游:多年以来就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以此而悲伤。倦游:厌倦仕途而思退休。

【出处】 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全诗: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背景】

  《入若耶溪》是南朝梁诗人王籍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寰宇记》记载:“若耶溪在会稽县东二十八里。”《水经注》记载:“若耶溪水,上承嶕岘麻溪,溪之下孤潭周数亩,麻潭下注若耶溪。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此诗之后,描写若耶溪的诗作不断涌现,而且或多或少受了它的影响。如崔颢《入若耶溪》:“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挠向馀景。”孟浩然《耶溪泛舟》:“落景余清辉,轻挠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赏析】

  《入若耶溪》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作者泛舟若耶溪所见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继而触景生情。诗开头两句写作者乘小船入溪,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最后两句写面对若耶溪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全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其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写静景的名句,对于后人影响至为深远。

  开头两句“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写船入若耶溪,起笔入题。意思是:小船行进得多么轻快! 溪水映着蓝天,水天一色,水远天长,舟行其中,多么自在。“艅艎”,小舟。《抱朴子·博喻》:“艅艎,涉川之良器也。”泛泛: 飘浮的样子,《楚辞·卜居》:“将泛泛若水之凫乎?”“空”指的是晴空,“水”指的是若耶溪的溪水。行舟若耶溪之感受,令人不禁联想陶潜《归去来辞》:“舟摇摇以轻颺”情景,字里行间,饱含畅游之勃兴及愉悦之心情。

  三四句“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山北面的云霞从远处的峰峦上升起,太阳在溪水中的影子追逐着回流。若耶溪的流向是自南向北,作者是溯流而上,所以这里说“阴霞”、“回流”。“阴霞”指的是山北面的云霞,“远岫”指的是远方的山峰。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好像从远处山里生长出来。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用“阴霞”、“远岫”、“阳景”和“回流”等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结合的山水图。作者俯仰舟中,望远天近水,悠闲自得之神情可见。

  五六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用以动写静的手法,继续描写若耶溪四周的自然景物。上两句写景由远及景,从远方的峰峦云霞写到近处的日影流水。这两句则由点及面,山林中传出蝉鸣和鸟叫的声音,但是对于泛舟溪上的人而言,“蝉噪”反而显得林子当中越发寂静,“鸟鸣”反而衬得山中越发幽静。这里显示出以动显静、相反相成的美学原理,表现出作者不平凡的艺术感受力与才华,富于情趣。遂成千古名句。钱钟书云:“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管锥编》) 正可说明这个道理。

  最后两句“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写作者泛舟若耶溪上,触景生情,若耶溪这样幽静的境界,激起我回乡隐居的情思,使我为长期在外做官感到伤悲。“此地”一顿,将上述描写和感情作一汇总,转入对今后生活的打算,自然贴切,“动”字下得传神,这是其一。景色宜人,却使作者引出悲绪,实际上这是从反面着笔,说明若耶溪美景给人以喜情,只是没有点明“喜”字罢了,这是其二。作者游若耶溪的目的在赏心悦目,孰料却激起归隐若耶溪的念头,说明作者长年在外做官并不得意,故“游”前着一“倦”字,这是其三。

  综观王籍的这首诗,它所描写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若耶溪,美得令人心醉。它所创造的以有声写无声,以喧闹写幽静的艺术手法,惊艳古今。所以,即便他一生仅传下两首诗,这一首《入若耶溪》便让他名垂千古。


入若耶溪


121.入若耶溪.jpg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