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酒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数据库-标题.png
武当酒

武当酒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5年12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达茂马铃薯等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15年第162号)批准) 武当酒传承武当道教悠久的酿酒文化,得益于武当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武当系列酒曾荣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畅销京、鄂、豫、陇、苏等多个省份,在中国白酒行业有着重要地位。

产地范围

武当酒产地范围为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武当山景区办事处、武当山街道办事处、太极湖办事处共3个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武当酒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十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武当山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武当酒的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辅料

1.水:采用产地范围内武当山剑河泉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相关标准。

2.高梁:高梁应符合GB/T8231的要求,淀粉含量应达到60至63%。

3.小麦、大米、糯米、玉米: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4.谷壳:要求色泽正常,新鲜无霉变,并且拌料单独清蒸排杂。

5.大曲:以产地小麦为主体原料,在产地范围内的特定气候和微生物条件下制成的中高温大曲。成品曲质量符合GB1351要求。生产用的大曲贮存期应不少于3个月。

二、工艺流程和生产控制

1.工艺流程:

(1)制曲工艺流程。

小麦→粉碎→加水→拌料→装箱→踩曲→曲块入室→培菌管理→出房贮存→成品曲。

(2)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粉碎→配料→蒸煮→摊晾→下(大)曲→入泥窖→发酵→出窖→蒸馏→原酒入库→贮存→勾兑→包装→成品。

2.生产关键控制。

(1)原料粉碎:高粱、小麦、大米、糯米碎至4至6瓣,玉米要求碎成8至12瓣,不得有整粒粮食,20目筛过筛,细粉不得超过20%。

(2)糠壳清蒸排杂:糠壳保证清蒸排杂40分钟。

(3)拌料:加糠量为粮食重量的18至27%。夏季投粮少一些,冬季投粮量可稍加大,粮糟比在1:45或5,粮糠配比18至25%之间。

(4)原料配比:高梁、小麦、大米、玉米、糯米科学配料掺拌。

(5)入窖发酵:冬季,水份50至55%,酸度1.4至1.8,淀粉浓度18至21%,温度18OC至20OC;夏季,水份50至60%,酸度<2,淀粉浓度16至18%,温度为平地温度;采用双轮底或翻沙窖发酵,发酵期为70天至90天。

3窖池:酿造泥窖采用保护区内黄泥垒制而成,窖龄在30年以上。.

4.贮存:调味酒采用地窖(湿度50%至60%)和酒海秘藏贮存10年以上。原酒用淘缸分质贮存3年以上。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武当酒窑香,陈香,醇绵圆润,香味协调,舒适爽净,绵甜甘醇,余味悠长,风格突出,别具特色。

2.理化指标。(略)

3.卫生要求:应符合GB2757的规定。

4.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