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武当山:天造玄武
武当山:武当金殿
武当山:南岩宫
武当山:“寿福康宁”摩崖
武当山:紫霄宫

  武当山汉语拼音:Wudang Shan),本名仙室山,一名太岳山,一名太和山,又名譧上山东晋咸和中,历阳人谢允(谢罗公),辞掉罗县县令之职,隐遁于此山,故亦名谢罗山。位于湖北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隶属于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汉江南岸,西北-东南走向,长260余公里,为大巴山脉东段分支,起自湖北、陕西两省边界,止于襄樊市南,隔汉江和大洪山遥对。武当山景区总面积312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太极拳的发祥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全国十大避暑胜地之一,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绵延140华里的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群、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太极湖)、中国古代最灵验的地方以及“万山来朝”的世界奇观最为耀眼。武当山以其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的武当武术著称于世,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联合国专家考斯拉说:“武当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因为这里融汇了古代的智慧、历史的建筑和自然的美学”。

地理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 属大巴山东段。西界堵河,东界南河,北界汉江,南界军店河、马南河,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源头),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和武当拳发源地。

  武当山,经度:111.004 纬度:32.400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西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景区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现有312平方千米。东接历史名城襄樊市,西靠车城十堰市,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林区,北临大型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可以说,武当山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因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区、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八大避暑胜地之一,空中鸟瞰武当山太和宫就像一只龟其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 2009年,武当山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道教第一山。

  武当山高峰林立,天柱峰海拔1612米。武当山山体四周低下﹐中央呈块状突起﹐多由古生代千枚岩﹑板岩和片岩构成﹐局部有花岗岩。岩层节理发育﹐并有沿旧断层线不断上升的迹象﹐形成许多悬崖峭壁的断层崖地貌。山地两侧多陷落盆地﹐如房县盆地﹑郧县盆地等。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多集中夏季﹐为湖北省暴雨中心之一。原生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合林﹐次生林为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主要有松﹑杉﹑桦﹑栎等。药用植物有400多种﹐产曼陀罗花﹑金钗﹑王龙芝﹑猴结﹑九仙子﹑天麻﹑田七等名贵药材。 武当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风景名胜区以天柱峰为中心有上﹑下十八盘等险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顶”和“金殿叠影”等 。

  武当山,是著名的山岳风景旅游胜地。胜景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腾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誉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倾斜,形成“万山来朝”的奇观。武当山的药用植物丰富,在《本草纲目》记载的1800多种中草药中,武当山就有400多种。据1985年药用植物普查结果,已知全山有药材617种,因此,武当山有“天然药库”之称。

历史

  春秋至汉末,武当山已是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当道教得到发展。唐贞观年间,武当节度使姚词简奉旨祈雨而应,唐太宗敕建五龙祠。唐末,武当山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宋元时,皇室大肆封号武当真武神,把真武神推崇为“社稷家神”,将武当山作为“告天祝寿”的重要场所。明代,武当山被皇室封为“大岳”、“治世玄岳”,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闻名于世,被列为道教第一名山,使武当山成为全国最大的道场。武当道教不断吸收儒、佛两教精华,充实、完善教义,一度成为明代统治者维护江山社稷的“国教”。武当道教文化融多边文化为一体,较为全面而直观地体现着中国古人的信仰、思维和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文明的历史发展轨迹,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武当山古建筑群敕建于唐贞观年间,明代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明永乐年间,“北建故宫,南修武当”。明成祖朱棣大建武当山,耗资数以百万计,日役使军民工匠30万人,历时12年,建成9宫、8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建筑群,嘉靖年间又增修扩建。整个建筑群严格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统一布局,并采用皇家建筑规制,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仙山琼阁”的意境,绵延140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群。大有玄妙超然、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堪称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和“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

  武当山现存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山保存各类文物5035件。

核心景区

五龙宫景区

  五龙宫,在武当道教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历史上被称为“灵应之地”。中国古代著名道教人物尹喜尹轨马明生陈抟等都在这里修道有成。据《太和山志》记载,公元七世纪初的唐贞观年间,天下大旱,唐太宗李世民遣均州太守姚简在这里祈雨,求雨成功,解除了天下旱灾。于是,太宗下旨建造道教宫观,从此拉开了皇室在武当山建筑庙宇的序幕。

  在这一景区十几公里神道上现存大量岩庙和古建筑遗址,从中可见其宏大规模和壮丽气势。现存五龙宫、华阳岩、隐仙岩、灵应岩、凌虚岩、仁威观等古建筑,和武当山目前保存的最大的泥塑神像和最大的铜铸真武大帝像。

  2012年7月25日,五龙宫景区开发建设正式动工。为将五龙宫景区打造为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的一流高端旅游目的地,武当山特区将五龙宫景区开发建设列为武当山整体开发的重点项目,并纳入武当山旅游总规。该项目包括新建索道(五龙宫-南岩)、环保车队、游客中心、游步道以及相关旅游度假配套设施。按照高标准、高规划、大手笔的要求,本着保护、传承、发扬的基本原则,在开发建设中把保护植被、 保护生态、保护文物放在第一位,使五龙宫景区的建设和自然环境和谐相融,达到宛若天成的效果。

  五龙宫景区开发建设将打通武当山景区西环线,恢复西神道,带动武当山西神道区域的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增强武当山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金顶景区

  大岳太和宫建在众峰拱拥、直插云霄的武当最高峰——天柱峰的绝顶上。天柱峰海拔1613米,被誉为“一柱擎天”,是武当山的最高胜境,无论是信士香客,还是游人墨客,只有登上顶峰,走进太和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到了武当山。像龟背一样的是金顶所在的天柱峰,旁边的这座山峰相当于龟的脑袋,而环绕天柱峰的紫金城相当于一条蛇,我们知道,龟蛇相绕是玄武的化身,是武当山供奉的最高尊神,古人在没有航空器的时代是如何发现这一奇观的,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太和宫的建筑群分布在海拔1500~1612米的建筑线上。建筑整体布局充分利用天柱峰高耸霄汉气势,以明朝皇家建筑规制,巧妙进行序列布局,突出神权至高无上的思想,达到了“美如天宫”的意境。

  太和宫俗称金顶。明永乐十年,也就是距今600百年前,由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历时4年,在险峻陡峭的峰顶建成这雄传瑰丽的建筑群。建成后明成祖嘉封为“大岳太和山”,封这座建在绝顶上的皇家建筑为“大岳太和宫”。

  明嘉靖年间,太和宫又进行了扩建,使殿堂道房多达520间。而在那次扩建之后,这里的称谓有了变化,以金顶城墙为界,墙外面的称为“太和宫”,墙里面叫“紫金城”,又叫“金殿”,而事实上,它们原本就是一个整体。

  紫金城 又名皇城、红城,环绕天柱峰巅,因金殿在其上而得名。明成祖于永乐十七年(1419)敕建,是环绕天柱峰顶端修建的城墙,金殿被围在其中,这是明成祖朱棣按照自己在北京修建的“紫禁城”,为真武大帝在人间修建的“玉京”。朱棣在修建紫金城时,还专门为之下有圣旨:“敕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今大岳太和山顶,砌造四周墙垣,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动。其墙务在随山势,高则不论丈尺,但人过不去为止。务要坚固壮实,万万年与天地同其久远。故敕。”从这道圣旨中可以看出明成祖对紫金城的修造十分重视,并严格遵守道教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教理。工匠们按照明成祖的圣旨,用重达千斤的石条依岩势筑起一道厚厚的城墙,城高数丈不等,城墙中心周长344.43米,蜿蜒起伏。远看如光环围绕金殿,雄伟壮观。紫金城四方各建一座仿木石建筑天门,象征天阙。但东、北、西三门面临绝壁,只有南天门可通。

  太和宫 整体建筑布局是依居天险、随山就势,充分利用其山形的自然起伏;在构筑上借其峻险而添其隆重,以达到肃穆庄严、大气滂溥的艺术效果,有着垂悬中的稳重和独步云天的威严。古人称之为“千层楼阁空中起,万叠云山足下环”,并说这是“补秦始汉武之遗……,历朝罕见”。来过武当山的世界遗产专家、空间学专家、建筑专家无不惊叹大岳太和宫反映出的建筑思想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高度统一,认为这是旷古之杰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史料记载,金殿全部构件是在北京铸成后,由运河经南京溯长江水运至武当山,拼装榫铆而成。

  金殿三大奇观 金殿建成伊始,就出现了三大奇观。其一是“祖师出汗”:每当大雨来临前,殿内神像上水珠淋漓,如人汗流浃背;其二是“海马吐雾”:金殿屋脊上立着许多栩栩如生的金兽金禽,其中有一头海马,每到夏季,当海马口中“吐出”串串白雾,并“喂喂”有声时,随后必有暴风雨荡涤金殿;其三是“雷火炼殿”:当大雷雨来临时,金殿四周便出现一个个盆大的火球在其旁来回滚动,耀眼夺目,遇物碰撞即发生天崩地裂的巨响。有时雷电划破长空,如利剑直劈金殿,刹那间,武当山金顶金光万道,直射九霄,数十里外可见武当峰巅之上,红光冲天,其景如同火山喷发,惊心动魄,神奇壮观。

南岩景区

  南岩宫,始建于元代,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赐额“大天乙真庆万寿宫”;明永乐十一年(1413)重建,赐匾额“大圣南宫”;嘉靖三十一年(1552)扩建到460间;清同治元年(1862)大修殿宇,宫貌一新;现存建筑及遗址占地面积61187平方米,庙房83间,建筑面积3539平方米。整个建筑充分利用山头、垭脖、峭壁、岩洞等险境,建造了一座座宫殿、亭台、山门等,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相映成趣。199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岩的古建筑,在手法上打破了传统的完全对称的布局和模式,使其与环境风貌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工匠们巧借地势,依山傍岩,使个体精致小巧的建筑形成了大起大落、错落有致、颇具气势的建筑群。现存的主要殿阁有龙虎殿、元君殿、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南岩宫、皇经堂、太子殿、八卦亭、大殿。

武当天下第一香:龙头香

  龙头香 用青石雕凿而成,通体长2.9米,宽0.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壑,龙头朝向金顶,龙头上放一小香炉,探身俯瞰毛骨悚然。龙身浮雕祥云,造型美观,线条流畅,是古代石雕艺术中极为珍贵的佳作。古时道教信徒为表达对神的虔诚,冒险步入龙背祈福上香,堕崖丧命,不计其数。清康熙十二年(1673)湖广总督蔡毓荣下令“禁烧龙头香”,并立碑以示。

  “寿福康宁”摩崖 沿着大殿后神道前行,左行50米处是一座小山门,山门内岩壁上刻有“寿福康宁”四个大字。“寿”、“福”、“康”、“宁”四字,运笔刚健雄浑。由于摩崖的风化,这四字多年来一直被人们误认为王颙(yóng)所书。据专家考证,“寿”字为明嘉靖十六年(1537)七月礼部儒士王颙书;“福”、“康”、“宁”三字为嘉靖二十年(1541)八月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夏言所书。明嘉靖皇帝倡导治世玄岳时,有个小官吏夏言上书“分祀天地”,得到赏识后官升至礼部尚书,加封为上柱国。夏言亲书“天子万年”和“福”、“康”、“宁”,派亲信弟子王颙来武当山南岩宫立碑刻字。祭祀完毕后,王颙自作主张挥笔写了一个“寿”字。便留下了南岩宫“福”、“寿”、“康”、“宁”摩崖景观。虽出自两人之书,但从字体上难以分辨。简单的四个字,却说出了人间一切美好的愿望。道教的真谛不仅在于修行,而且在于普度众生、教化育人,给人间以美好的祝愿。

紫宵景区

武当山:紫霄翠色

  紫霄宫,是武当山现存最完善的宫殿之一。“紫霄”是象征天上紫微星座,居中央为帝君;“紫霄宫”意为天地中央的紫坛。紫霄宫后面的山峰是展旗峰。在紫霄宫前面有三公、五老、大小宝珠、蜡烛、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有蓬莱第一峰。周围山势形成二龙戏珠宝椅状,构成了一幅完美的风水宝地,被誉为“紫霄福地”。

  紫霄宫创建于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元代重建,名“紫霄元圣宫”;明永乐十年(1412)增建,赐额“太玄紫霄宫”;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扩建到806间;新中国成立后,曾几度修葺,保持了原貌。现存建筑182间,建筑面积8553平方米,建筑及遗址面积7.4万平方米。现在,我们透过中轴线往上看,层层崇台之上殿堂楼阁依山叠砌,中轴线两边建筑对称,布局巧妙,错落有致,丹墙碧瓦,富丽堂皇。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武当山道教协会所在地。

  紫霄大殿 紫霄大殿内36根巨柱排列耸立,如同东海龙王殿内的定海针,一丝不动,重檐屋顶用数百个斗拱将抬梁卯榫连接,十分坚固,前檐的18根柳筋斗拱是古代大木建筑独特做法,不仅引用了力学知识,而且使檐部装饰得更加壮观,殿内天花澡井及梁枋通体饰有龙凤、日月、云雷、海天、鸟兽、花卉彩绘,墙壁上及梁枋间还有道教神仙人物典故和山水壁画58幅,工笔写意,气韵生动。殿中石雕须弥座上的神龛局部,饰有四条金龙、两只金凤,龙翔凤舞,姿态生动;龛内供奉明朝御制铜铸饰金神像;神案上陈列着御制香炉、蜡台、宝瓶等供器,均为铜铸镏金,浑然一体,熠熠生辉。大殿正中供奉真武神像,为明代泥塑彩绘贴金,像高4.8米,头戴冕旒,身着帝服,双手捧圭,端坐宝座,为武当山尚存最大泥塑像。这尊神像,一般人把它当做玉皇大帝,原因是头戴冕旒。据道教专家分析认为应为“真武大帝”。大殿左神龛中供奉着一尊明末清初纸糊贴金真武神像(现已被收藏),高0.89米,宽0.26米,神态自若,衣褶清晰,线条流畅,手法细腻,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纸糊神像”。这尊神像一直被人们误认为是铜铸镏金神像,直到2003年4月13日,文物工作者在进行文物检查时,才意外发现为纸糊神像。令人惊奇的是,这尊神像不仅表面没有脱落,而且内部也没有丝毫损伤和虫蛀现象,它集聚了我国古代纸糊、雕塑、贴金、彩绘、防腐等工艺的精髓,是一件难得的文物珍品,它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古代纸糊工艺有很高的价值。次间两排供奉的神像是八大天君,有马天君、赵天君(赵公元帅)、关天君(关羽)、温天君(温琼)等,均为铜铸镏金,形神兼备,其工艺之精湛,国内罕见。

太子坡景区

武当山:太子坡

  相传:净乐国太子15岁受他的师父紫气元君的点化,来到武当山修炼,最初就住在这个坡上,故称“太子坡”。太子在这里修炼一段时间后,曾一度灰心,意欲下山还俗,当走到磨针井时,紫气元君化成老婆婆借铁杵磨针点化他后,复回山中静心修炼,所以太子坡又叫“复真观”。

  太子坡背依狮子山,面对千丈幽壑,右临天池,雨时飞瀑千丈,晴时郁郁葱葱;左为下十八盘,“神道”如带般飘逸。远眺如一片芙蓉满翠波,近看红墙似月阑绕仙阙,仿佛“海市蜃楼”一样的幻景。

  太子坡于明永乐十年(1412)敕建。清康熙年间曾三度修缮。现有庙房105间,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太子坡的建筑充分利用了陡险岩石下的一片狭窄的坡地,纵横序列布局,红墙环绕,复道曲折,使建筑与环境紧密结合,是武当山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道观,有“一里四道门,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十里桂花香”四大奇景。

  一柱十二梁 五云楼的梁枋有十二根,交叉迭搁于一柱之撑,结构奇特,技艺精湛,巧夺天工。“一柱十二梁”是我国古代建筑之谜,它历经数百年,仍完整结实,成为中国古建筑史在力学上的一大创造。它成了复真观里的一大人文景观,人们面对古人这一大胆而智慧的杰作,以至忘了五云楼的原始称谓,把整座楼房都叫做了“一柱十二梁”。这也是太子坡闻名遐迩的一景。

玉虚宫景区

武当山:玉虚宫景区

  玉虚宫,位于武当山北麓,坐落在5平方公里的盆地之上,从东天门、北天门的位置看,武当山城区都是玉虚宫的范围,众山周护,剑河环绕,地势开阔,目前是武当山旅游集散地。玉虚宫曾为张三丰修炼之地。张三丰曾预言“武当异日必大兴”。果然,明永乐十一年(1413)永乐皇帝敕建玉虚宫,嘉靖三十一年(1552)重建。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描述其曰“太和绝顶化城似,玉虚仿佛秦阿房”,可见当时规模宏大。

  玉虚宫整个建筑采取宫廷建筑规制,以严谨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宫殿重重,飞金流碧,富丽堂皇,周护宫墙,造成帝宫威武、庄严肃穆的气势。原为五进三路院落,前后崇台叠砌,规制谨严;左右院落重重,楼台毗连;其间玉带河穿插萦回;四周宫墙高耸浑厚,状如月阑绕仙阙。现存宫墙、宫门、父母殿及四座碑亭。宫门为石雕须弥座,拱券三孔,砖木结构,两侧建八字墙,上嵌琉璃琼花图案,下为琉璃琼花和石雕须弥座。门前是石雕饰栏台阶,朱碧交辉。进入宫门,十分开阔,为约2.5万平方米的大院落,中间青石铺路。正中间的青石尺寸较大,规格整齐,两边的青石则差一些,说明当时等级森严。穿过曲折蜿蜒的玉带河,层层高台之上分别为龙虎殿、朝拜殿、正殿和父母殿。

  宫内外有四座碑亭,巍然对峙,亭内置石雕赑屃驮御碑,大小不一。最大赑屃通长6.06米,高2.85米,宽2.35米,御碑高6米,宽2.35米,通高9.03米,重达百余吨。四座赑屃驮御碑上分别刻着明成祖《下大岳太和山道士》、《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碑文和明世宗《御制重修大岳太和山玄殿纪成》、《重修宫观》碑文。碑文书体隽永圆润,碑额浮雕蟠龙,矫健腾舞。赑屃驮御碑,俗称“龟驮碑”,其实赑屃不叫“龟”,而是“赑屃”或“负屃”,为古代神话“龙生九子不成龙”中的第八子,善负重,皇帝以之作碑趺,象征江山稳固。这几座赑屃雕刻精细,造型逼真,其甲壳、肌肉有明显不同的质感,腿脚有用劲负重之神态,尾卷一盘,呈使劲承受高大的御碑之状,形体完美,是国内外罕见的石雕艺术品,极为珍贵。

  玉虚宫是武当山规模最大的一宫,明代,武当道教常在这里举办规模宏大宏大、气氛庄严的斋醮活动。在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秋七月,明成祖朱棣以 武当山宫观告成,命正一嗣教真人、第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玉虚宫提点任自垣等在玉虚宫修建“金箓报恩延禧普渡罗天大醮”七昼夜,登坛法众、登坛执事官员达 五十多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十二月,明孝宗在玉虚宫修建“吉祥好事”斋醮,长达49昼夜,花费白银3000多两。明天启七年,即1627年,玉虚宫发生了毁灭性火灾,其轴线主要建筑均遭火劫。百年后,即清乾隆十年,玉虚宫再次遭到大火,其附属建筑一并化为灰烬。1935年夏,山洪暴发,数十万方沙泥直泄玉虚宫,大片房屋被吞没,号称南方“故宫”的玉虚宫自此成一片残垣断壁……

  玉虚宫大殿修复工程于2007年5月启动,经过5年的保护性修复,玉虚宫宫墙、御碑亭、山门、龙虎殿、玉虚殿、玉带河、宫内石板地面等工程已经完工。该修复项目完全按照修旧如旧的办法,严格遵循文物维修的方式和原则,由清华大学古建筑研究院设计。2012年9月底,武当山玉虚宫大殿修复落成典礼在玉虚宫隆重举行,2012年10月16日,武当山大兴六百年罗天大醮在这里举行。

古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群,规模宠大,气势雄伟,著称于世。1994年12月17日,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武当古建筑起源追溯很早。秦汉时有许多隐士、道众到此结茅为庵。有史记载,皇帝敕建于唐代。唐贞观年间(627-649),太宗敕建五龙祠;大历年间(766-779)建“太乙”、“延昌”等庙宇;乾宁三年(896)又建“神威武公新庙”。宋真宗时升五龙祠为五龙观;宋宣和年间(1119-1125),创建紫霄宫。元代时建成9宫8观。明永乐年间,永乐皇帝遣隆平候张信、驸马都尉沐昕、礼部侍朗金纯、工部右侍郎郭琎等率军民工匠三十多万人,用十二年时间,在武当山长达160里的建筑线上建成9宫9观等33处建筑群。成化嘉靖年间,又有所扩建和增建,使武当山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道场。据不完全统计,明代有各种建筑五百多处,大小为楹二万多间。清代民国,或毁于兵火,或遭破坏、或坍塌,武当山建筑规模逐渐缩小。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武当山古建筑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湖北省政府把全山古建筑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宫、玉虚宫遗址等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拨专款修复和重建二百多间三万多平方米,修复三条登山古神道以及古桥十几座。现存较完好的建筑129处,庙房1182间,建筑面积43332平方米,仍不失当年的宏伟气势。

  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根据《真武经》中真武修真的神话来设计布局,突出了真武信仰的主题。在《真武经》中,真武的出生地为净乐国,因此,在均州城外建有净乐宫;五龙、紫霄、南岩为真武修炼之地;玉虚宫,因真武被封为“玉虚师相”而得名;真武曾领元和迁校府事而建元和观;回龙观、回心庵、磨针井、太子坡、龙泉观、上下十八盘、天津桥、九渡涧等无不与真武修真的神话有关。这样,就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使朝山香客一进入武当山,就沉浸在真武修真的神话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真武的信仰和崇敬。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整体布局是以天柱峰金殿为中心,以官道和古神道为轴线向四周辐射。北至响水河旁石牌坊为80公里,南至盐池河佑圣观25公里,西至白浪黑龙庙50公里,东至界山寺35公里。在这些建筑线上,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整个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主题突出,井然有序,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堪称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武当山古建筑群还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的思想,保持了武当山的自然原始风貌。工匠们按照明成祖朱棣“相其广狭”、“定其规则”、“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动”的原则来设计布局。营建武当山的材料不是主地取材,而是从陕西、四川等地采买运来。《太和山志》记:“建武当宫观材木,采买十万有奇,悉自汉口江岸,直抵均阳,置堡协运。”在营建时,充分利用峰峦的高大雄伟和岩涧的奇峭幽邃,使每个建筑单元都建造在峰、峦、岩、涧的合适位置上,其间距的疏密、规模的大小都布置得恰到好处,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时隐时现、若明若暗、玄妙超然、混为一体的艺术效果。

  综观全山整个建筑,荟萃了中国古代优秀建筑法式,集中体现了皇宫的宏伟壮丽,道教的神奇玄妙,园林的幽静典雅,民间的淳朴节俭等多种特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建筑风格。

大事记

  •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武当县。
  •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太宗诏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而应。敕建“五龙祠”。
  • 唐乾宁年间(896~897年),武当山列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
  •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师张留孙向世祖忽必烈奏报武当山后,忽必烈大信其道。
  • 元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当福地”。
  • 明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张信、驸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琎、礼部尚书金纯等率20余万军民大修武当山。
  • 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敕建的大岳太和山大小宫观33处落成。
  •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世宗令工部右侍郎陆杰提督重修武当山宫观。
  • 1961年,金殿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82年2月22日,紫霄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82年11月8日,武当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 1988年1月,“治世玄岳”石牌坊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94年12月17日,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1996年12月15日,南岩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01年7月,玉虚宫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07年5月,启动玉虚宫修缮工程。
  • 2012年,武当山特区启动武当大兴600年20余项大型系列活动。
  • 2012年7月25日,五龙宫景区正式投入开发建设。
  • 2012年8月1日,因南水北调,遇真宫顶升工程正式启动。
  • 2012年9月27日,玉虚宫修缮落成。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