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译文】

  蒸腾的水气笼罩着广阔的云梦泽,(洞庭湖)波涛摇撼着坚固的岳阳城。


【注释】
  气蒸:水气蒸腾。一作“气吞”。
  云梦泽:古泽名。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江南为梦,江北为云。江北的大部分淤成陆地,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洞庭湖是云梦泽南部的一角。
  撼:摇动。一作“动”。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出处】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干谒诗,体裁为五言律诗。诗题一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皆收录此诗。《千家诗》版题作《临洞庭》。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即张九龄(678~740年),唐朝唐玄宗开元宰相,诗人。


【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干谒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此诗通过描写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希望张九龄丞相予以援引之意。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是这首诗的首联。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阔大。“涵虚”,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作者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作者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里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作者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岳阳楼图》(局部),明代画家谢时臣作